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歐洲開始的地方
2007-3-12 15: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在荷蘭,鹿特丹幾乎就是港口的代名詞,港口年吞吐量超過5億噸的紀錄,使它當之無愧地占據著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因此這個被譽為“歐洲橋頭堡”的荷蘭城市,一直“霸占”著世界最大港口的頭銜。
鹿特丹港口優良的地理條件也讓世界上的其他港口羨慕不已。鹿特丹港港區面積80多平方公里,江輪碼頭岸線長33.6公里,總泊位656個,航道最大水深22米。從1947年到1974年,鹿特丹在新水道建成了3個大港區。一個是博特萊克港,包括港區及工業區在內占地面積為12.5平方公里。港區內建有各種專用碼頭和集裝箱船、滾裝船、載駁船作業區。第二是歐羅港區,占地面積為36平方公里。通過疏浚航道后,低潮時最大水深可達22米,可停靠20萬噸級的油輪和8萬噸級的散貨船。第三是馬斯弗拉克特港區,占地33平方公里。它是利用沿岸淺灘,經過疏浚而建成的。港區在新水道入海口以南,伸入海域達5公里,低潮時,港內水深也能維持在19~23米。上述三大港區構成了鹿特丹港的主體。
世界第一大港
橋頭堡是大陸橋運輸的起點或中轉地,它將多種運輸方式結合起來。承擔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的水陸中轉的任務、是聯結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國際化、多功能的大型海港城市。
鹿特丹是世界上主要的集裝箱港口之一。早在1967年,一些碼頭裝卸公司敏銳地發現到集裝箱在世界上的發展潛力,并進行了巨大投資。現在,鹿特丹港已成為歐洲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它的裝卸過程完全用電腦控制,碼頭上各種集裝箱井井有條地堆放在一起。1982年它就可裝卸216萬標準箱,超過了紐約港的190萬箱。現在鹿特丹集裝箱裝卸量已超過320萬箱。
鹿特丹的集裝箱運輸形式主要有:
(1)公路集裝箱運輸。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稠密的公路網,將鹿特丹與歐洲所有的大城市連接起來,從鹿特丹出發,只需8~10小時就可以到達巴黎、法蘭克福和漢堡,到達德國的主要工業區魯爾地帶和比利時大部分地區所需的時間就更短了,即使是北歐這樣較遠的地區也可以在24小時之內到達。荷蘭的公路運輸擁有雄厚的實力,歐盟30%的國際公路運輸是由荷蘭承擔的。
(2)鐵路集裝箱運輸。鹿特丹幾乎每天都有一系列的集裝箱列車向歐洲各地發車。
(3)駁船集裝箱運輸。近年來,由于運價低等原因,鹿特丹駁船集裝箱運輸得到了迅速發展。幾乎每天都有駁船將集裝箱由鹿特丹運至萊茵河沿岸各集裝箱碼頭。隨著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內陸集裝箱碼頭開始大量出現。在歐洲,尤其是萊茵河沿岸,已興建了32個集裝箱碼頭。90年代以來,鹿特丹開始實施新的擴能計劃,建造10~15萬噸級的第五、第六代集裝箱碼頭。到2010年,集裝箱吞吐能力將達600萬箱,以確保歐洲最大集裝箱運輸中心的地位。
鹿特丹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大港,而且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和工業基地,是一個典型的港城一體化的國際城市。荷蘭人經商有著悠久的歷史,荷蘭政府為國際貿易提供了許多方便,如資金流動沒有限制,開放市場,國外投資沒有限制,特別是在港區內實行“比自由港還自由”的政策,使鹿特丹成為具有國際規模的世界貿易中心。現在大約3500家國際貿易公司設立在鹿特丹市,包括大的跨國公司和一些中小公司。鹿特丹還擁有一條包括煉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機械、食品等部門的臨海沿河工業帶。
鹿特丹市功能分區明確。以新馬斯河為界,北部是歷史上形成的內城,南部主要為港區,兩者之間有橋梁、隧道、渡船和鐵路緊密相聯。內城的西海堤以南新馬斯河沿岸為行政中心,保留昔日的市政廳、圣勞倫斯大教堂等歷史遺跡,港務和銀行、保險機構集中于此。市中心若干街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基礎上,為減少建筑用地,增加綠地和空間;鋪設了寬廣道路,修建了多層建筑和高層住宅群。鹿特丹是一個景色秀麗的旅游城市。
