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弘“再生”的三劑猛藥
2007-3-15 15: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2000年組建之初的整體虧損7500萬元,三分之一企業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到如今擁有核心競爭力較強,管理水平較高,主業較突出的產業集團,廣弘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簡稱廣弘公司)實現了質的轉變。該公司成立4年多來,國資保值增值率連續3年達118%,連續3年被國家統計局評為全國500強企業,在廣東省國資委3年經營考核中,獲得綜合評分第一的成績。廣弘公司是如何實現國資保值增值,實現企業快速發展的呢?
先剝離資產再整合資源
廣弘公司是2000年初由廣東省政府劃撥的廣東省食品集團、廣東省華僑實業總公司以及省政府12個部門的脫鉤企業組成的。當時的企業狀況可用“散、小、弱、差”來形容。公司成立以后,以崔河董事長為代表的領導班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是重組盤活,結構調整。重組的第一招是大規模的資產剝離,以整體、分散、個別盤活的方式,把食品集團、糧食集團、華僑實業總公司等一批大中型國有實業從瀕臨破產關閉中重組出來。
在重組的基礎上,廣弘公司進行了全面的資源整合,以優勢企業為龍頭,對于經營同類、市場同向、技術相關的企業同時進行二次重組,形成了食品、飼料、醫藥、教育發行、糧油、旅游酒店、國際貿易和建筑房地產八大產業板塊;為進一步突出主業,廣弘公司在“八大塊”的基礎上,又確立重點扶持和發展“大食品”、“大醫藥”、“國際貿易”三大主業。
在重組整合的過程中,對于那些資不抵債但規模較大、有一定市場網絡的國企,廣弘公司不是一退了之,而是先重組后改制,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把企業有效的資產、市場網絡和人才盤出來,再通過引入外資、民資進行股份制改造,這樣不僅使企業放下包袱,得到發展,而且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
低成本擴張做長產業鏈
在廣弘公司的發展戰略中,“低成本、獲取高回報”已屢見不鮮。在低成本擴張戰略中,省醫藥集團投入約400萬元,改造湖北利川香蓮制藥工業公司GMP廠房、出資1300萬元重組收購云南永安制藥廠、出資250萬元重組云南維康醫藥有限公司,如今這些企業都實現了很好的投資回報。低成本發展使醫藥集團逐步由單純的商貿醫藥企業轉型為企業鏈較完整的綜合性醫藥企業;食品集團則通過在四川省中江市等地建立穩定的凍肉加工貨源基地,逐步形成冷藏貿易+加工基地+連鎖配送的發展模式;糧食企業為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以低廉的價格在廣西、河南等地租賃了面粉廠,建立了自己的糧食生產加工基地;廣弘國貿集團加強與國內知名大企業的合作,屬下廣弘國際貿易公司與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合作成立新公司,專營銷售銅帶產品,與福建瑞閩鋁材板帶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公司銷售鋁材,公司充分利用市場網絡優勢,低成本快速進入銅鋁材市場,并實現了從原材料供應、產品加工到產品銷售的多方合作。
這幾年廣弘公司通過低成本擴張,充分利用資金、市場、人才、管理優勢,采取收購、租賃合作方式,在我國中西部及東北各省(區)建立了醫藥、糧食、食品、貴重金屬的生產加工基地,實現了貿、工、技一體化發展,延伸了產業鏈,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創新再創企業優勢
廣弘公司在發展中,始終堅持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經營業態創新和科技創新。
在機制創新中,以經營機制為突破口,引入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競爭機制;在管理創新中,構建了一套以經營管理、投資管理、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管理制度體系;在經營業態創新中,大力發展了醫藥連鎖、教育連鎖、食品連鎖、糧油連鎖和旅游酒店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建立了醫藥物流配送中心、凍品物流中心和糧油配送中心;在科技創新中,主要以效益為中心,以名牌產品和大企業為重點,開發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公司自2002年以來,投入技術創新和技改資金近億元,由此新增銷售收入達8億多元,新增利潤超2000萬元,并且自主研發了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