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合:福田汽車力創世界商用車品牌
2007-3-15 16:2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6年4月28日,中國福田汽車和濰柴動力、德國博世公司、奧地利AVL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聯盟協議。作為我國商用車行業第一品牌的福田汽車,此舉引起廣泛關注。
國際化戰略聯盟的締結,標志著這四家企業將在原本密切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戰略意義上的全面合作。通過資源的協同利用,有效降低成本,確立更強的核心競爭力。
福田汽車總經理王金玉指出,四方企業締結戰略聯盟,是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更是福田汽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企業的一個嘗試。
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汽車產業做強的必由之路。每個汽車企業的成長和優勢都不同,究竟該選擇什么樣的自主創新模式才能迅速做大,福田汽車通過多年實踐,走出一條以知識集成為基礎,在產業鏈方面聯合創新的道路。
這條路徑的選擇,使一個并不具備先天優勢的小企業,在短短10年時間,市場競爭力迅速提升,發展為一個有希望與跨國巨頭在世界商用車領域一爭高低的民族品牌企業。戰略聯盟的締結,正是福田對10年產業鏈合道路的肯定,也是對這種創新模式的深度拓展。它意味著福田汽車沿著產業鏈條的路徑,在全球視野下,將繼續整合資源,聯合創新,最終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品牌。
產業鏈合的基礎文化價值與戰略選擇相同
中國汽車產業從上一個世紀50年代起步,在改革開放近20年才開始迅速發展,縮短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國家提出要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選擇什么樣的創新之路,取決于每個企業的優勢與風格。
對于福田汽車來說,進入汽車行業的10年,發展主要靠企業自我積累和市場融資,因此,福田在自主創新路徑的選擇上,顯示出鮮明的個性特征,這個特征就是強烈的市場導向:總是謀求以最少的成本,整合最大的資源,獲得最多的成果,實現用戶最大的滿意度。
產業鏈合模式,是福田汽車在成長中,不封閉,不趕潮,客觀認識自己,深入研究市場和用戶,積極實踐的成果。它的核心內容是以集成創新為基礎,以市場及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打破單個企業封閉式自主創新,通過產業鏈企業之間深度合作,使上下游優勢資源得到整合,形成一種共同創新的機制。福田汽車的努力為中國汽車產業做強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部長盧中原指出,世界產業結構發展出現新走向,發達國家開始從產業鏈層面的創新整合,企業創新走向聯合,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同一價值鏈聯合創新,比如汽車產業零部件制造商和整車制造商聯合開發。第二種是競爭對手間的企業聯盟,競爭對手之間按照階段性戰略目標簽訂聯盟協議,進行產品開發。
福田與濰柴的深度合作,正是中國汽車產業走到今天,具備實力的汽車企業積極應對國際競爭的必然選擇。
福田為什么會選擇濰柴,因為濰柴的成長之路與福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個企業有著相同的發展戰略和文化價值。
開放意識與創新意識是福田汽車和濰柴動力共同擁有的價值觀。
濰柴作為中國發動機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是在短短幾年,通過管理、機制的不斷創新,建立了開放的技術平臺,利用世界技術資源,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歐Ⅲ發動機。2005年在資本市場收購湘火炬,競爭力不斷提升。
濰柴與福田一樣,在發展中強調市場的作用,認為自主創新同樣要講究效率,經受市場和用戶的檢驗。
國際化戰略,是兩個企業的共同追求。福田汽車作為國內目前最大的商用車企業,目標是成為國際知名的汽車制造企業。濰柴動力作為國內著名的獨立發動機制造企業,目標是整合世界發動機資源,實現“民族動力,國際濰柴”。
兩個戰略目標和價值觀趨同的企業,同處一個產業鏈條,從一般合作走向深度聯盟,成為發展的必然。
一種模式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十年成長,福田汽車在產業提供的廣闊天地間,與上下游企業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合作,經過不斷探索,福田開始走向與產業鏈上的重要伙伴進行深度合作,逐步形成產業鏈合模式,這種模式給福田發展帶來質的飛躍,在汽車這樣一個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福田用15億元凈資產創造出200多億元銷售收入!
