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訊:2006年,在國內棉花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背景下,
天津口岸棉花進口量和進口價值都呈現出大幅增長的態勢。其中,天津保稅區棉花交易市場成為拉動“進口曲線上揚”的直接動力。
天津海關統計顯示,2006年天津口岸共實現棉花進口46.5萬噸,價值6億美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35.1%和42.9%。其中,美國成為第一大進口來源,來自美國的棉花占到進口總量的49.5%。據相關工作人員分析,天津口岸棉花進口出現大幅增長,國內棉花市場供不應求是主要背景。一方面,國內棉花播種面積和產量正在逐步下降。另一方面,隨著我國與歐盟、美國紡織品貿易爭端的解決,服裝和紡織品出口快速增加,國內企業對棉花的需求大幅增長,市場上存在著大約470萬噸的產需缺口。但對于天津口岸來說,保稅區棉花交易市場的建立成為促進棉花進口增長的直接動力。據了解,該市場目前已經成功吸引了20多個國家的主要產棉區為其提供現貨棉花。在保稅區,國外棉商直接將棉花運到區內,國內企業則能夠直接去倉庫進行實貨交割。這就使得原來辦理簽約、開信用證、發貨等手續的時間被大幅壓縮,采購周期從以前的3個月縮短到了3天,供求雙方都能從中得到不少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