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物流案例

華寶空調器廠物流與信息流的技術應用

2007-3-14 15: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華寶空調器廠是生產空調器的專業廠家之一,工廠現有員工1600多人,技術人員370人,年生產能力達100萬臺,具有分體式、窗式、柜式18個系列52種型號的空調器。1997年實現不變價產值30.5億元、銷售值23.4億元。  
   
    工廠生產系統的主要特點    空調器是當今一種普及型的家用電器。它的生產方式是"小制造,大裝配"型,與機械制造系統"大制造,小裝配"的生產組織方式有很大的差別。生產的主要特點:   
   
    產品屬于預先設計型的,設計周期一般按月計算;
   
    面向"存儲型"生產,通常是大批量大規模生產方式,年總生產能力為100萬臺,每種產品的年產量為1萬臺至10萬臺之間;   
   
    主生產計劃以預測為主,總裝生產計劃按日生產量排產,部件生產計劃是按批生產量排產的;   
   
    采用自動化物流系統生產線,加工節拍以秒為計算單位。   
   
    1995年10月自動化物流系統的投產激化了以前生產流水線作業管理中大批量生產與信息滯后的矛盾,高科技應用的環境對生產系統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的環境下,如何使用維護智能設備、如何安排生產計劃、如何調度物流、如何組織總裝與部件的生產,又如何讓外協廠的物料自動地輸入到立體倉庫等等隨著物流的激活一起冒了出來,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引起全線停工。為了保證生產線的正常運作,生產系統一方面加大了物料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還加大了庫存量。   
   
    自動化物流系統給工廠領導提出了一道新的課題,盡快地建立一個適合本企業的制造運作模式已經迫在眉睫。這樣,給華寶的MRP-II實施帶來機遇。       
   
    調整運作機制建立MRP-II運行環境   華寶的MRP-II激活是從物流管理開始的。加強物料管理,減少成本是實施的第一個目標。我們所指的物料管理不僅僅是指"庫存管理",它包括對加工單工作流程的管理以及采購單工作流程的管理。為了實現這一管理目標,生產系統主要抓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物料管理制度;二是調整生產系統的工作重點,實現以生產計劃為核心的運作機制。   
   
    1.規范物料管理,優化生產過程    規范物料管理50多種產品采用條形碼管理,7000多零部件采用物料編碼規范管理,一舉改變了建廠以來長期未能解決的一物多名稱無序的物料管理狀態。   
   
    簡化物料統計簡化物料統計工作做好車間與倉庫之間、各車間之間、車間與生產部之間和生產系統與財務之間的接口設計,避免冗余信息出現。   
   
    規范生產過程設立工藝技術小組,推行工藝設計與現場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和生產物料清單(PBOM)管理制度;   
   
    嚴格庫存管理推行物料采購計劃,倉庫按采購單收貨;車間零庫存管理制度,要求車間實行"日清日結"管理。所有的生產物料能在確定的地點和確定的時間進行量化的管理。   
   
    實現定置管理在車間推行定崗、定位、定加工中心管理,調整了部分工藝路線,疏通了車間與車間之間的物流通道。   
   
    2.轉變生產系統運作機制    以前生產系統管理是以統計管理為中心的事后處理模式,現在要求以生產計劃管理為核心,以計劃驅動部件加工和材料采購。   
   
    改變管理意識將生產部門管理工作從過去的僅重視成品生產量導入到重視物料管理、重視生產計劃交貨期和掌握庫存控制技術、搞好品質管理和現場管理的意識上來。   
   
    規范生產計劃制度下大力度推行年度、季度和月生產計劃的落實,并根據工廠的實際情況制訂了"三天固定九天滾動"生產計劃制度。   
   
    實施各項管理制度車間實行生產計劃管理和物料管理制度,并建立了MRP-II管理規范和操作規范,要求生產系統管理人員隨時監控計算器里的數據正確與否,同時又要求制訂可行的訂貨原則、安全庫存量、物料消耗指針,生產能力指針等管理數據,使各車間的加工處于受控制狀態。   
   
    實現生產系統信息集成華寶的MRP-II是運行在計算器集成制造系統CIMS環境下的,因此,MRP-II的實施必須考慮與CIMS的集成。       
   
    物流結構及其應用    一個制造業的生產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物流的過程。生產計劃實際上是一個物料流動的計劃,計劃的對象是物料,計劃執行的結果要通過對物料的監控來考核。運用這一基本原理,以物流結構作為管理模式建筑起管理信息網。
   
