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物流軟件業發展分析
1、 2005年物流軟件業整體發展情況
(1) 物流軟件需求快速增長。
近幾年,物流熱在中國快速發酵,潛在的巨大物流軟件市場,吸引了包括外資物流軟件供應商、傳統IT供應商等企業的廣泛關注。2000年以后,物流軟件供應商規模迅速擴大。然而潛在的巨大市場并沒有轉化成眾廠家所期盼的有效市場,物流軟件市場的主體物流企業也經歷著同樣的尷尬——整個行業利潤水平下降,進入門檻越來越高,服務需求各異,進而導致物流產業的深入調整。事實上,物流行業與中國的制造業具有相同的發展軌跡,初期是一種粗放的快速增長。只有物流企業進入精細化管理階段后,物流軟件才有真正的巨大市場。2005年可以定義為物流企業的整合年。據專家估計,2005年物流軟件市場的實際增長率為30%-40%。
(2) 物流軟件企業優勝劣汰,深化整合。
2005年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物流軟件供應商倒下,部分物流軟件供應商艱難維持生計,還有些企業干脆轉變業務方向或放棄物流軟件業務。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從幾個方面尋找原因:首先是市場方面的原因。從總體上講,需求方管理規范和標準化程度較低,個性化需求較多,造成物流軟件的產品化程度低,項目實施成本較高;同時,企業的利潤水平下降,購買能力下降,物流軟件的價格往往被人為壓低。其次是物流軟件供應商的原因。物流軟件供應商研發投入較少,產品功能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技術創新能力差,導致出現生存危機。實際上,物流軟件業不是暴力行業,2005年物流軟件企業的盈利狀況沒有好轉。
(3) 物流軟件產品專注程度不斷提高。
2005年物流軟件產品進入細分階段。專注于物流的特定環節、做深做細的物流軟件企業獲得了較快發展,尤以港口集裝箱管理、報關貨代管理、裝箱優化等軟件在沿海城市發展迅速。而綜合型的物流軟件供應商,大部分處于產品完善階段,往往側重于高端市場。另外,專注于倉儲、運輸、調度的軟件出現了較多機會。今后隨著物流市場的逐步完善,物流軟件產品細分是物流軟件業的重要特征。
(4) ASP模式嘗試發展。
2005年,物流軟件ASP成為物流軟件應用市場一種新的嘗試。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從事物流軟件ASP服務的廠家已超過10家。從物流市場的特點看,ASP具有較大潛力。因為我國90%的物流企業都屬于中小企業,隨著客戶服務需求的提高以及自身管理的需要,實施物流軟件已經迫在眉睫,但受到資金實力的制約,而ASP是這些企業可以考慮的模式。另一方面,物流企業往往將物流軟件定位為核心競爭能力,導致他們不敢采用ASP模式。所以,ASP模式目前尚未獲得廣泛應用,是否會獲得成功我們將拭目以待。
(5) 產品不斷成熟,嘗試渠道分銷。
2005年是物流軟件不斷完善的一年。國內知名公司在新技術應用和先進管理方法的實現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不斷推出新產品,完善產品線。2005年物流軟件在技術上總的趨勢是向基于WEB的B/S架構和平臺化發展,B/S結構物流軟件逐漸成為主流。另外,物流軟件實現了與物流技術設備的集成,比如條碼設備、短信設備、GPS/GIS、RFID等;商業智能、電子商務、數據挖掘等技術獲得應用,并取得一定的進展。
平臺化是大型物流軟件供應商2005年在技術上邁出的重大步伐。企業的信息化包括多個方面,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往往是企業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的互聯互通是大型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追求的目標之一。物流軟件往往是企業的核心業務系統,在實施系統的同時,企業也希望通過軟件的實施對企業信息戰略進行規劃。同時,物流服務市場的多變性決定了大型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傳統通過代碼展現的方式很難適應市場的需要。物流軟件平臺化解決了企業信息戰略規劃、集成和流程可變性的需求。平臺化比較成功的例子是深圳招商迪辰公司的DAP(DiChain Application Platform)和北京絡捷 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物流綜合業務平臺L-PLATS(LOGIS-PLATS)。
