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指出,雖然班輪市場與乾散貨及油品運輸市場的經營模式存在差異,但同樣容易受到行業的周期性波動影響。市場對貨柜運輸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已發展國家的消費力,當中家私產品及美國房地產的銷售數據,較其它經濟數據對市場更為重要。報告表示,三個主要因素令班輪市場的運費長期存在下調的壓力——船舶設備的供應大于需求、新供應鏈管理模式令效率上升及運力增加、亞洲及其它地區不斷有新公司加入市場。
家私占泛太東向運量20%
花旗的數據顯示,全球二十大班輪商在1984年占全球市場38%總艙位,而在1996年及2006年比重分別攀升至41%及69%,當中僅馬士基航運去年便獨占14%。盡管如此,由于不斷有新公司加入市場,大型航商的實質定價能力沒有隨之提高,市場仍受中小型公司影響。報告稱:「從盈利能力而言,航商將發現2007年的經營環境將較2006年更為困難。」
報告又對全球三大主要班輪航線—泛太平洋線、亞歐線及亞洲區內航線作出個別評定報告指出。泛太平洋線方面,長期以來東向航線運量的年增幅約為10%,而2006年的增幅只有9%左右,略低于一般水平,預期2007年的走勢將持續走低,增幅可能只有8%。花旗亞太區運輸業研究部主管柴履時表示,由于家私產品占太平洋東向航線總運量20%左右,因此美國房地產的下滑,將令該國對家私及家用產品的需求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減少,直接影響運量。盡管中國輸美的汽車零件數量不斷增加,但這仍不足以抵消家私及家用產品數量的下降。
亞歐線運費易受貨代主導
亞歐航線方面,花旗指出該航線的運費容易受到貨運代理主導,波動亦較大。受馬士基航運與鐵行渣華合并影響,該航線運費由2005年第四季起持續下降,但目前已稍稍回升。短期而言,來自波羅的海/東歐地區的需求及紡織產品,令亞歐在線貿易需求的增幅高于預期(15%增長)的主要因素。不過,即使貿易量在2007年持續上升,仍不能抵消船舶交付量上升引起的運力增長問題。
亞洲區內航線方面,花旗表示過去有班輪公司估算2004年該航線的運量達3200萬標箱,年增幅為18%。按此計算,2005至2006年度的運量應超過4000萬標箱,但這個數字已包括中東、印度等非核心航線的運量。報告表示,去年東北亞至東南亞核心航線的運量約1200萬標箱,這條航線的特點是雙向的載貨率普遍穩定。花旗預期,目前遠洋船行駛于區內主干航線(部分為非盈利航線)的情況將會持續,但可能有更多大型船舶服務于非核心航在線,而班輪商需要致力維持低成本以抗衡運費下調的壓力。
上一篇:抵抗對手新加坡投資中國機場
下一篇:大連港迎來今年第一艘出口糧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