整合資源,貫穿福田發展的始終。成立之初,百家法人造福田,福田借助行政和市場的力量,迅速在全國形成了自己的生產基地布局、經銷商隊伍,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鏈合的動力是需求。福田依靠采購體系,按照自己的需求,提升所有上游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上游企業,要想跟上福田汽車的步伐,必須按照福田汽車的需求進行改革。整車企業的引領作用,在產業鏈合中舉足輕重。
讓上游企業跟著市場需求走,共享知識資產和管理技術,這是福田集成知識、產業鏈合成功奧妙之一。正是這些來自實踐的啟示,使福田在進軍商用車階段,整合資源的視野更加開闊,手法更加嫻熟、伙伴選擇也更具針對性。
鏈合的前提,是企業的開放性。在市場的錘煉中,通過管理和機制創新,企業建立起開放的研發和營銷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中,合作雙方才能夠迅速適應對方的運作機制和理解對方的市場意圖,形成有效鏈合,獲得創新突破。
在重卡產品的拓展上,福田的鏈合能力令世界矚目。福田不斷進行管理、機制創新,在關鍵項目中,建立同步開發聯合體,與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這個鏈條不僅有濰柴動力,還連接著世界汽車產業巨頭,德國的博世、美國的威世通、英國的蓮花公司、奧地利的AVL公司等等。福田還把日本豐田公司JIT適時管理、供應鏈管理的鼻祖請來,認真學習。
鏈合的目的是追求有效的、最大化的創新。福田將德國汽車制造企業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和日本汽車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結合起來,在研發設計、零部件完善、物流配送、服務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模式。在產業鏈上,福田與100多家供應商和分銷商企業合作,把他們變成股東,實現低成本運作。這種模式也被應用到海外市場,隨著品牌影響力增強,福田對經銷商、供應商的選擇也越來越挑剔,從廣泛合作、降低成本,逐漸發展到深度合作、進行創新。
福田一路走來,在與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合作中發揮品牌主導作用,創新活力十足,雄心指向國際市場。
福田總經理王金玉指出,汽車企業必須打造國際品牌,沒有全球化的能力就沒有未來。那么,在上中下游整合國內分散的汽車產業資源,用產業鏈合的思路把這些資源形成自主品牌和自主發展能力,正是福田的未來目標。
市場配置資源產業鏈合充滿活力
從福田的成長歷程可以發現,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成就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與它卓越的資源整合能力分不開。它用最小的成本聚集起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這種資源不分國界,既有產業鏈條內上下游企業,也有產業外部資源。回顧整合資源的過程,使福田產生質的飛躍的是在產業內的鏈合。
福田的產業鏈合充滿活力,福田的自主品牌正是這種創新的終端體現和成果。這種創新的生命力在于福田和產業內企業的鏈合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滿足最終用戶為目標,通過利益紐帶聯結在一起,進行面對市場的共同創新。
在福田的同步開發體系中,鏈合雙方是平等的。如果說研發設計的總目標由福田確定,那是因為專業分工決定的。對于發動機和零部件企業來說,在自己的領域創新空間仍然很大,它們與福田鏈合,是運用自己積累的專業化創新能力去與市場磨合,福田研究市場,會把用戶信息通過設計目標傳遞給這些企業,這些企業與福田鏈合就是與市場鏈合。因此在這種產業鏈合中,雙方都有內在的利益驅動,整車企業通過發動機和零部件企業的創新能力,最終是做響自己的品牌。而發動機和零部件企業借助整車的品牌影響力也要奮力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
福田汽車與濰柴動力正是面對共同的市場競爭才走到一起。
為了滿足重卡消費者的需求,福田汽車進行多年研發,推出達到國際標準的全新產品————歐曼ETX重型卡車。為使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在動力系統方面,與濰柴共同打造出國內領先的“濰柴歐V動力”配裝歐曼ETX產品。
市場利益為紐帶,能夠充分發揮鏈合伙伴積極性,共同完成產品創新。英國蓮花公司的造型技術、德國博世的發動機匹配技術、美國威士通的內飾技術等等,經過集成和消化吸收再創新都為福田的自主品牌汽車增添了光彩。
產業內的鏈合是有著戰略導向的深度合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短暫結盟。鏈合雙方在生產產品的關鍵環節和關鍵項目上展開深層次合作,將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這就對鏈合雙方提出很高要求,雖然雙方在鏈合體中是平等的,但雙方都要求對方在各自的領域獨具優勢,具有不可替代性。濰柴、博世、AVL作為福田的合作伙伴在各自領域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深度合作還體現在企業之間深層次、全方位的合作。福田與濰柴將聯合進行概念產品設計,共同成立基于整車需要的動力系統技術研發中心,還將整合各自在全球的研發機構,推出聯合研發產品。同時整合服務網絡,實現“兩網并一網,服務心連心”。整合之后,在全國將有1600多家維修站,2200多家配件店為歐曼用戶提供售后服務。
雙方企業還將面對國際市場,共同創新,最終推出達到國際化標準的產品。
產業鏈合的目的實現核心技術突破
產業鏈合模式最大的意義在于能提高自主創新的效率,節約自主創新的成本,迅速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而這個模式最終的衡量標準,依然要看自主創新的成果。福田通過這個模式,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創新的成果,使自主品牌的商用車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福田汽車成為中國商用車產量最大、品種最齊全的企業,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位。
在產業鏈合的實踐中,福田不僅注重發揮合作伙伴的創造性,自身也非常重視在核心技術方面的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突破需要時間、數據的積累。雖然福田在短時間能夠通過產業鏈合模式整合世界汽車產業的優勢資源,但品牌的打造,決非一日之功。福田汽車總設計師鄔學斌強調,自主創新是一條艱苦的路,我們有很強的緊迫感,沒有一支腳踏實地苦干的隊伍和一股頑強的拼搏精神,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很難與跨國公司抗衡。
目前,福田汽車在核心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突破。整車技術方面,實現了商用車全系列產品技術優化匹配設計。車身自主造型技術方面排在同行業前列,在自主車身正、逆向開發及結構設計技術方面實現國內領先。同時,自主實現了發動機重大改進及排放的升級。
福田公司2006年設立“100萬專利獎勵基金”,鼓勵專利技術的發展,截止到2005年底,累計申報各類專利149項,專利覆蓋了公司汽車產品各個品牌,涉及外觀造型、車身部件結構、底盤部件結構等多個領域。
福田汽車通過產業鏈合,不僅實現企業眼前的市場效益,更重要的是使自主品牌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并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