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殊監管區域是按照國家總體戰略部署所設立的保稅港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和出口加工區等區域的總稱,它是上海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過程中形成的寶貴資源,也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城市國際競爭力、推動上海“四個中心”特別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根據自身實際,上海局不斷深化特殊監管區域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的改革,以服務特殊監管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以優化特殊監管區域投資環境為主題,以解決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為突破口,進一步促進行政執法方式更加符合國際通行規則,推動把關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力求用更科學的管理模式、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提速、減負、增效、嚴密監管”的工作目標,促進特殊監管區域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在外高橋保稅區,該局針對外管委推出的跨國公司營運中心的全新運作模式,提出創新檢驗檢疫監管方式,對符合條件的跨國公司營運中心優先實施電子監管,推進誠信體系建設,為信用優良的跨國公司營運中心提供便捷服務等三個方面的支持措施,并承諾將對外高橋保稅區跨國公司營運中心予以重點關注和大力扶持。
在促進特殊監管區域工作中,該局還嚴防疫病疫情,建立重大疫情、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防控體系,形成“共防、共治”機制。針對洋山口岸應對與防控重大動植物疫情、與檢驗檢疫工作相關的公共安全事件,先后制定了《洋山保稅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和《洋山口岸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同時組織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演練和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的處置演練,既鞏固了防控演練的成果,又鍛煉了隊伍,提高了對重大疫情、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啟動“檢港聯動”等檢驗檢疫新模式,加快通關速度,形成嚴密的監管機制是該局促進特殊監管區域工作的又一做法。為了積極推進“檢港聯動”方案,該局在洋山保稅港實行了全新的報檢審單系統;同時還利用洋山港公共數據傳輸系統與洋山港港區作業系統、船舶代理和貨運代理業務作業系統進行信息共享和交互,實現對入境貨物和集裝箱檢驗檢疫的信息化管理,既提高了用戶的申報效率又提高了該局對入境貨物和集裝箱檢驗檢疫的監管能力。
為加快特殊監管區域通關信息化建設,該局全面推進檢驗檢疫“新三電”工程。目前,外高橋保稅區所有受理報檢業務的窗口已經全面實施了電子派單系統和電子排隊系統以及物流園區電子審單系統,同時正式啟動了物理單證電子監管系統和木包裝檢疫電子監管系統,加快了檢驗檢疫業務信息化進程。
上一篇:天津市完成郵政政企分開
下一篇:春節期間梧州口岸保持通關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