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物流水準提升,卓越網正在成為新形式零售企業
2007-3-15 9: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卓越網的目標曾經是成為“中國的亞馬遜”,而如今,卓越網已經成為“亞馬遜中國”。2004年8月,全球最大的網上零售商亞馬遜(amazon.com)宣布以7500萬美元收購卓越網有限公司(joyo.com),正式進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隨著卓越成為亞馬遜的第7個全球站點,從今年年初起就鬧得沸沸揚揚的“卓越當當爭寵亞馬遜”的風波也由此劃上句點。
一、卓越成功獲得亞馬遜注資,物流基礎功不可沒
這一收購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在于達成最終交易的過程頗具戲劇性,更重要的是人們由此開始關注,中國在線零售市場的競爭格局因亞馬遜的進入而改變之后,中國的電子商務企業能否找到合適的成長道路。換言之,卓越與亞馬遜的婚后生活是否美滿,取決于卓越到底具備什么樣的條件,能支撐其走得更遠?
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是電子商務領域至關重要的一環。甚至毫不夸張地說,電子商務發展的狀況是否良好,其標準就在于其供應鏈是否流暢,以及供應鏈管理理念是否領先。而亞馬遜進來以后,將促成卓越建設一個完備、通暢的物流管理體系。”
目前來看,雙方合作的開端非常愉快。像亞馬遜這樣一家在世界上也可以算是一流的企業,就并購卓越這個舉動本身來說,其實也就是認可了卓越網在中國互聯網界的價值,認可了卓越網創業4年來的成果。卓越與亞馬遜的合作,對于雙方而言,都是最合適也是最佳的決定。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擁有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及電子商務管理理念和方式,對于提升卓越網現在有管理水平大有幫助。
而對亞馬遜來說,前5年的年收入增長率始終保持在47%左右,雖然在全美25家發展最快的大公司中排名第五,但與早期三位數的增長幅度已相形見絀。而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美國本土市場的萎縮。據IDC預測,2004年美國的網絡銷售增長還會繼續下滑。亞馬遜不得不把眼光轉向海外,并宣稱要在2005年實現海外業務超過美國本土業務,日漸成熟且空間巨大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就成了亞馬遜的必然選擇。
然而,中國的電子商務環境與美國畢竟存在著巨大差異。按照亞馬遜的業務模式,巨大的立體倉庫和發達的物流配送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而這恰恰是中國的弱項,純粹的亞馬遜模式在中國恐怕難以通行。另外,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結果,目前中國的網上購物只集中在書刊(63.8%)、音像制品(31.4%)等方面。而亞馬遜的經營模式則是網上百貨商店,其間的差異也是亞馬遜不得不正視的問題。這樣,亞馬遜要想順利切入中國市場,一個恰當的合作者至關重要。
在與亞馬遜談判的過程中,卓越相對成熟的物流和經營模式成為了一個很關鍵的砝碼。近幾年的發展,卓越不僅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擁有自己的倉庫,而且擁有自己獨立的快遞配送系統,并在省會城市及中西部地區鋪開了業務,這是一個目前在國內來說比較完整的物流體系。
目前卓越網的物流運作方式大致為:客戶在網上下訂單后,經過訂單處理中心,集中匯總到庫房,然后進行揀貨、配貨,交由配送公司用金杯車將包裝好的貨品集中運輸到分布全市的8大站點,再根據不同的送貨線路分配給相關配送員,騎車將貨品送到客戶手中。
卓越擁有一家自己的配送公司世紀卓越快遞,北京市內的配送以卓越自己的力量為主。另外卓越還與另外兩家快遞公司“風火快遞”和“風景同城”保持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在節假日的銷售高峰,由這兩家調節一部分運力和人力來滿足卓越的業務增長需求。
此外,卓越已經在20余個大中城市開通了送貨上門服務,對于這些城市的客戶,卓越在庫房配好貨以后,通過貨運公司運到當地的配送站點,再由業務員送貨上門,這種配送站點一般沒有倉庫。到今年年底,卓越將通過世紀卓越完成25個大中城市的配送工作,保證按照合同規定送到。
而在進行這種區域拓展時,就是以物流為排頭兵的。對于外地訂單,尤其是偏遠城市,卓越主要還是委托郵局郵寄,這部分大概占卓越總貨量30%。還有一部分是海外訂單,由UPS來做。
如今的世紀卓越快遞公司,已從剛成立時的20多人增長到百余人,所有的快遞業務人員都經過相應的電子商務培訓,讓其熟悉送貨上門的業務流程,并長期進行綜合能力的考核。快遞公司的技術部還設計了一套配送信息系統,可以實時監控訂單配送貨的流程信息。在今年5月份之前,世紀卓越所配送的,基本上全是書籍和音像制品。
但卓越對于自建物流體系的期望顯然不止如此,目前,世紀卓越的快遞公司還只是為卓越網提供服務,不對外經營業務。但是如果已經完全能夠保障自己網站的經營需求了,也不排除將來對外實現經營的可能。那樣的話,物流環節不僅能夠盡可能節約成本,更能創造利潤,帶來更多的附加值。
