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商貿流通案例

金華農業搶搭流通快車

2007-3-14 20:1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博士菜 鵝肥肝 兩頭烏 方山柿”,這些曾經陌生的名詞連日來正在杭州各大商場、超市、學校的采購經理之間傳誦。在省農業廳的組織下,近日浙江省各地100多種經過篩選的優質農產品亮相杭州,企業負責人還與51名杭州采購商面對面交流洽談。金華市的蔬菜、畜產、糧油等20多種無公害名特優農產品,借助“浙江省無公害名特優農產品對接會”的平臺,有望搭上杭州完善、快捷的農產品流通網絡快車。
    作為一個農業大市,浙江省金華市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生態農業成效顯著。去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18元,增長11.4%,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今年該市著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重點,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工程,發掘獨有的區域品牌,認真組織實施名優農產品進超市,增強品牌市場競爭力。但是,與農業大市“身份”不相符的是,金華能拿出手的名牌農產品還不多,目前農產品中著名商標的比例只有3%,農業名牌產品只有29個,金華農業應該拿出更多響當當的“名片”來。
    菜籃子擺上杭州大展臺
    浙江省農業廳確定今年為“安全生產、放心消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年”,這次“對接會”正是邀請產銷雙方及物流配送企業參與的三方見面會,金華市的主要洽談產品有金華火腿、偉豐肉食品、高山蔬菜、豆腐皮等多種農產品。
    該市農業局產業處負責人黃洪彬說,目前不僅在金華市而且在全國范圍內,都存在一種共同的傾向,就是農產品產地缺乏專業的經營人才,不能準確地分析和預測商品的消費趨勢,承擔風險的能力有限。由于怕承擔風險,從而制約了農產品在超市的擁有量。小型超市或者一些社區超市或便利店更是放棄了將農產品放到貨架上的念頭,而超市沒有了這種打算,農產品經營戶再費盡心機欲擠進超市也是白搭。通過對全市無公害農產品項目進行全面調查摸底,金華市篩選出20多種農產品進軍杭州,就是希望以點帶面,促進全市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杭州聯華華商集團商管部副經理虞亞平說,目前聯華華商銷售的蔬菜達百余種,但是有機蔬菜只有十來個品種。杭州還沒有有機蔬菜基地,聯華華商銷售的有機蔬菜基本來自上海松江有機蔬菜基地,還要經過中間商環節,增加了采購成本。“聯華華商銷售永康的紅富士葡萄已經3年,估計在集中上市的半月中有20噸的銷量,我們希望能與生產農戶進一步合作,延長銷售期,最好能包銷你們的無公害名特優農產品。”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大量國外品牌涌入“國門”,必然導致農產品“不出國門”就參與國際競爭。杭州嚴州府大酒店的總經理王永軍在考察金華市的高山蔬菜基地和大棚農業后告訴記者:“眼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是臺灣水果,可是從你們金華、麗水的優質農產品來看,也很有市場吸引力,當然僅依靠商品本體參與市場競爭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要注意品牌實力等核心因素。農業發展已進入品牌競天下的時代,要求我們由商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化。”
    浙江農華優質農副產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副經理謝曉東介紹,創建農產品品牌不能躲在山里盲干,像金華對各類創牌成功的農產品都有相應獎勵,而加入“農華”的配送網絡,僅運輸成本就可以節省3成。如果注意利用這些資源,將會爭取到更多優勢。
    農業品牌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住腳,必須具備較強的實力。與外地相比,該市農業品牌的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金華市很多農產品僅是“趕時髦”注冊了一個商標,生產方式仍沿襲以往的散戶經營,化肥、農藥缺乏使用標準,上市產品沒有包裝,這類徒有其“牌”的農產品,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前景堪憂。有機蔬菜要求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對種植基地的土壤、空氣、水源也有嚴格要求。
    農產品進超市難在哪
    在無公害名特優農產品對接會上,聯華華商、家樂福、易初蓮花等50多位杭州各大商場、超市、學校的農產品經銷商和采購負責人被金華市琳瑯滿目的農產品所吸引。新鮮而又甘甜的葡萄等,讓采購商驚訝的同時也埋怨:你們怎么躲在深山不出門呢?我們超市里可歡迎這樣的新鮮土貨了。
    采購商們的一番話,引起了記者對農產品進超市這一話題的重視。記者從中洋、福泰隆兩家超市進行初步統計,兩家超市去年數千萬元的銷售額中農產品比例只有5%,而且超市的農產品數量和種類等,比不上農貿市場。什么原因使得農產品進超市難?超市里什么時候能買到價廉物美的農產品?
