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為適應長三角區域經濟和區域物流的一體化發展需要,長三角啟動區域通關改革試點。與原有的“兩次申報、兩次放行”通關方式相比,通關手續大為簡化,企業大大節省了物流和通關成本!
2006年10月,為更好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運輸功能,區域通關改革向長江中上游推進。2006年9月,武漢海關正式啟動與長三角地區區域通關合作,實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方式,貨物快速分流,有效降低了企業物流、通關成本。
據了解,2006年10月以后,區域通關改革的合作范圍已經擴展到長江沿線10家海關。盡管如此,長三角中上游通關效率仍然有待提高。重慶一份名為《關于改善我市外商投資環境的調查報告》指出,“重慶市運輸物流水平較低,特別是長江黃金水道,利用效率不高,對企業貨物進出口有一定影響。”
為此,重慶明確,要進一步推進“大通關”和“大通道”建設,推動實施長江流域區域通關,以縮短通關時間,提高通關效率。事實上,這已是長江中上游更多海關的需要!
記者獲悉,為進一步發揮上海長江口岸地位,今年上海海關將堅決落實轉關運輸“應轉盡轉”要求,并探索建立以武漢、重慶等港口為轉運樞紐、分流進出口貨物的轉關運輸體系,擴大上?诎兜妮椛浒霃。研究國際拆拼貨的轉運業務、海空聯程國際轉運等新型物流業務,發揮上海口岸的樞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