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色列各大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正在以10%的比率逐年增長,但這并不算是大新聞,以色列運輸市場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最令人震驚的新聞是,長期以來專門代表政府管理港口碼頭經營的以色列國家港務總局于一年前與海法、阿什杜德和埃拉特以色列等三大港口經營權完全脫鉤,改由新成立的國有港口公司自己直接經營。原來的中央控制港務當局管理機制現在全部交予以色列港口公司(簡稱IPC)。從法律上講,IPC就是以色列各大港口的所有人。迄今14個月的實踐已經雄辯地證明,港口經營機制與政府管理部門完全脫鉤是富有戰略意義的正確決策。
筆者采訪以色列海法港口公司主席戴維·赫默西時表示,作為港口經營改革的第一步,即港口經營與政府管理職能部門脫鉤已經獲得成功,從今以后的以色列海法港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港口。當然,港口經營與政府管理職能部門脫鉤已經獲得成功不等于一帆風順,但是只要港口經營改革方向正確,這場改革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萬事開頭難,許多問題和瓶頸還有待解決,其中包括海法港正在興建600米長的集裝箱碼頭和在吹填開發的海灘上建筑一座300平方米的集裝箱碼頭堆場,把海法港口防波堤從目前基礎上向外海延伸500米,強化集裝箱船舶進出港口的安全;在2010年前再另外興建600米長的集裝箱碼頭和在吹填開發的海灘上建筑一座300平方米的集裝箱碼頭堆場。目前還有一個遠景規劃,即鋪設從海法直達伊拉克巴格達的1 000公里長的鐵路運輸線,通過24小時穿梭運輸集裝箱鐵路線,把地中海港口、約旦主要城市和巴格達等中東地區城市緊密連接起來,效率高,成本低。有一點是明確的,即現在的海法港立足于繼續全力為以色列經濟貿易開發提供服務,但是決不把自己困死在本來幅員不大的以色列境內,必須同時不遺余力地加入全球貿易,不斷提高其在世界港口貿易市場中的地位。目前海法港進出口集裝箱總運量中,以色列的以星航運所占比重為65%,其余為其它國家遠洋承運人,如瑞士的地中海航運、中遠集團、中海集團。
海法港口改革的第二步就是私有化。在2010年前海法港將其5%-10%的股份通過證券市場公開出售給民營或者公營貿易經營人,因為海法港需要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帶領其在改革道路上向前邁進。戴維·赫默西表示,在改革港口過程中,海法港口僅僅廢除了原來的中央一統式經營管理機制,包括原來工會組織和改革前公司行政機構中的少數人可能失去或者被削弱權利,但是不會主動解雇港口碼頭工人。
以色列港口間相互競爭相當激烈,目前面臨年吞吐量達到50萬TUE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緊緊追趕的以色列海法港口改革的第三步就是大幅度提升市場競爭能力,逐年提高集裝箱吞吐量,但是不單純追求集裝箱吞吐量,而是通過擴大海法港在國際港口碼頭市場中的份額,其中包括進出口貿易市場,以約旦為主的中東地區集裝箱轉口市場和轉口貿易經營市場,不斷強化港口碼頭經營業務多樣化,以增進港口碼頭經營效益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