鹿特丹的世界第一大港和“歐洲門戶”地位奠基于19世紀60年代。13世紀時它還是萊克河支流鹿特河口堤壩上的漁村。15世紀新航路的開辟和地理大發現以后,世界海運和貿易重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北大西洋沿岸,先后崛起了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塞維爾、荷蘭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英國倫敦等世界級商港。從此,北大西洋航線成為世界最繁忙的航線。19世紀德國完成產業革命和實現工業化之后,萊茵河成為世界最繁忙的內河航線。處在這兩條航線交點上的鹿特丹由此獲得了崛起之機。但是,鹿港靠自然河道入海,由于三角洲河床不穩,經常改道,使鹿港至北海口約30公里的直線航距最長迂回繞遠達150多公里,甚至還出現過出海通道淤塞,中斷航運的情況。
1866——1872年,荷蘭花費6年時間鑿穿海岸沙丘,建成從鹿特丹到荷蘭角全長33公里、深15米的人工航道——新航道,1885年再度加深,由此一勞永逸。新航道使鹿特丹獲得了北海眾多海港中的鶴立地位,萊茵河沿岸水運物資的3/4都是經鹿港河海轉接,被稱作“歐洲門戶”,將歐洲內陸和沿運河經濟區牢牢鎖定為自己的經濟腹地。
鹿特丹港口的發展
鹿特丹港以新航道為主軸,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兩側。港區建設由上游向下游、由北向南、由東向西、有近市區向大海延伸,現包括北岸港區、南岸港區、伯克特港區、歐羅波特港區和20世紀70年代后與馬斯弗拉克特工口工業開發區配套的新港區,水深從6.8米(接納內河船舶)到22米,新港區水深28米,可泊54.5萬噸超級油輪。適應洲際遠洋運輸船舶大型化和專業化(液貨運輸采用超大型油輪、什雜件貨運輸集裝箱化)的發展趨勢,按功能分設干散貨、集裝箱、滾裝船、液貨及原油等專用和多用碼頭。
鹿特丹港實行“保稅倉庫區”制度,吸引外國廠商在保稅倉庫寄屯待沽轉口貨物,貨主可在保稅區內對貨物再進行加工裝配和分包等。寄屯期只付倉儲費,進入荷蘭銷售的則要補交關稅。美國、日本等國的廠商把鹿港作為對歐出口產品的再加工車間和商品分檢配發中心。
鹿特丹港集疏運系統由港口鐵路、公路、內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統及機場連接,構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它內連各港區碼頭,緊接港口工業區和市區,遠通歐洲綜合交通管網。港口作業高度機械化、自動化,效率極高,礦石鏟斗一次能鏟30噸并通過傳送帶直接卸在存貯場,從30萬噸油輪直接將原油輸到煉油廠只需要20個小時。包括管理人員在內的港口員工大約14,000名左右。導航由雷達鏈組成,指揮調度中心設在新航道北岸西端的荷蘭角。物流信息化程度極高,貨主托運貨物所處位置和地點的即時信息隨時可調,保障“門到門”流程準確及時與萬無一失。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鹿特丹市仍是運貿一體的單一型經濟結構,工業基礎薄弱,僅有的一點工業主要是面向城市服務的食品加工業和為航運服務的船舶維修業,但擁有水工建筑技術和水利技術的獨特優勢,甚至連英國也要聘請荷蘭人作為水工和水利建設專家。此后,鹿特丹市發揮這一優勢,發展造船業和水工產品制造業,海上拖輪、挖泥船、浮吊、勘探船、海上鉆井平臺等特種工具船,大型閘門、橋梁構件、沉井等水工制成品等傳統制造業,獨樹一幟,舉世聞名。戰后荷蘭利用50年代的世界“廉價石油”時期和自身海運大國的比較優勢,發展大規模的石化工業,鹿特丹迅速崛起為世界三大煉油基地之一,Shell(殼牌)、BP(英國石油)、ESSO、海灣石油等世界跨國石油壟斷公司在鹿特丹都建有煉油基地。鹿特丹港還是歐洲油氣管道運輸網的起點樞紐,并在萊茵夢地工業區建設中發揮了區域經濟中心的作用。西起北海沿馬斯河向東延伸到多德雷赫特市,形成了一條綿延50公里的沿河石化工業帶,主要生產合成橡膠、人造樹脂、化纖原料、塑料、農藥、化肥、油漆、顏料,以及日用精細化工產品。雖經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沖擊,但工業帶產品以出口為主且附加值極高,大進大出、高進高出,上漲成本轉嫁給了最終消費者,生產者并無大傷。