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保稅區共實現進出區貨物總量500萬噸,貨值19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30%,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目前,保稅區內已相繼聚集起葉水福、豐田通商、嘉里物流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物流公司,摩托羅拉、三星、LG等眾多大規模加工企業也將這里作為重要的零庫存生產戰略基地和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因此,配送電子產品為主的第三方物流得到了迅猛發展。在物流商品方面,過去單一的汽車貨物正在向多樣化轉變,植物油、大豆、電子零配件、挖掘機等都成為了稅收的主要貨種。2006年,全區手機零配件為主的電子產品進口征稅5.92億元,大豆征稅2.72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2倍和2.4倍。同時,加工型企業生產能力的增強和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也拉動了出口商品的快速增長,內容主要涉及鍋爐、手機零配件、電池、潤滑油及各類履帶等。
在物流業務的快速發展中,區域間的聯動與合作成為了拉動增長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保稅區物流的一個重要特點。物流園區封關運作以來,業務內容逐漸豐富,特殊區域之間的貨物流動更為頻繁,區域與區域之間的聯系也更為緊密。2006年,保稅區與物流園區之間往來貨物36萬噸,貨值近25億美元,分別是2005年的28倍和4.8倍。同時,保稅區海關通過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關、深圳機場海關開通了“特殊經濟區域間跨關區聯程直轉”業務。5個月的時間里,共接受申報400余票,貨物68000余件,貨運量358噸,貨值7000余萬美元,不但滿足了物流企業對“零等待”“零庫存”等現代物流的要求,也為企業節省了近34%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時間。
稿源: 北方網—每日新報 編輯: 周華婷
上一篇:江陰港開通國際航線
下一篇:芬蘭物流企業落戶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