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的物流革命年代
2007-3-14 17: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業興起是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可是真正敢于橫刀立馬立于物流潮頭的人并不多。原因復雜而簡單--中國的國情擺在眼前,企業的逡巡彷徨已經從側面反映了外部環境的不成熟。畢竟"識時務者為俊杰",物流實干家在大刀闊斧或是循序漸進方式中,多數選擇了后者。正當這種潮流逐漸占據上風時,海爾物流令人耳目一新地出現,并發出了另外一種信號:唯創新者才能獨占鰲頭。
在競爭對手看來,海爾最可畏懼的是思維創新的速度和實現創新的能力。當海爾僅僅一只腳踏進物流時,同行就已經隱約感受到逼人的壓力,而今年3月底海爾國際物流中心的開張,則把這種壓力變成了現實。海爾國際物流中心坐落在海爾開發區工業園,由國家863計劃項目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整合國內外資源建設而成。宏偉的中心立體庫高22米,擁有18056個標準托盤位,其中原材料9768個盤位,成品8288個盤位,包括原材料和產成品兩個自動化物流系統。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激光導引技術開發的激光導引無人運輸車系統、巷道堆垛機、機器人、穿梭車等,全部實現物流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除了硬件的高度專業化外,海爾特色物流管理中的"一流三網"和"同步模式"概念的提出,則形成了中國物流今年最強勁的沖擊波。
事實上,龐大的立體庫工程僅僅是冰山一角,海爾針對企業的改革則包含了物流進化中更博大深邃的思維。張瑞敏對物流的理解,首先是企業的管理革命。企業發展現代物流不能回避的是流程再造,而流程再造將把原?quot;直線職能式"的金字塔結構改革為"扁平化"的組織結構。這種企業內部的管理再造對企業來講是一場非常痛苦的革命。而企業要在國際化的競爭中立足,除了這種革命之外別無出路。海爾的流程再造是用"一流三網"來體現現代物流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其中"一流"是定單信息流。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構造,全面圍繞著定單流動進行設計。作為物流的基礎和支持"三網",則是指海爾的全球供應網絡、全球配送網絡和計算機管理網絡。對于海爾物流來講?quot;一流三網"是實現物流革命的必然選擇。
對海爾來說,物流還意味著速度。依據張瑞敏的理解,信息化時代企業用以制勝的武器就是速度。對企業來講,80年代制勝的武器是品質管理;90年代制勝的武器就是企業流程再造;而21世紀初的10年,對于新經濟時代的企業來講,制勝的武器就是速度。這個速度,就是能夠最快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對個性化需求的考慮,在很多企業"紙上談兵"時,海爾就已經把產品的定位實現了革命性的調整。而對于如何實現這個速度,海爾提出了"同步模式"。在接到定單的那一剎那,所有與這個定單有關系的部門和個人,能夠在物流流程明確分工的環節下同步地行動起來,從而實現同步流程、同步送達。
在企業革命性的調整后,物流幫助海爾實現了革命性"零庫存、零距離、零營運資本"的運作目標。JIT采購、JIT送料、JIT配送是海爾實現零庫存的武器。海爾目前的倉庫,完成的只是一個配送中心的職能,它是為了下道工序配送而暫存的一個地方。"零庫存"意味著不僅不會因這些物資積壓形成呆滯物資,更重要的是它為產品生產的零缺陷鋪平了道路。由于物資的采購保證了品質和新鮮度,從而使質量保證有了非常牢靠的基礎。"零距離"指的是海爾在拿到用戶的定單需求后,以最快的速度滿足用戶的需求。海爾目前基于物流的生產過程是"柔性"的生產線,都是為定單來進行生產的。然后再通過全國42個配送中心,及時地配送到用戶手中。通過這種做法盡可能地實現"零距離"。張瑞敏對"零距離"的理解還有更深的一層含義,即對企業來講,不僅僅是意味著產品不需要積壓送達客戶手中,更意味著企業可以在市場當中不斷地獲取新的市場,創造新的市場。談到這一點,張瑞敏引用了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的一句話:"好的公司是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是創造市場。"所謂"零營運資本",就是零流動資金占用。海爾因為有了零庫存和零距離,因此已經有能力做到"零營運資本"。簡單地說,企業在給分供方付款期到來之前,可以先把用戶應該給我的貨款收回來。達成收回貨款的前提是企業做到現款現貨,而做到現款現貨的最有效途徑,就是企業根據用戶的定單來制造產品。這也是企業進入良性運作的過程。物流帶給海爾的三個"零理念",成為海爾在物流時代創造財富的源泉。第三方物流企業經常為如何滿足生產廠商的物流需求而絞盡腦汁,考察海爾物流實現的運作思路,多少會帶給這些專業企業一些啟迪。
"物流帶給海爾最關鍵的是核心競爭力",這句看似深奧的話有著極為樸素的含義。根據張瑞敏的表述,核心競爭力就是在市場上可以獲得用戶忠誠度的能力。它并非意味著企業一定生產一個核心部件。擁有這種競爭力的代表企業是DELL戴爾公司,它不生產軟件也不生產硬件,而是從互聯網采購,因為它獲取了用戶的忠誠度,因此就有了核心競爭力。物流也使得海爾能夠一只手抓住用戶的需求,一只手抓住可以滿足用戶需求的全球供應鏈,把這兩種能力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就是海爾所期望達到的核心競爭力。而海爾運作現代物流,目的就是要獲得在全世界通行無阻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國際化的世界名牌企業。
下面的一組組數字可以從側面說明物流"革命"給海爾帶來的變化:整個集團呆滯物資降低73.8%,倉庫面積減少50%,庫存資金減少67%;72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吞吐能力相當于30萬平方米的普通平面倉庫;供應商由原來的2336家優化到978家,同時國際化供應商的比例上升了20%;在中心城市實現8小時配送到位,區域內24小時配送到位,全國4天以內到位;100%的采購訂單由網上下達,采購周期由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網上支付已達到總支付額的20%……這些有著驚人變化的數字背后,正是給海爾帶來驚人變化的物流"革命"。在專業物流人看來,與其說海爾創新有方,更不如說海爾的膽氣讓人嘆為觀止。從這個意義上看,海爾帶來的不僅是企業自身的發展,其革命性的思維方式更將深遠地影響到摸索中的中國物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