因此,該工業帶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率明顯高于荷蘭其他地區。發達的工業、貿易和航運業促進了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鹿特丹服務業占就業的70%以上。作為國際貨物集散中心,鹿特丹還成為國際糧食、棉花、木材、熱帶水果和礦物油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國貿大廈商賈云集,僅大型批發公司即超過200多個。交易需要信息及時準確,鹿特丹據此又成為信息港。
鹿特丹港口建設和沿河工業帶開發,政府干預功不可沒。像這樣世代持續、投資巨大的系統工程,沒有政府高瞻遠矚的規劃和立法,以及巨額基礎設施投資,如岸線使用法、港口和城市發展用地法、投資促進法,不需要占用深水岸線的工業活動外遷政策等,如果僅靠市場驅動簡直不可想象。國家干預主要不是直接投資,而是政策上賦予港口建設當局在法律和規劃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權和稅收優惠,以港養港、以港建港。隨著港口工業區和沿河工業區規模不斷擴張,土地緊張、環境惡化勢所難免。如城鎮之間的隔離“綠心”被工業蠶食,水質污染,空氣濁化,清理航道挖出的污泥堆積如山等。這些原因導致城市人口離心遷移,通勤人口激增又加重了公共交通系統負荷和塞車現象的發生。經濟、社會和環境生態協調平衡發展向荷蘭政府提出,必須通過在更大范圍內的區域開發,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富有圍海造陸傳承的荷蘭人制定了“三角洲工程計劃”。
交通和中轉
從鹿特丹港始發的500條班輪航線掛靠世界上1000個左右港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腹地交通網是鹿特丹港成就全球第一的重要因素。為客戶提供24小時服務的服務網絡的發展多年來鞏固了鹿特丹港的地位。鹿特丹港為居住在離鹿特丹半徑在500公里的1億6千萬客戶提供服務,這是個巨大的市場,相當于8000億元的綜合購買力。
鹿特丹港十分注意避免裝卸貨種單一化,為了發揮它歐洲主要港口的功能,它對每種貨物給予恰如其分的關注,鹿港在許多貨種裝卸方面都很活躍,我們可以同時稱鹿特丹港為化學品港、鐵礦港、(液體)散貨港、汽車港、件雜貨港、冷凍貨港和集裝箱港。國有和僅營企業都對種類市場進行了大額投資。港池、泊位以及基礎設施都能得到不斷的改造,使之得到超前的發展。
在集裝箱裝卸方面,碼頭條件一流,即使是新一代7000箱以上的集裝箱船也能隨到隨靠。瑪斯夫拉克特新港區的現代化和自動化的三角洲碼頭配備了最高質量的裝卸設備,并可開展多式聯運,為附近地區提供配送服務
鹿港吞吐的貨物80%的發貨地或目的地都不在荷蘭,大量的貨物在港口通過一流的內陸運輸網進行中轉,運抵歐共體各成員國。通過適當的運輸模式貨物可在48小時內運到歐洲內陸各目的地。荷蘭的長途公路貨運量占歐洲公路運輸總量的40%,荷蘭的高速公路運輸與歐洲的公路網直接聯接,覆蓋了從英國到黑海、從北歐到意大利的歐洲各主要市場。現在,對鐵路系統正在進行進一步改造,在鹿特丹和德國之間建造的先進的鐵路,將使鐵路運輸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它完全符合生態要求,對于長途運輸來說高效而低廉,鹿特丹港通過鐵路網與歐洲各主要工業地區相連,直達班列開往許多國外目的地。從鹿特丹到歐洲內陸的水上交通網也十分發達,內河航運更具環保,可靠、價廉及安全等優點。在鹿港中轉的貨物大約有40%是通過駁船運往歐洲內陸的。充裕的近洋運輸條件可以通過二程運輸把洲際貨物運往目的地。不管目的地是英國還是歐洲大陸,貨物離開鹿特丹后可在24小時內運到。空運貨物可以通過50英里外的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或鹿特丹國際機場進出。此外,鹿特丹港還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運輸和中轉服務,與多式聯運結合,鹿特丹港每天工作24小時,每周工作七天、每年工作52同,確保滿足歐洲每一個需求。
疏運與配送園區