在功能上,總體來看,物流軟件向兩極分化:一極是綜合型系統,適應范圍更加廣泛,功能更加強大;另一極是專業化,小規模物流軟件的發展是最好的證明。綜合物流軟件功能主要包括客戶管理、訂單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報關貨代管理、商務結算管理、決策分析、業務預測、物流網絡優化、協同管理等。
經過幾年的發展,包括國外軟件廠商在內,一些較大規模企業的物流軟件已經比較成熟,作為產品通過渠道推廣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物流軟件的渠道建設具有一定困難。一是因為大型物流軟件項目,一般都是由軟件企業親自上陣,根本不需要也省略了渠道商,從而沒有物流軟件渠道商成長的空間;二是我國適用于中小物流企業的軟件,在實際市場規模上并沒有像中小企業ERP應用那么成熟;三是大多數中小物流軟件企業的前身都是物流公司,仍在依靠自身物流圈子打拼市場,并沒有完全市場化;四是物流軟件渠道商本身不發達,大多渠道都是依附于ERP渠道,沒有獨立出來。
2、 2005年物流軟件業市場分析
(1) 物流軟件市場需求分析
目前,物流軟件業的需求主體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商業流通企業、生產制造企業、事業單位等,其中第三方物流企業是物流軟件的最大市場。2005年商業流通企業、生產制造業、事業單位的物流軟件需求有所增加。商業和生產制造業的競爭不斷加劇,通過物流業務流程再造及物流軟件的實施,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這些企業往往都實施了大型的ERP系統或MIS系統,物流軟件是其已有信息系統的補充或延伸,在技術上要求較高,功能要求專業且相對簡單。事業單位對實物資產的精細化管理要求,為物流軟件在事業單位的應用提供了契機。
低端市場需求較大是2005年物流軟件市場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幾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物流總量快速增加,為物流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物流企業總量快速發展。同時,2005年也是中國物流產業深化變革的一年,企業盈利能力在低水平徘徊,絕大多數企業規模偏小,管理水平較低。據2005年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的調查分析,我國98.2%的物流企業在物流軟件上的投資低于50萬元人民幣,37.5%的企業低于10萬元人民幣。
我國物流軟件的高端市場初具規模,正在不斷壯大。物流企業之間的整合、并購、結盟出現端倪,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且網絡覆蓋較大區域的物流公司正在形成。加上傳統的海運、商業、物資、郵政領域的大型儲運企業的轉型以及新資本的介入,2005年大型物流企業集團逐步形成,他們對物流軟件需求較高。
實際上,在我國的物流企業中,使用自己開發的物流軟件的企業占了很大份額,占到28.3% ,其中絕大部分是大型企業,由此也造成目前物流軟件的高端市場較小。
(2) 物流軟件需求特征
2005年物流軟件需求特征可以概括為:提高客戶服務水平、響應大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系統之間進行集成、控制庫存水平、實現物流費用結算與統計分析、支持信息采集設備、物流優化等多方面需求。
目前,對于物流企業最關心的方面,各種調查數據不統一。結合調查數據以及行業經驗,筆者認為,提高客戶服務水平應該是物流企業最關心的方面,其他方面包括:滿足客戶下單方式的多樣化以及系統信息的互聯、滿足客戶對物流狀態的及時跟蹤、滿足客戶對費用明細的掌握。
物流企業都有各自的大客戶,大客戶經常有個性化需求,比如單據格式按照大客戶的要求制作,系統與大客戶實現集成等等。滿足這些要求需要物流軟件具有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和強大的集成功能。
物流軟件與其他軟件的集成如ERP、財務管理、CRM、HR等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之一。庫存水平控制是生產制造業非常關注的需求,因為庫存直接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并帶來各種費用開支,將庫存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是物流軟件需要滿足的重點。隨著條碼、GPS/GIS技術的普及以及RFID等技術的發展普及,物流軟件需要支持這些設備的應用。
物流網絡達到一定規模之后,物流軟件應該具有一定的優化功能,比如訂單的批次優化、車輛調度優化、計劃優化、路線優化等,對于石油化工、大型生產型企業,這方面的需求在增加。
