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謝爾蓋.齊普拉科夫先生,您能不能跟我們介紹一下2006年俄中兩國經貿關系的情況?
答:2006年俄中兩國的貿易額為334億美元,其俄中羅斯出口176億美元,進口158億美元。增長速度分別為10.5%和19.8%。
2006年引人注目的是俄中兩國貿易額增長速度大大減慢。根據中國的統計數據,俄中貿易增長速度為14.7%,也就是說不到過去的一半。
在2006年第二季度結束的時候,俄中兩國貿易發展已經出現減緩的趨勢,在2006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時候,這種減緩的現象就變得十分明顯了。
與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第一季度的貿易額增長速度為29.4%,而到了第二季度,貿易額增長速度降低到18.5%,第三季度為12.5%,第四季度為4.4%。
與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10月份貿易額增速下降了9個百分點,11月份下降了12個百分點。2006年第四季度俄羅斯對華出口的增長速度降低了6.4個百分點。
這種情況的出現有著一系列的原因。同時必須指出,我們兩國間的貿易額和貿易增長速度對國際石油價格以及其他原料價格具有很明顯的依賴性,這種現象以前就有。正是石油價格降低的趨勢導致了俄中貿易增長速度的減緩。
問:眾所周知,石油及石油產品貿易是俄中貿易關系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那么2006年石油及石油產品貿易的發展情況如何?
答:石油和石油產品仍然是2006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2006年前11個月,對華石油的供應量為1485萬噸,總量上增長了28%,總價值上增長了50%。
2006年前11個月石油產品的供應量與2005年基本持平,總價值上增加了22.6%。
2006年前11個月,通過鐵路運輸方式從俄羅斯運往中國的石油總量為890萬噸,通過海運方式從俄羅斯運往中國的石油總量為590萬噸。
通過2006年前11個月的數據可以看出,俄羅斯并沒有成功地完成所布置的將通過鐵路運輸方式運送的石油總量提高到1500萬噸的任務,雖然與2005年同期相比,運輸量提高了23%。同時,通過海運方式運送的石油量增長迅速,為37%。
有一些原因導致沒能完成鐵路運油量提高到1500萬噸的任務。這主要是與合同以及過境蒙古的鐵路運輸總量較低有關,而與俄羅斯鐵路的運力無關。
實際上,只有俄羅斯石油公司完成了向中國供應石油的任務。該公司主要通過鐵路運輸方式供應石油,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主要采用海運方式供貨。
問:俄羅斯還有一個傳統的出口項目――木材,它的供貨情況如何?
答:由于俄羅斯聯邦和地區領導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6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木材的情況有稍許改善。
由于俄羅斯采用了歐洲制定的木材出口關稅,木材的價格出現上漲。除此之外,開始出現出口額增長超過出口量增長的趨勢。
2006年前11個月,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1980萬立方米木材。出口量增長了8.7%,出口額增長了23%。
雖然目前圓木供應和加工木材供應之間的比例保持不變--大約2000萬立方米圓木和100立方米加工木材,但是提高木材出口關稅計劃將為吸引中國投資木材深加工以及提高俄羅斯木材出口效益創造條件。至于中國的投資,這在很大程度上將依靠地區政府和外國投資接收中心的具體工作。不過我們一會兒再談這個問題。
問:俄羅斯其他領域對華出口的情況如何?