對于不直接中轉去歐洲內陸的貨物,鹿特丹港提供許多存儲和疏運設施。認識到物流中即時送貨和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性,鹿港已發展了配送園區已滿足日益增長的配送要求,配送園區的地址被戰略性地放在離貨物碼頭和聯運設施很近的地方,配送園區是許多企業在歐洲建立的配送中心所在,也是小企業把貨物交付一個能保證即時送貨到全歐洲的放心的物流服務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幾個企業在這里可以共用一個貿易和配送中心,下面我會詳細介紹配送園區。
鹿特丹港配置了與最新一代集裝箱船相配套的裝卸設施,在位于海邊的瑪期扶拉克特新港區,三角洲2000—8號碼頭可以對集裝箱進行全自動的裝卸。各種運輸方式或者直接與集裝箱碼頭相連,或在碼頭附近。代表鐵咱運輸新要領的所謂鐵路服務中心以及班列的使用是鹿港貫徹物流理念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位于集裝箱碼頭附近的為不同歐洲國家定制不同貨物的配送園區是另一個例子。鹿特丹港給集裝箱碼頭的發展提供了優惠政策,并將投入大量資金以保證鹿特丹在未來數十年依舊能保持競爭優勢。
運抵鹿特丹的貨物并非全部要中轉或疏運,在港區有一個很大的多種工業園區,其中最重要的是煉油和化工工業,象殼牌、埃索、科威特石油公司、Nerefco、Arco、ICI、阿克蘇諾貝爾、伊斯特曼等都在港區設點。相關工業活動也在這些公司集聚,煉油和化工工業公司在港區共雇用了14,000名左右員工。管道運輸對于鹿特丹石化公司非常重要,它不但組成了港口工業園區公司的連接,同時將原料運進或運出內陸,在港口工業園區下面共鋪設了1300公里的管道。食品工業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貿易、存儲、加工以及運輸公司全集中在港區,像聯合利華、可口可樂、sara lee、cargill and meneba是其中一些代表,對于歐洲大的超市來說,鹿特丹是他們位于海邊的超市,他們可以在鹿特丹找到他們想要的所有東西。
相關鏈接
應對挑戰的措施
為了跟上全球貿易的發展、國際運輸和物流的發展趨勢,鹿特丹港務管理局不斷在進行功能調整。
改變港務管理的傳統職能:鹿特丹港務管理局的傳統任務是一方面發展、建設、管理并經營港口和工業園區,一方面實施高效、安全、便捷的船務運輸管理。現在,面對新的挑戰,鹿特丹港務局正扮演著一個商業企業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它正對物流鏈做一個戰略性投資,以鞏固鹿港和工業園區的地位。
擴大港口區域:在預期集裝箱吞吐量不斷增長的前提下,鹿港正進行瑪斯夫拉克特港二期的建設,為現有港區圍海造1000英畝的場地。
允許設立船公司集裝箱碼頭:大的船公司都想裝卸程序能有更大的控制權,成功的服務供應商應能預測客戶的需求。鹿特丹港務局以及一切港口經營者也應是這樣:在某種條件下,允許船公司在鹿港經營船東碼頭,馬士基和鐵行渣華就是例子。
促進更有效地腹地交通,腹地變得更有效率是港口提高競爭力的途徑之一,鹿特丹港務局正在嘗試著使用近海運輸、駁船和鐵路等方式來實現。
促進對物流專家的教育和培訓:促進物流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訓:與荷蘭的大家和教育機構合作培訓物流專業人才,在這一領域,培訓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將鹿特丹發展成一個信息港:為了跟上市場的要求,鹿港十分重視創造一個能滿足未來IT需要的環境。鹿特丹港務管理局正參與許多IT技術的開發,如與海關的合作,以及與ESDL,XML等相關的技術開發、開發貨運卡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更高效的集裝箱掃描:與海關、集裝箱碼頭以及船公司的緊密合作提高了集裝箱掃描的效率。
留出配送園區的用地,推銷配送園區概念:上述國際貿易和航運的各種趨勢會造成以下結果:
增值物流:從制造商那里分包部分流程,配合開展配送業務。-------物流鏈中的個性化定制使商品到達下級市場越晚越好。
鹿特丹港務管理局利用以下特點推銷配送中心概念:——靠近貨運碼頭——鐵路專用連接;——海關現場辦公——靠近運輸設施(所有的運輸方式)——增值服務——高素質的港口職工——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
配送園區的主要功能:拆裝箱,倉儲,再包裝,組裝,貼標簽、分揀、測試,報關,集裝箱堆存和修理,開發票,向歐洲各收貨點配送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