    1、基礎數據    物料主文件主文件關聯著物料的自身、庫存、計劃和資金的屬性,定義了物料的生產提前期、采購提前期等信息。   
   
    產品結構通過產品結構構成生產活動的基本架構。產品結構是物流的運動路線,由物流延伸出的物料制造信息實時、準確地反映了物料當前的狀態,它連接著工廠所有的制造車間、品質檢驗部門、供貨商和銷售部等。   
   
    系統還設置了庫存狀態、工藝路線等基礎數據。華寶現有物料主文件近7000個,生產物料清單近120個。系統共設有50多個庫位和30多個信息采集點(包括所有的材料倉庫、車間的產成品、半成品及在制品)。   
   
    2、工廠的物流過程    工廠生產系統下設生產部、五個生產車間和十多個材料倉庫。產品的物流過程是將外購件制作成部件存放在各車間的半成品倉庫中,又將部件、外購件和外協件總裝成產成品存放在成品倉庫待銷售。   
   
    3、物流管理技術    系統為每一個倉庫設定了多個庫位,又為每一個物料設定了一個或多個庫位。采用庫位管理物料的方法是:每當發生一次加工領料時就會產生一次物料的移動,相對應的庫位就會發生一次變化。例如:某一個加工單下達時,物流系統自動地從立體倉庫取料發放給總裝線,總裝完工后自動地入成品倉庫,對應的成品庫位自動地遞增,而由該成品消耗掉的物料來自立體庫位,這些庫位自動遞減。庫位的變化一方面反饋到物料需求功能模塊上,另一方面又可以作為物料管理的監控點。不難看出物流設計給企業管理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信息流的規律及其應用    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結構分為三個層次,從上至下分為決策層、管理層與操作層,它們是各類信息形成的環境。下面主要討論的是關于物料及物料信息。   
   
    物料的采集、傳遞和加工處理的過程,就是信息的形成過程。   
   
    1.信息與物料的關系    我們所說的信息是對物料狀態的描述,信息流是物流過程的流動影象,物流是信息流的載體。它們的特點是:通常在操作層(車間)物流是顯式的;而在管理層(部門)物流是隱式的而信息流是顯式的。信息流伴隨物流而產生又反過來控制和調節物流,僅當信息流與物流同步時,才可實現管理層對操作層的透明管理。   
   
    2.信息流的特點    信息流分三個過程:采集、傳遞和加工處理。   
   
    采集:通常由操作層完成;   
   
    傳遞:管理人員按管理結構層層傳達;   
   
    加工處理:統計人員按管理結構層層進行統計分析。   
   
    MRP-II將信息采集、傳遞和加工處理分為兩個過程   
   
    采集:通常由操作層完成;   
   
    傳遞和加工處理:由MRP-II系統和計算器網絡完成。   
   
    3.人工管理中信息流的特點    由于信息的采集與傳遞方式的影響,信息流滯后于物流。   
   
    信息加工通常在部門與部門交接處存在著重復加工處理的情況。   
   
    信息在層層傳遞中通常存在著失真的現象。   
   
    滯后和失真的信息達不到有效地控制和調節物流的效果。   
   
    企業決策層僅了解結果,而不了解過程。   
   
    4.MRP-II管理信息流的特點    信息流的采集與物流的過程同時發生。   
   
    信息采用計算器集中儲存,統一加工處理,消除了部門與部門交接處的冗余加工處理。   
   
    用計算器傳遞、加工處理信息及時、準確。   
   
    快速反饋信息能夠控制和調節物流。   
   
    決策層不僅了解結果,而且也了解過程,實現信息的可追溯性、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實時的決策。   
   
    5.MRP-II信息流的應用舉例   例如:當加工單下達時,總裝材料員打印好三聯領料單后到倉庫領料,領料后發放到班組加工;三聯單的處理,第一聯交財務對帳憑證,第二聯交倉庫作為材料日記憑證,第三聯留車間作為憑證;采集點(3)自動在6004庫位記收入帳,此時采集到了總裝領料的信息;當車間統計員將總裝"班組生產日報表"完工匯報時,采集點(4)自動沖減6004庫位和6000庫位的發出帳,8000庫位自動記成品收入帳,這時又采集到了成品的完工信息及材料消耗資訊。其中(3)和(4)采集點反映了人的行為,庫位是信息監視點,如果查詢某個庫位可以考核到車間的完工量、物料消耗情況,誰做的,做得怎樣。   
   
    剖析信息流的三個層次不難發現,在人工處理信息時工作量為兩頭小中間大;而在MRP-II運行的環境下呈現出兩頭大中間小的狀況,在管理層中采用計算器輔助管理每天處理成千上萬條信息,并及時地提供給全廠各個職能部門,由此引伸出對信息分析、仿真、預測能力的需求,從而實現以人為本進行知識管理的應用技術。這種管理水準是人工信息處理無法實現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