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科(蘇州)的經驗看物流改進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2007-3-14 15: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高科(蘇州)科技有限公司簡介
高科(蘇州)科技有限公司是美國高科公司(全球最大的EMS電子制造服務商之一,目前已擁有20多個生產基地及分公司,足跡覆蓋四大洲,2001財政年度公司的營業收入達187億美元)為適應其客戶在亞太區業務的擴展而設立的分支企業。公司成立于1996年3月,廠址設于蘇州工業園區內,公司提供客戶全方位的服務:包括樣機的制作、高科技電子設備的裝配、測試及售后服務和維修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電腦資訊、網絡通訊、半導體工藝、醫療、汽車以及航空導航等領域。公司現有員工3 500余名,生產流水線27條。年營業額以100%的比率快速增長。2001財政年度公司營業收入達到6.6億美元,成為蘇州工業園區最大外商投資企業、最大的出口企業之一。
2.高科(蘇州)以前物流的做法
高科(蘇州)以前的物流運作都是以項目為基礎,客戶訂單處理、物料的計劃、材料的采購、庫存的管理以及運輸、配送等均根據不同的項目來進行管理。也就是說所有的物料在MRP系統中都是根據不同的項目,以不同的編號(P/N—Part Nu-mber的縮寫,它的編號規則是項目代號十元器件本身的編號組成。例如LUC108211509,LUC代表項目代號,108211509為元件本身的編號)來進行區分和管理,這樣即使是相同的元器件、相同的供應商,如果用在不同的項目上,則在MRP系統中其元器件的編號(P/N)就不一樣,從系統中看就是不同的元器件。這樣會對庫存的管理、材料的采購、成本的控制、物料質量的控制等造成許多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以前高科(蘇州)用的材料有95%以上都是從國外進口,根據調查統計,從國內采購交貨周期一般在l~2周,國外采購的交貨周期4~8周不等,國外采購的交貨周期要比國內采購長一倍以上,這樣就很難實行JIT采購,從而造成交貨周期過長,庫存周轉率較低,降低了制造的敏捷性和柔性,增加了公司經營的風險。
3.高科(蘇州)物流的改進
3.1 對不同項目中相同物料的總需求進行統一預測和統一采購
首先改變MRP系統中各個項目通用元器件的編號規則,取消項目代號。因為本來就是通用的元器件,在MRP系統中沒有必要加上項目代號來區分,直接用元器件本身的編號即可辨別。這樣每次運行MRP時,在產生各個項目專用元器件的短缺報告的同時,還可以得到所有項目的通用元器件的短缺報告,從而實現了對不同項目中相同元器件的統一預測,然后,采購員根據對通用元器件的預測進行統一采購,這樣不僅可以利用分項目進行管理的好處,而且可以對物流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克服單單分項目進行管理對庫存管理、材料采購、物料質量、成本控制等造成的不良影響。
3.2 準時化采購(JIT)策略在通用元器件采購中的應用
準時采購也叫JIT采購法,是一種先進的采購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數量、恰當的質量提供恰當的物品。它是從準時生產發展而來的,是為了消除庫存和不必要的浪費而進行的持續性改進。它利用EDI與客戶和供應商進行相關數據的交換,并將EDI與MRP系統連接起來,使MRP系統實現電子化,根據通用元器件的缺料報告,對通用元器件實行JIT采購,并擴大JIT采購的比例,減少庫存,加快庫存周轉,縮短采購提前期。
3.3 對專用元器件實行供應商管理庫存(VMI)
因為對許多項目專用元器件來說,它們的采購頻率高、價值比較大,但量比較小,如果按正常采購,則采購的成本比較高,費用比較大。有時為了減少采購次數,不得不增加采購批量,這樣不僅增加了庫存,減少了庫存周轉率,而且可能影響元器件的質量。因此,高科(蘇州)對這些專用元器件實行供應商管理庫存。這樣,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庫存,獲得很高的庫存周轉率,而且可以更好地控制這類元器件的使用,保證材料的質量,降低采購的周期和采購成本,節約費用。
4.對比分析物流改進前后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4.1 物流改進對庫存成本的影響
改進前,由于對通用元器件缺乏統一管理,采購提前期長,造成高科(蘇州)的庫存高,達到1.2億美元。自從物流改進后,實現了對通用元器件總需求的統一預測,并統一對通用元器件實行JIT采購,對專用元器件實行VMI管理庫存,現在高科(蘇州)的總庫存已大為減少,現在為7 400萬美元,減少了直接資金占用4 600萬美元。根據統計,庫存成本為庫存價值的20%-40%,那么采用新的物流方案后,節約直接庫存成本達(920-1 840)萬美元。2001年度高科(蘇州)的營業額為6.6億美元,利潤率為6.8%,則2001年度整個公司的利潤為66 000×6.8%= 4 488萬美元,這意味著庫存從1.2億美元減少至7 400萬美元,可使高科(蘇州)的利潤率水平提高1.4-2.8個百分點,達到 8.2%-9.6%。