二、卓越的新業務也完全依賴物流基礎的發展
卓越現在有3個庫房,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能夠各自輻射周邊的范圍。但上海和廣州倉庫的貨品,90%都是根據當地客戶的需求,從北京總部調度過去。現在上海和廣州的兩個庫房的存貨量還比較小,但正在擴容。“三站合一”后,這兩家庫房的存貨量將和北京保持相同的水平,而存放的數量則將根據實際的銷售量來定。
原先卓越走的是精品路線,貨物比較少。但是隨著卓越網業務量的大幅度增長,進貨的總數量越來越大,原先用來存放大批量進貨的商品整庫已經無法再容納更多的商品。尤其是卓越網從今年5月份開始經營百貨業務后,舊庫房已經根本無法滿足對貨物存放的要求。在亞馬遜注資后,這一業務將獲得迅速發展,有望超過原本的書籍音像制品所占的業務比重。
以前的舊庫房受空間限制,由好幾個倉庫拼湊在一起,形成一個總面積。在具體配貨時,搭貨就不大順暢。新庫房就能滿足這種一體化需求,所有的貨都是擺在一起,配貨很方便。而且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還能在庫區周邊再租用相應的倉庫,能滿足繼續擴展的需求。
為了進行更為科學的物流規劃,卓越聘請了專業公司對庫房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并且對業務流程進行了標準化,以提高運作的效率。這同時也是為以后的發展打基礎,比如產品陣容到了一定規模以后,可以引入條形碼,甚至進行流水線操作。
百貨商品在倉儲配送上,操作難度比以前的書籍音像制品要高多了。當客戶下訂單時,如果既訂了CD,又訂了香水,雖然在配送時是一起給客戶送過去的。但是在包裝的時候則必須有所區別。比如沐浴液,以及一些化妝品,對于外包裝的要求就比較高,最基本的就是不能擠壓。就必須用塑膠膜包裝一下,然后再用硬紙殼來固定住。
物流難度增加了,但客戶支付的配送費用并沒有相應增加,這種成本增長卓越希望通過產品的銷售利潤來彌補,畢竟百貨比圖書有更高的毛利率。從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百貨在短短幾個月內就給卓越帶來了極大的利潤,遠非一般的圖書與音像銷售可比。這也就難怪,今年5月份卓越開始賣百貨以后,卓越網的發展規劃就由2003年底確定的“5年后實現年10銷售個億”提升到“年銷售40億元”。
三、倉儲的資金與管理問題,則由亞馬遜協助解決
一直以來,卓越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精選品種,全場庫存,快捷配送”,即通過在庫房里維持足夠的庫存來保證配送的順暢。而現在隨著商品品類的增加,要實現更快的業務增長,就必須實現更大批量的進貨,而與之對應的就必須要有更大的物流存儲設施。
尤其今年上馬網上百貨業務以來,這種需求表現得尤為強烈。5月卓越網首期新增千余種百貨商品,計劃今年內產品品種和數量上達到中等連鎖超高的規模。
雖然卓越也是選擇性的涉足百貨業務,但以每月新增近千種商品的速度,原先那種局限于圖書、影視、音樂、游戲、軟硬件、禮品等六大門類5000余種左右產品的選品路線,被改變了很多,卓越網以往所堅守的“精品路線”似乎已越來越模糊。卓越當年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針對當時中國客戶的需求來提出來的精品路線。時隔4年,卓越的客戶數量與購物需求也急速上升。卓越自身的商業模式與經營理念也需要在發展中不斷調整與創新。卓越進軍百貨,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但百貨市場之大,動輒數以萬億元計,遠非卓越網此前所經營的圖書、音像千億元的市場規模可比。如果走大而全的路,不僅需要大筆資金支撐,在管理水平上也非同日而語。卓越被亞馬遜收購后,這兩大瓶頸的解決都能從亞馬遜一方得到有力支持。
因為走百貨路線,就需格外重視庫存帶來的成本問題。沒有庫存不行,但庫存太多也消受不起,目前卓越靠批量進貨庫存來在這個矛盾中求取平衡。目前庫存量依據訂貨量和銷售量的參照來進行及時的調整,但由于卓越的數據庫沒有與國內出版社的數據庫相對接,無法知道需要的書在出版社是否有存貨,這就得依靠大批量的進貨來保障配送。
而以前卓越主要銷售圖書和音像制品,出版商大多在北京,即使一些商品缺貨,只要及時向出版商訂貨,也能滿足配送需求。但進軍百貨后,如何降低庫存成本就成了擺在卓越面前的一道難題。
相比之下,尾隨卓越進軍百貨的當當網對于庫存的控制就顯得相對科學。當當的后臺數據庫和它在各地的合作伙伴(其中多半是各地的新華書店)相連,因而能夠采取“虛擬庫存”的方法來管理商品,庫房里只有不到30%的品種,其余品種都放在合作伙伴的庫房里。2003年當當在網上提供18萬種商品中只有4萬種左右有庫存。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與供貨商之間的數據對接。其實亞馬遜最為得意的不是其百萬級別的產品量,而是其龐大的數據庫,這使得其可以在最大的范圍內盡可能地減少庫存,降低成本。因此,亞馬遜收購卓越之后,后臺數據庫升級建設將成為卓越的重點工作。
物流一直是電子商務最關鍵的問題,這次亞馬遜收購卓越的時機是否成熟,還有待檢驗,其核心問題就是物流條件是否成熟。不過隨著物流業水準的不斷提升,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在未來卓越這類擁有完善物流網絡的BTOC零售商代替家樂福、沃爾瑪,是完全有可能的。
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