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物流遭遇挑戰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資料顯示,雖然2006年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比上年增長30%左右,但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還較小,而且高度分散,在有1萬—1.5萬多家第三方物流企業中,沒有一家企業能占到2%以上的市場份額。
“國內絕大多數第三方物流公司,尤其是民營物流企業只是局限占供應鏈功能的一小部分,甚至只是一個運輸或者倉儲公司,無法滿足客戶對一體化物流服務需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理事,國內著名物流專家劉興富對《中國現代企業報》介紹道。
硬件改革是重頭戲
在民營物流企業中,寶供一直是“排頭兵”,但這個“排頭兵”卻一直沒有自己的硬件設施。據了解,在確立“基地計劃”之前,寶供多是租用當地的倉庫和臨時聘用車隊。“這只能建立在自己在當地有基本配送中心和骨干車隊的基礎之上。完全依靠臨時整合社會資源的做法,車隊和倉庫租賃費用都不是小數,而且也很難做到嚴格管理和各環節協同一致。”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一種“資金和品牌、技術都不比人家好,但我有硬件設施,我就比你強。”的想法充斥著劉武的大腦。劉武說,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所帶來的機遇以及生產模式、營銷模式的變化,寶供擬在全國15個經濟發達城市投資建設大型現代化的綜合性物流服務平臺(每個服務平臺占地面積20萬—60萬平方米),形成一個以現代化物流服務平臺為節點的運作網絡。
該平臺被劉武定義為“綜合性的供應鏈服務平臺”,它不僅僅是執行儲存、加工、運輸、分撥、配送、各種運輸交叉作業等功能,更將定位于成為區域分銷中心、國際采購中心、生產支持中心、連鎖配送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商品交易中心和金融結算中心。
“但不是每家基地的功能都是一致的,寶供的各個物流基地將依據所處的位置進行差異化運作。”劉武強調。他介紹,寶供的上海江橋國際綜合基地,根據上海一直以來在國內經濟中所處的地位,被定位為國內采購集團的采購中心、國內外著名品牌的分銷中心以及當地工商企業的物流中心。而據上海僅100公里的蘇州寶供現代綜合物流基地,定位與上海完全不同,主要為蘇州當地的大型企業提供供應鏈的一體化物流服務,滿足當地生產企業JIT(指建立在力求消除一切浪費和不斷提高生產率基礎上的一種生產理念)服務需求。
另外,除了建設自己的倉庫和基地外,寶供物流還將在新建的物流基地配備強大硬件支持的信息網絡,引入寶供物流在國內比較成熟的先進信息流、物流和現金流理念,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優化流程,幫助客戶提高作業效率和庫存控制能力,確保庫存準確。并且通過實現快速高效的庫存可視化和可控化管理,幫助客戶降低存貨水平和減少庫存占用的資金,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配套戰略助推霸業
除了硬件改變以外,寶供的其它配套戰略對寶供領銜民營物流同樣重要。劉武介紹,首先是供應鏈一體化發展。近年來,寶供開始探索在流通領域中的分銷及連鎖企業中的配送業務、港口物流業務和快運業務,并已取得成效。基于對未來市場變化的判斷,寶供決定在未來的3-5年間,投入較大的資源,通過與鐵路、航空、港口等社會機構的合作,致力于形成包括供應鏈物流、快運業務、流通配送為主體的三大物流體系和服務網絡,以提升寶供的整體競爭力和企業價值。
其次是科技戰略。第三方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運作成本的降低、工作效率的提高,將更加依賴于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為此,寶供加大了技術開發力度,以科技促發展,逐步提高公司的技術水平。寶供不僅加大力度完善、提升寶供現有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服務能力,還與全球著名的IBM公司簽訂有關引進國外先進信息技術的合同以及共同聯手打造一個基于支持全球供應鏈一體化的信息服務平臺。同時,還將引進國外先進成熟的適應中國物流狀況的部分信息系統、軟硬件技術、運作設備及運作技術。
再次是服務創新戰略。一方面,引導物流服務朝綜合化、一體化方向發展,把物流諸多環節、服務類型進行系統整合,將不同貨運公司、倉儲公司以及社會資源進行物流資料整合,為客戶提供一種具有長期的、專業的、綜合的高效物流服務。另一方面,適應21世紀個性化消費和個性化服務的需要,改變傳統企業的單一成本競爭策略為差異型、個性化的物流特色服務原則。
最后是人才戰略。寶供將堅定不移地推行自己的人才戰略,從國外、國內各方面吸收優秀人才充實到公司各崗位。未來公司的管理人員,要百分之百具有本科或碩士以上學歷。
“開放就是最好的保護”劉武用龍永圖的一句話概括了寶供發展戰略的思路,也展示了他欲領銜民營物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