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礦業:信息技術改變物流管理模式
2007-3-12 17: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黑龍江雞西礦業集團物資供應公司是在原雞西礦業集團物質供應處基礎上成立的半獨立經濟實體,主要擔負著對雞西礦業集團所屬的13個國有大型煤礦安全生產所需物資的采購、倉儲、供應、管理等多重職能,年采購額3.5億元,在集團內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有老企業的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的落后,工作效率的低下,導致在物質采購、供應、管理等方面不僅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造成了腐敗和大量的浪費。高達2.6億元的庫存物質合格使用率只有30%,噸煤材料費高達47元。
但是,從2002年5月雞西礦業集團供應公司搭建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后,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雞西礦業物質供應公司的物流管理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目前全集團的噸煤材料費已由47元下降到了20元,按照2003年年產800萬噸煤炭計算,當年就增效5600萬元。同時,公司庫存大大降低,資金周轉速度大大提高,實際庫存已由2.6億元下降到7000萬元。在雞西礦業集團物質供應公司,田連成總經理向記者介紹了該公司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物流管理模式的過程。
在計劃經濟時期,雞西礦業集團物資供應公司不但有令人敬慕的輝煌,也為煤炭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進入市場經濟后,企業傳統管理模式表現出明顯地不適應,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煤炭市場由短缺轉為過剩,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而物資采購卻由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企業陷入危機,困難重重。1998年8月田連成上任時,企業傷痕累累,舉步艱難。當時的情況主要是采購秩序混亂,運作環節失控;資金周轉慢,儲備積壓多,成本居高不下;欠賬的怪圈越轉越快,資金流失越來越大;信息滯后,數據失控,決策沒有可靠依據。
基于上述四種原因,物質供應公司新任領導班子成員在慘痛的教訓中感受到,要想規范物資的采購和供應秩序,堵塞企業效益流失的“黑洞”,單靠幾個人的廉潔、正直是不夠的,必須靠鐵的制度從根本上加以遏制。于是1999年開始,物質供應公司先后建立了34種制度,從制度上堵塞了漏洞。考慮到制度和程序是由人制定和編寫的,最終要靠人來執行,運作起來,難免有失誤的地方,于是,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實現對物流的管理成為物質供應公司的歷史選擇。
根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效益驅動,重點突破”整體構思,2002年5月,信息化一期工程開始啟動,10月進入應用階段。按照ERP原理,物質供應公司研制出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既繼承了該公司幾十年來在物流管理上的經驗,又融入了企業的各種制度規章,吸收了國內外物流管理的前沿技術。一期工程的成功實施,從根本上結束了過去幾十年笨重、繁雜、手工操作的歷史,使物流管理模式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一是在價格控制上,數據庫設定了最高限價,高于最高限價的計算機拒絕處理業務;二是在庫存管理上,設定了最高儲備量,高于最高儲備量的物資無法入庫進賬;三是在付款業務上,高于應付賬款的現金、欠賬時系統無法執行;四是信息化把無數個信息“孤島”聯成了一個暢通的網絡平臺,在網站上,不僅可以向全國發布招標通知,而且可以大量搜集全國各大生產廠家的市場信息,特別是在具體業務的處理上,全公司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初步形成了與市場無縫對接的物流管理模式。
一期工程的成功實施,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也順暢了員工的工作情緒,不但使員工嘗到了簡便無誤操作的甜頭,也使這個特困企業看到了解困的希望。2003年,物質供應公司又啟動了信息化二期工程。為了達到對采購、供應、管理各環節的嚴密控制,首先他們將U821軟件升級為U850,不僅在業務處理上限定了部門、科室、領導、業務人員的權限,而且增加了各個環節的紅色報警功能,凡是超標、超量、超價、超越權限的,都會自動報警,使軟件的控制系統更完善。其次,實施了物資供應公司與13個煤礦材料科的聯網工程,形成了雞西礦業集團物資供應系統的廣域網。現在,全公司物資供應系統的業務數據全部實現了共享。
在業務范圍上,物流實現了集中化管理,使整個集團的物資全部集中到一個數據庫,通過合理的職能和權限的分配,各礦操作人員只要通過客戶端平臺錄入發生的業務,就能很快傳輸到數據庫,需上級審批的業務可在系統平臺上直接審批,不再需要手工票據傳遞的核算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管理范圍上,實現了對各礦物資供應計劃、采購、庫存、供應、核算的全方位管理與控制。特別是對各礦的定額、定量供應,對噸煤材料費成本的控制,對實現最佳合理儲備和庫存材料礦際間的平衡調劑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深入,信息流載著物流,調控著資金流,監管著人流,把企業的一切行為置于市場化、規范化、程序化之中,物流管理推動著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談到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發展的感受時,田連成總經理認為:
一方面信息化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由于采取網上尋價及時把握市場信息,掌握了物資采購招標的最佳時機和主動權,僅在招標環節上2002年8月份為企業節省5740萬元,2003年8月份節支4000余萬元。
另一方面,信息化促進了企業工作效率提高。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在企業的運用,使企業效益流失的“黑洞”堵住了,人為的干擾和失誤沒有了,而且簡化了工作程序,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人力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過去業務科月底庫存物資盤點,一個科就需要三天時間,且累得疲憊不堪,往往還有失誤,現在人不用到倉庫,只需兩個小時就可以把所有物資清點完。過去對上萬種的庫房物資,不到庫房不知道有多少,現在只要一點鼠標,一兩分鐘就能看明白,不僅為平衡調劑、降低庫存創造了條件,而且對所有物資的數據實現了動態管理,所有業務達到了日清日結。
田連成說,實踐使他們體會到,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是企業發展的趨勢,是企業增效解困、管理水平升級的重要前提,作為一個困難企業,沒有資金可以不上信息化,但決不能忽視信息化在企業發展中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