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月的連續奮戰,拉(薩)日(喀則)鐵路定測工作已接近尾聲。截至目前,中國鐵建鐵一院已完成全部野外勘測和雅魯藏布江沿線鉆探15000余米,后續設計工作已隨之展開,預計年內可開工建設。
拉日鐵路東起青藏鐵路的終點拉薩,沿拉薩河南下,經堆龍德慶、曲水,溯雅魯藏布江而上,穿越長度近90公里的峽谷區,經尼木、仁布,抵達藏西南重鎮日喀則,線路全長253公里。按國家Ⅰ級鐵路標準設計,設計時速不低于120公里/小時,客貨運量近期為700萬噸,遠期可達1000萬噸。日喀則地區位于西藏西南部,與尼泊爾、不丹、印度接壤,邊境線長達1507公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該地區是西藏的糧食生產基地,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是西藏“一江兩河”中部流域開發的重要區域,同時,日喀則市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和后藏的政治文化中心。
拉日鐵路建成后,將徹底改變西藏西南部地區依靠公路運輸的單一局面,形成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進一步促進該地區與與拉薩市及祖國內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對增進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它不但可以加速地方經濟的發展步伐,促進沿線工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的建成和發展,還可以為藏西南地區的旅游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使其成為西藏的經濟支柱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該地區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同時,作為青藏鐵路的延伸線和西藏鐵路網的主干線,拉日鐵路將極大地改善該地區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在大大降低藏西南地區礦產資源的外運成本,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同時,從根本上改變藏西南地區目前不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對調整該地區的產業結構、保護生態環境都具有積極而長遠的影響。另外,鐵路在施工和運營期,還可為當地創造大量直接和間接的就業崗位,解決部分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不斷提高該地區藏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拉日鐵路的研究始于2002年,鐵一院于當年2月開始編制《新建鐵路拉日線預可行性研究》;2006年5月經鐵道部組織審查通過,當年10月開始初測,并對線路方案和日喀則站位進行進一步研究比選。在西藏自治區和拉薩市、日喀則行署有關部門的共同協調努力下,設計方案得以迅速穩定。鐵一院于12月5日隨即展開全線的定測工作,克服了高原高寒、地質惡劣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截至目前已完成絕大部分野外工作,設計工作也已隨之展開,確保了年內開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