    “說實在的,我們的農產品不是不想進超市,因為超市環境好,質量把關嚴。但這道門難進的原因,一是因為超市的銷貨速度相對慢,對那些鮮活的農產品具有相當大的風險,二是超市要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潤,折騰下來農產品經營戶的經營利潤就更低了。”一位在上海與金華之間從事了多年農產品營銷的黃先生說,產品進了超市,賣不出去的被超市退回,賣出去的錢交了進場費和其他費用,最后剩下的就很少了。而且超市又往往在第三個月才結算第一個月的賬,等于壓貨兩個月。如果是加工產品進超市,不僅要收取高額的進場費,還有年節費、網絡費、促銷費、廣告費、對賬費等不少費用。多數企業產品進超市的費用約占產品銷售額的10%——20%,高的達30%,導致許多企業“望而卻步”。
    但超市也有本難念的經,中洋超市有金華市經營生鮮、蔬菜最成功的賣場,其總經理賈瑞君告訴記者,農產品進超市從本質上說是便民的一種模式,更是今后超市業發展的一個方向。但在超市看來,他們需要的是品種齊全、長期、穩定的供應商。而金華市的農產品企業數量不多,且偏小偏散,在品牌的推廣上也比較弱。目前中洋超市所進的農產品品種和數量都是自己確定采購的,不在這些農產品上賺多少錢,僅僅是方便市民和賺點人氣而已。其實中洋超市需要的農產品品種達數百種,但是一些農產品企業通常只能供自己種植的幾個品種,導致超市要分別跟數十家企業打交道,還要保證每一家都能長期穩定地供應優質貨源,這實在太累太難了。
    賈瑞君認為,超市采購農產品希望是屬地化采購,這樣風險較小。金華的農產品雖然貨源足,但是經營者是散戶的居多,沒有大型的農產品配送公司。而且,有一定優勢但能叫得響的品牌不多,包裝也簡陋,新產品開發速度慢。超市要承擔的銷售風險實在不小,而農產品如果沒有品牌意識,是很難被超市接納的。
    農產品進超市應該說是經營者和消費者都十分歡迎的,在國外已經實行了好幾十年。黃洪彬認為,要解決目前農產品難進超市的現狀,首先要制定實施農產品流通質量安全計劃。包括制定農產品流通質量安全標準、市場準入制度、檢測制度,制定農產品經營者市場準入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實行質量公示制度和信息反饋制度。其次,要推動農產品優質流通計劃。包括開通優質農產品信息網站,推動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鼓勵生產者與市場、商戶聯合,鼓勵商戶專營和優質配送服務等等。第三要實施農產品流通主體組織化計劃,積極培育農產品流通的龍頭企業。要按照農產品流通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對商戶企業化運作的,要在稅費、資金和經驗、經營上予以支持。尤其要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運銷企業、進出口企業、物流配送企業和大型食品連鎖超市的扶持力度。鼓勵生產基地+商戶,加工企業+商戶、運銷公司+商戶和配送中心+商戶的聯合。
    金華農業遭遇名牌尷尬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這樣一個事實。目前,金華市只有65個無公害產品,37個有機食品,7個綠色食品,不僅與發達地區不能比,連浙江省內一些兄弟市也超過金華。另外,就是這100多個農產品也沒有好好開發利用,有的“養在深閨無人識”,造成資源的浪費。
    近年來,金華市農業結構雖然調整較快,但層次偏低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觀,農產品依然存在“三多三少”問題:即傳統農產品數量多、優質農產品數量少;可供商品量多、市場占有份額少;出售的初級產品和原材料多、加工轉化的高附加值產品少。創農業名牌尚處在初始階段,存在品牌意識滯后、品牌營銷不夠、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沒有發揮出來、農產品品牌保護力度有待加強等諸多問題。
    婺城區羅店鎮盤前村是有名的高山蔬菜生產專業村,北山蘿卜以色白、汁多、味鮮而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知名度。可是每當北山蘿卜大量上市,卻只能與普通蘿卜一樣通過降價搶市場,而沒有借自己的“名片”,在包裝、營銷上下功夫賣出好價錢。與北山蘿卜一樣,全市大量的優質農產品市場占有率低,“農產品只要能吃飽就行”的觀點和做法,顯然已屬被淘汰之列。
    “我們的壺江源高山蔬菜8年前就開始闖市場了,目前有6000多畝基地,年產值1600萬元,成為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我們感覺到農業品牌除了要有優秀的質量、領先的技術管理之外,還必須有出色的營銷策略與之配合。7月份我們自己的加工廠會竣工,可以進行現場加工,完善產業鏈,有利于我們面向市場競爭、面向消費者制定有效地營銷組合策略。”浦江縣杭坪鎮副鎮長林雪平說,“好酒也怕巷子深”,即使是名牌、東西好,也要吆喝好、宣傳好,從而鞏固金華農業名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