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代制造業而言,生產物流正逐漸成為制造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決策者的關注,那么制造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物流解決方案?如何提升生產物流這個核心競爭力呢?從制造業物流管理本身,其內涵是比較清晰的——就是實現從原材料到產成品以及存貨、倉儲管理等的物流信息化。但是制造業不是每一個業態都采用同一個管理模式。業態的個性化決定對系統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個性化。對制造業本身,一個完善的物流解決方案,關鍵的還是看系統本身的可擴展性和柔性,系統的集成性和完整性。
對制造企業內部講,企業物流的管理主要是從原材料的采購、產品加工到倉儲以及銷售過程中物流的管理,這里也包括廢棄物流的管理。顯而言之,我們講制造業的生產物流主要包括產品制造、產品包裝、產品銷售和出貨。如果將企業的整個物料移動過程以及產成品的存儲與銷售過程進行有效整合,那就是完整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企業競爭力的形成依賴于企業擁有的諸多能力。其中,生產率的提高和綜合成本的降低以及各種開支的節約就是通過生產物流的優化和改進而得以提高的一種主要表現。生產物流包括原材料的供應管理以及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存貨、倉儲和分銷直到最終用戶的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現代物流進行階段性區分大致可分為:原材料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返回及廢棄物物流。其中,每個流通過程皆涉及到設施的規劃,需要對設施做完善的安排、分配,從而獲得最佳的運營績效。其中對物流績效的評估我們主要看從下幾個準則:
1.供應力(Availability),指能穩定滿足客戶需求的物流和產品的存貨量。
2.作業績效(Operations/Performance),包括三步:(1)訂單處理/貨物配送時間的速度及—致性;(2)彈性:滿足客戶異常需求的能力;(3)突發事件應變能力及復員能力。
3.服務可靠度(Service Reliability)。包括:(1)物流的品質特性;(2)對供應能力與作業績效精確評估,對績效不良之處進行有效改進。
美國自1955年以來,每年約有8%的GDP用在添置或改進設施,設施規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設施規劃的不合理性直接影響到以下幾個方面:(1)成本方面;(2)資金投入方面;(3)員工工作效率;(4)設施管理;(5)顧客滿意;(6)資源使用:(7)設施的彈性;(8)環境保護等。
歸納起來物流企業的作業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快速回應;(2)最小誤差;(3)最小存貨;(4)優化運輸;(5)提高服務品質。
物流系統的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的內容很多,有硬件也有軟件,兩個都很重要。沒有軟件就像失去了思維能力的人只能是植物人或者僵化的軀體。沒有硬件,軟件也就無從談起。那么現代制造業生產物流中的硬件解決方案將是怎樣的一個發展趨勢?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對顧客的整合、內部整合、物流及供應商的整合優化運營機制并提高作業績效,通過技術與規劃整合實現企業的柔性和運營績效的提高。當然關鍵的還是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否則根本不清楚是改進設備還是優化流程。我不敢說中國企業不需要立體倉庫和先進的分揀設備,但是我絕對相信很多中國企業現在不需要。
總之,對于現代企業而言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但是企業要信息化還要看企業具備了哪些信息化的條件。我們講“總體規劃、分布實施沒有錯”,我們也講“對癥下藥、治標先治本”。有的人預防SARS打胸腺肽、有的人卻打“羽毛球”,也有的人每天跑步。而專家告訴我們最有效的是通風。企業也一樣,首先看看自己主要想解決哪些問題,自己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不能盲目地、片面地通過局部的應急手段來處理。要有的放矢,要科學地運用信息化的手段。企業應用軟件確實很多,ERP、SCM、 CRM等等。但是它們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很重要。其中的概念很多,但是每一個概念很清楚,關鍵是我們的企業經理人理解了沒有,弄明白沒有。得病不能亂投醫!否則,會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