答:很遺憾,其他大部分商品的出口出現了停滯或者減少的情況。
對華鋼鐵出口的情況是最有代表性的。2006年,鋼鐵出口量急速減少。
俄羅斯鋼鐵產品的出口量減少了79%,出口額減少了74%。
實際上所有鋼鐵品種的出口量都有所減少。結果,鋼鐵產品在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從2005年的10.9%降低到2006年的2.6%。
這是由市場的形勢所決定的:鋼鐵產品在中國國內市場的價格低于國際市場的價格,因此進口這種產品變得沒有任何利潤。
同時,中國鋼鐵產品對俄羅斯出口量的快速增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2006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的鋼鐵總價值為2.3億美元,是2005年出口量的2.7倍。
中國的鋼鐵產品積極打入俄羅斯市場的事實證明,這個市場上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可以確信地說,就算是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鋼鐵產品總量能夠有所增長,它也已經不是俄中貿易額中的主要內容之一了。
在傳統的俄羅斯出口商品中,下列商品出口量或多或少出現下降:化學產品下降了1.7%,化肥無論是出口量上還是出口額都降低了20%。有色金屬的出口額仍保持了原來的水平,出口量上有所減少。其他產品即使出現增長,也只是由于價格的上漲。
問:2006年中國伙伴對俄羅斯的出口有什么特點?
答:中國向俄羅斯的出口貿易同樣表現出增長速度的明顯減緩。但是最重要的是,中國對俄出口商品的結構發生了質的改進。首先,復雜產品出口量的飛速增長非常引人注目,這此產品包括:機電產品(比2005年增長75%)、汽車、拖拉機和其他的交通運輸工具(比2005年增長40%)。
除此之外,正如剛才所提到的,中國對俄羅斯的鋼鐵出口總量增加了1.7倍,化學產品增長了43%。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中國傳統產品對俄出口量有所下降,這些產品包括:紡織服裝(下降5%),皮革制品(下降30%以上),床上用品和窗簾(下降24%)。此類商品(主要)通過所謂的“灰色”清關方式進入俄羅斯,即向俄羅斯海關部分申報或者減低價值申報以減少支付進口關稅。
總的來說,雖然2006年中國對俄出口增速有所降低,但是由于復雜產品出口量的增加,因此結構變得更加平衡了。而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兩類商品--石油和木材。
問:中方打算向俄羅斯大量投資,這個方面的情況是怎樣的?
答:投資合作有增長的趨勢,俄中雙方都對投資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但是現在,在投資項目的實施階段出現了很多問題。
俄羅斯被中國視為最優先考慮的投資方向之一,但是在投資項目開始實施時,中方和俄方都有困難。主要的問題出現在對投資項目進行評估時。
我認為,大部分的中國公司,其中包括一些大公司,在對外投資方面缺乏豐富的經驗,項目審批及決策時間太長,程序太復雜。俄羅斯目前也沒有完全準備好適合于中國特點的投資接收機制。看起來,不能把俄中兩國之間的這種合作形式看得太輕松,也不應期待中國大規模投資。
問:您說必須要改變俄中貿易的結構,首先是俄羅斯的出口。那么將采取哪些措施來改變俄中貿易的結構?
答:我認為,有三個主要的方向。
首先是木材加工。必須努力使木材加工在俄羅斯境內進行,我們之前談到的木材出口關稅的提高能促進俄羅斯境內的木材加工。
除此之外,需要制定具體的計劃,建立項目庫,必須擴大對西伯利亞地區的吸引,而不僅僅是吸引遠東的邊境地區參與進來。
比如,可以積極地利用伊爾庫茨克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這些地方完全有能力有效地利用中國對木材加工領域的投資,并且不僅僅是如此。
第二個方向是海洋魚類和海洋生物資源。在這個方向上必須整頓秩序并且仔細考慮調整加工基地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加工基地。
第三個方面是開拓新的市場,例如農產品市場。我們可以向中國供應小麥和一些其他的商品。中國同樣也有一些俄羅斯市場上短缺的商品。但是為此必須努力促使雙方取消有關的限制。現在俄方禁止進口中國的肉類和大米,中方則禁止進口俄羅斯的肉奶產品和小麥。如果取消禁令,那就能使俄中貿易額出現不菲的增長,并對相互的投資起到推動作用。
總而言之,需要連續不斷的舉措來尋找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辦法。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明白,那就是俄羅斯出口產品以原料為主的局面已經形成,并且將一直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