總之,2005年物流軟件市場需求增長較快,但是市場不是很規范,對物流信息化的認識水平參差不齊。
3、 2005年物流軟件業市場供給分析
目前,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物流軟件企業估計有500多家,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一是國外大型企業管理系統供應商的物流軟件,如SAP、I2、ORACLE、SSA等廠家,他們針對國內高端市場開發的軟件價格一般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由于價格較高,市場規模較小,同時也不是企業重點產品,這些公司的產品份額相對較低。
二是國內傳統企業管理系統供應商的物流管理軟件,比如用友、金碟、博科等,隨著物流的升溫,這些公司的觸角伸向物流軟件領域,并憑借其較強的研發實力,在市場上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
三是專注于物流軟件具有一定實力的供應商,比如招商迪辰、絡捷斯特科技等,這些公司在產品研發上投入較大,產品完善,專業化程度高,市場占有率較高。
四是中小物流軟件公司及物流企業信息部門的轉型,這類企業占的比重最大,相當一部分企業利潤情況較好,但是研發投入較少,產品功能較單一,市場占有率低。
2005年國外中小物流軟件供應商開始向國內滲透,較早進入國內的國外中小物流軟件供應商也加大了推廣力度。其中尤以港臺和東南亞地區的企業為主,他們憑借在本土的大量實施經驗和相對成熟的產品,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這些企業正在受到國內物流軟件企業的擠壓。隨著國內產品的不斷成熟,這些公司的產品優勢逐漸削弱,加上對國內缺乏了解以及推廣上的難度,他們的生存空間不大。
2005年是物流軟件業進入整合期的一年。在目前市場情況下,根據行業經驗判斷,有20%左右的物流軟件供應商轉型、退出或倒閉,這部分企業以中小物流軟件供應商為主,也包含部分規模較大、較有影響的企業。盈利不佳一直是困擾物流軟件供應商的最根本問題。這既與我國IT業總的形勢息息相關,也與物流軟件供應商缺乏對物流軟件市場的深刻認識有關。
另一方面,專注于具體物流環節的物流軟件供應商獲得了空前發展。隨著這幾年來外貿的持續高速增長,海運業迎來50年不遇的大好行情,報關貨代軟件、堆場軟件、裝箱軟件、配載軟件等需求增長很快,2005年是這類物流軟件供應商收獲的一年。
4、 2005年物流軟件業發展的突出矛盾
(1) 供應商盲目涉足,魚龍混雜。
物流軟件企業可以說倒下一批起來一批。特別是IT企業看到物流軟件市場巨大,就盲目進入,造成物流軟件市場魚龍混雜。
(2) 缺乏物流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產品成熟度差。
由于絕大多數物流軟件企業既缺乏物流理論指導,又缺乏實踐經驗,研發的產品實用性較差,加之沒有經過時間檢驗,產品的成熟度更無從談起。更多的企業看重物流軟件市場,“想成為物流軟件供應商”,卻沒有將重點放在對物流的深入研究上,還不是真正的物流軟件供應商。所以,有相當的物流軟件產品只是單純的業務流程的電子化,無法優化流程,更不能提供運作指導。
(3) 供大于求,競爭激烈。
隨著很多企業介入物流軟件市場,供給能力不斷增加,然而需求增長遠遠落后于供給,造成供大于求,競爭異常激烈,企業盈利情況普遍較低。這種情況對于供需雙方都沒有任何好處。服務與價格永遠成正比,一次次失敗的例子告訴我們,沒有免費的午餐。
(4) 缺乏理性,對服務的認知度低。
從需求角度看,因為物流業本身的問題,企業往往低估物流軟件的價值,對于“服務”收費很難接受,在一定程度上,2005年物流軟件業的發展受到需求方的制約。
二、2006年物流軟件業發展展望
2006年在我國大的經濟環境下,物流業的整合將不斷深化,物流軟件業也將全面進入整合期,隨著產品和市場的不斷成熟,2006年物流軟件業會獲得持續快速發展。
1、產品趨于完善,樹立產品品牌。
產品是物流軟件供應商生存的基礎。通過不斷研發和項目實施,2006年會有若干物流軟件產品趨于完善,物流軟件業會形成一定的產品品牌,同時標志著物流軟件市場的規范化和成熟化。
2、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依然較低。
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發與實踐,相信具有一定實力的物流軟件企業能夠找到企業長遠發展的盈利模式。但是,2006年物流軟件業整體盈利能力仍然在較低水平徘徊。
上一篇:物流企業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下一篇:條碼在服裝企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