同時,由于對通用元器件統一管理并采用JIT采購和VMI管理庫存,大大提高了庫存周轉率。改進前,高科(蘇州)的庫存周轉次數平均每月0.46次,每年5.5次,現在平均每月1.l次,每年 13.2次,大大提高了資金利用率。以2001年高科(蘇州)的年營業額為6.6億美元計算,平均每月營業額5 500萬美元,改進前,平均每月庫存周轉0.46次,如果要產生5 500萬美元營業額?熏需用資金1.2億美元,改進后,庫存周轉率提高到平均每月1.l次,每月產生5 500萬美元營業額只需用5 000萬美元。可見,庫存周轉率提高后,產生同樣大小的營業額所需資金減少了,也就是說資金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
由此可見,物流改進后,不但大大地降低了庫存水平,減少了庫存成本,而且提高了庫存周轉次數,進而大幅度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
4.2 物流改進對采購費用的影響
改進前,由于沒有對通用元器件實行統一管理,不能統一預測其需求,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采購;另一方面,采購的批量也比較小,采購的次也較多。改進后,高科(蘇州)實現了對通用元器件的統一預測和統一采購,并且實現JIT采購和VMI管理庫存,采購批量增大了,采購次數減少了,從而使單位采購成本下降;再次,由于采用JIT準時采購策略和VMI管理庫存,采購的準確性提高了,減少了許多多余的采購,節約了采購費用,降低了采購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總利潤率水平。
4.3 物流改進對生產運作成本的影響
改進前,由于供應商數量眾多,其工藝能力、技術水平、管理方法等差別很大,所以提供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平均合格率僅99.2%。改進后,由于加強了供應商管理,精選供應商,減少供應商的數量,致力于與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供應商產品質量的合格率也提高至現在的99.7%。據統計,產品返修的成本6倍于制造的成本,如果以高科(蘇州)去年營業額6.6億美元、材料費用占80%計算,則因材料質量問題而產生的生產運作成本大約為2354萬美元(66000×80%×0.8%×6=2534萬美元)。在改進后,因材料質量問題而產生的生產運作成本大約為950萬美元(66000×80%×0.3%×6=950萬美元)。可見,供應商材料質量從99.2%提高至99.7%,則去年高科(蘇州)可節約生產運作成本1584萬美元,去年的利潤率水平可提高1584÷66000=2.4%;另一方面,由于質量得到提高,進料檢驗的壓力大大減少,絕大部分材料都是免檢的,因而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由此可以看出,物流管理改進后,對生產運作管理、減少生產運作成本大有好處。
4.4 物流改進后減少了管理費用
由于實現對通用元器件統一管理,減少供應商的數量,以及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相應地,對供應商的管理已不是那么復雜,從而管理費用可以減少。其次,新的物流方案實行后,庫存顯著減少,庫存的占用、設備折舊的費用、保險的費用以及稅費等顯著減少,同時,庫存管理人員也不需要那么多,管理的費用也降低;第三、物料的質量提高后,進料檢驗的工作量已大大減少,從而節約進料檢驗的人力成本和管理費用;第四,由于產品合格率提高,返修減少,使管理變得更簡單。總之,由于物流的改進,使管理變得更容易,從而節約了管理的費用,提高了公司的利潤率。
綜上所述,高科(蘇州)通過對不同項目中通用元器件實行統一預測總需求和統一采購,并推行JIT采購策略和VMI管理庫存策略的應用,不僅顯著減少了庫存和資金的占用,提高了庫存周轉率,減少了采購費用,提高了管理水平,改善了產品質量,而且節約了大量的成本,使高科(蘇州)的總體利潤率水平顯著提高,增強了公司的競爭力,大大地提升了公司業績,降低了生產經營風險,提高了客戶滿意度。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的企業想要獲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據資料顯示,中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總量的20%,高于美國和日本一倍,因此中國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降低物流成本。總之,物流管理對企業已變得越來越重要,供應商的管理、客戶訂單的管理、采購的管理、庫存的管理以及運輸、配送等的管理無不對企業的績效起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客戶的要求越來越高,客戶對供應商的柔性和敏捷性也有進一步要求,因此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對滿足客戶需求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國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必須要重視對企業物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