物流產業是發展沿海經濟的關鍵
2007-3-15 21: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業,積極發展海洋經濟”,在河北省第七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白克明在報告中明確指出了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必須要有強大的現代物流產業做支撐。
有人曾這樣形容,如果說沿海經濟是一艘航母,那么,現代物流的快速發展就是這艘航母上的巨大引擎。更有人斷言:在21世紀,物流產業將成為發展沿海經濟的關鍵。
物流是經濟運行的血脈,掌握了物流,就意味著在對外開放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分工中占得先機;掌握了物流,就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河北省擁有487公里的海岸線,擁有無可比擬的“兩環”優勢,積極融入大海,建立快捷、暢通的物流網絡,將為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提供強大的支撐。
現代物流產業的大發展,意味著投資環境的優化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意味著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做強做大我省鋼鐵、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等戰略支撐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不是擁有大海,就自然會擁有大海的便利。
在河北省沿海地區,身處出海大通道出海口,有些企業卻反映物流不通暢、物流成本高,常常遇到產品運不出去、原料運不進來的問題,鐵路上要不到車皮,公路上要不到集裝箱,這不但提高了各種費用成本,而且不利于產業聚集。
可以說,當年這些企業選擇在沿海投資,就是看中這里沿海大通道的優勢。然而,理論上的通道優勢并沒有成為實際上的經濟優勢。這與我省物流產業規模不夠發達、布局不盡合理有很大關系。
“廣東東莞一塞車,世界電腦市場就要缺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腦產地,東莞電腦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四通八達的物流支撐。2006年12月1日,在采訪中,省現代物流協會會長魯澤一語道破其中的真諦:事實上,在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世界羊絨集散地———清河的背后,我們都能看到強大的物流體系支撐。
現代經濟學告訴我們:推進現代物流發展是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需要;是改善經濟投資環境的需要;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的需要。物流被譽為繼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后的第三利潤源泉,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已成為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經濟結構、增強競爭能力的基礎性支撐產業和拉動經濟增長的先導性產業。
對于物流產業在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中的戰略地位,省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或許,物流產業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核心產業”,但鋼鐵、裝備制造、石油化工,這些對于我省有特殊意義的戰略支撐產業,無不意味著原材料、產品的大進大出。沒有強大的物流體系支撐,就意味著高成本、高消耗,就意味著無法提高產業集中度,就意味著無法和國際市場緊密相連,甚至意味著沒有做強做大的依托。現代物流業的大發展將成為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必須突破的一環。
現代物流業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現代物流是我省發揮環渤海、環京津區位優勢的一篇大文章
單就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而言,這也是我省發揮環渤海、環京津區位優勢的一篇大文章。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日益完善和運輸業的高速發展,現代物流業已在全球范圍迅速成長為一個充滿生機,并且有無限潛力和發展空間的新興產業。2006年12月2日,在記者采訪時,河北省物流集團董事長劉玉民無限憧憬地說,可以預料,未來20年,現代物流業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現代物流的前景將是廣闊而光明的。
據世界銀行分析,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占GDP的10%左右,我國約為16.7%。“十一五”期間,如果我國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到15%,每年將為全社會直接節約2400多億元物流成本,并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我省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潛力更是巨大。
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為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暢通血脈,我們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優勢。
河北省運輸基礎設施良好,為物流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省交通廳公路局副局長從飛山介紹,目前我省一、二級公路通車里程17246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42.8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天津、石家莊為樞紐,輻射10個省轄市,連接秦皇島港、天津港、唐山港(包括曹妃甸港、京唐港)、黃驊港四個港口、五個港區和大同、陽泉兩個煤炭基地的“五縱七橫”的公路主骨架系統,物流服務能力較強。
發展現代物流業,我省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位居環渤海中心地帶,環京津、環渤海區域內科技發達,資源豐富,物流量大,經濟發展極具潛力。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省貨運量預計平均每年遞增4%,到2010年預計貨運量可達到11.5億噸。
我省具有487公里海岸線,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三大港口貨物吞吐能力不僅為我省服務,還可以輻射東北、華北、西北。京津冀是我國今后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也是物流業發展最具吸引力的地區之一。以天津港和唐山港曹妃甸港區為樞紐的物流基地,北京擬建和在建的五環與六環間的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也鄰近河北,給我省物流融入京津物流體系創造了條件,對我省物流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可低估。
我省商埠發達,商貿交易頻繁,易形成物流市場。2005年底,我省商品市場個數達到4107個,市場交易額3310億元,其中超億元市場240多個,超百億元市場3個。2006年前10個月,我省出口已超過百億美元。巨大的商流背后是源源不斷的物流。我省是農業、鋼鐵、建材、化工、醫藥等生產大省,專項貨物物流量十分可觀。而企業一旦將產品物流環節從整個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實行物流外包,潛在的物流市場將被激發出來,成為推動我省物流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現代物流產業的大發展,不只為我省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創造了新的利潤源泉,更重要的是為我省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所以急需排除制約我省物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靠海就要吃海。
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就是“吃海”的一篇大文章。省委書記白克明在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指出: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就要強力推進臨港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業,促進要素向沿海地區聚集。抓緊完善港區與省內各地的交通運輸體系,密切各市間的經濟聯系。加快與周邊省份交通干線的連接,發揮我省“東出西聯”、南北貫通的樞紐作用。
現代物流產業的大發展,不只為我省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創造了新的利潤源泉,更重要的是要為我省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支撐,是我省發揮臨海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也應該認識到,我省物流產業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還存在薄弱環節,制約發展的因素也有待進一步排除。省物流協會會長魯澤說,一些地方在認識上沒有把發展物流業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和重視,并普遍存在對物流認識簡單化的現象,認為物流就是運輸、倉儲、裝卸、加工、配送等簡單堆砌。在物流業發展上沒有一個完整的發展思路和規劃,部門、企業各自為政,造成了物流資源和資金的浪費。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物流產業發展。比如秦皇島、京唐、曹妃甸、黃驊四大港區資源存在各自為政、資源浪費,國家鐵路和地方鐵路對接不順等問題。同時,部門、行業和地方的本位主義也不利于形成社會化物流系統和跨區域、跨行業的物流網絡。
按照物流經濟發展規律,隨著工業經濟的增長,物流經濟也將成倍增長。物流經濟騰飛的背后,需要蓬勃發展的工業經濟作支撐。只有源源不斷地固定貨源,物流經濟才能持續發展。因此,發展“前港后廠、前港后庫”的臨海型工業,在使我省沿海工業發展后勁增強的同時,也會使物流產業的聚集效應不斷增強,從而帶來關聯產業的大發展。對于沿海三市而言,港口建設是基礎,產業發展是支撐,物流產業則是“大服務”。
在積極整合和利用現有物流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上,按照“一線兩廂”區域發展布局,圍繞重大交通樞紐、經濟中心城市、商品集散地和重要生產基地規劃新建一批大型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園區,促進產業集聚。
服務主導產業,主動融合京津。現代物流業要為鋼鐵、醫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紡織、信息技術、旅游等其他主導產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促進其加速壯大,共同成為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和區域產業格局的主骨架,推動區域特色經濟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面向京津巨大的物流需求和最直接的消費市場,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努力實現互補共贏。
為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暢通血脈,和著渤海的濤聲,我省現代物流產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省物流產業領導小組有關領導為我們描繪了壯美的藍圖,到2010年,我省將基本建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物流體系,現代物流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其專業化、社會化、國際化水平大幅提高,成為全省極具活力和競爭力的主導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