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國際物流新聞

日本物流業帶來的啟示

2007-12-7 12: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牛津管理評論[oxford.icxo.com]消息:在日本,“物流”是20世紀50年代后期從美國引進的流通經濟新概念。但是到了7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物流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發達的“物流”,是日本戰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國外有學者稱,在21世紀,誰掌握了物流(或配送),誰就掌握了市場,日本建設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以及推進設施現代化與流程合理化的經驗,對發展我國物流也具有借鑒意義。    一、日本物流管理的發展概況
  日本物流管理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各階段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管理觀念與手段的發展。 
  第一階段,物流概念的導入和形成期(1956—1964年),50—60年代,日本的企業界和政府為了提高產業勞動率,組織了各種專業考察團到國外考察學習,公開發表了詳細的考察報告,全面推動了日本生產經營管理的發展。具體來看,自1956年日本流通技術考察團考察美國開始引人物流觀念后,1958年6月又組織了流通技術國內考察團對日本國內的物流狀況進行了調查,這大大推動了日本物流的研究。在1961—1963年上半年,日本將物流活動和管理稱為PD,即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減縮形式。到1963年下半年,“物的流通”一詞開始登場,日通綜合研究所1964年6月期《輸送展望》雜志中刊登了日通綜合研究所所長金谷漳的“物的流通的新動向”演講稿,正式運用“物的流通”概念來取代原來直接從英語中引用過來的PD,在物流概念導入日本的過程中,物流已被認為是一種綜合行為,即——“各種活動的綜合體”,也就是說既理解為商品從生產到消費的流通過程,又被認為是流通過程各種活動中物理商品的取汲活動。因此,“物的流通”一詞包含了“運輸、配送”、“裝卸”、“保管”、“在庫管理”、“包裝”、“流通加工”和“信息傳速’等各種活動。 
  第二階段,物流近代化時期(1965—1975年)。日本政府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高速道路網、港灣設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種基礎建設。與此同時,各廠商也開始高度重視物流,并積極投資物流體系的建設。首先是隨著物流概念的傳播和形成,各企業都建立了相應的專業部門,積極推進物流基礎建設。這種基礎建設的目的在于構筑與大量生產、銷售相適應的大量物流設施,主要是隨營業規模的擴大增設物流中心,或確保大量輸送手段等充實物流硬件的舉措。另一方面,如果說前此時期日本的物流可以用“人工裝卸”來形容物流低級化的話,那么進入近代化的大量生產、大量銷售時代,為了解決倉庫不足、出入庫時間長、貨車運輸欠缺、大量生產的產品無法順利流向市場等問題,開始廣泛推廣貨臺、鏟車等裝卸機械化,導入自動倉庫,靈活運用貨臺和集裝箱,開展單位貨物裝卸系統等等。同時,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種物流管理系統也不斷增加。此外,這一時期的日本也在積極推行物流聯網系統,開發VSP、配車系統等物流軟件。 
  第三階段,物流合理化時期(1974—1983年)。首先,這一階段擔當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專業部門開始登上了企業管理的舞臺,從而真正從系統整體的觀點來開展降低物流成本運動。此外,這一時期物流子公司的建立也開始興起。在實踐上,這一時期對應于理論發展,開始廣范圍地設立合理化工程小組,實行物流活動中的質量管理。在推進物流合理化的過程中,日本全國范圍內的物流聯網也在蓬勃發展。在物流管理政策上,1977年日本運輸省流通對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統一基準”這一政策對于推進企業物流管理有著深遠的影響。由于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這一時期的物流管理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也使日本迅速成為物流管理的先進國。 
  第四階段,物流縱深發展時期(1985年迄今)。進入80年代中期、物流合理化的觀念面臨著進一步變革的要求,在日本有把這一時期稱為“物流不景氣”的說法,即由于經營戰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現赤字。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1997年4月4日,B本政府制定了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物流施策大綱》,從這個大綱中可以看出,今后日本物流進一步發展、強化的方向是:(1)信息化的推進。(2)物流技術的開發。(3)物流人才的培育。(4)新物流服務的開展。(5)國際化的對應。(6)包裝機械化,在庫管理數碼化的推進。(7)整體系統化的加強。(8)社會資本的充實。(9)規格化、標準化的前進。(10)共同化、協作化的推進。 
  二、日本物流配送的特點
  1、重視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實行統籌規劃。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較少的國家.國內資源和市場有限,商品進出口量大,各級政府對商品物流發展都很重視、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樞紐都對物流設施用地進行了規劃、形成了大大小小比較集中的物流團地,集中了多個物流企業,如日本橫濱港貨物中心就集中了42家物流配送企業。這樣便于對物流團地的發展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有利于物流配送業的發展。 
  2、注意物流設施的投資建設,物流配送基礎設施良好。日本的物流配送行業很發達、物流配送設施現代化水平較高。如日本橫濱港貨物中隊其倉儲面積約為32萬平方米,具有商品儲存保管、分揀、包裝,流通加工、商品展示洽談、銷售、配送等多種功能,并有保稅區、辦公區、信息系統、食堂等配套服務系統。其優良的物流設施、完善的功能為物流配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日本的物流配送企業物流作業中、鏟車、叉車、貨物升降機、傳送帶等機械的應用程度較高,計算機管理系統應用比較普遍、許多物流企業已經開始應用數碼分揀系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性。物流配送科技的應用與發展為物流配送上水平上臺階提供了重要手段和途經, 
  3、物流配送的社會化、組織化、網絡化程度比較高,物流配送社會化程度比較高的一方面表現在:生產企業、商業流通企業不是“大而全”、“小而全”地都設自己的倉庫等流通設施,而是一般都將物流業務交給專業物流企業去做、以達到減少非生產性投資、降低成本的目的。如日本菱食公司的配送中心面向1.2萬個連鎖店、中小型超市、便利店配送食品,這些連鎖店、超市的食品自己都不設配送中心、而全部交由菱食公司的配送中心實行社會化配送。日本的大型物流企業比較注重網絡的發展,在日本物流配送行業排名第五的日立物流株式會杜在國內設有124個網點、在海外15個國家設有62個網點,在中國的上海和香港都設有合資公司或辦事處。由于擁有比較完善的物流配送網絡,在發展和承擔業務、滿足客戶需要,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就具有較大優勢。 
  4、注意研究應用物流配送實用技術和方法、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質量,日本的物流配送企業十分注重不斷提高物流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強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相當注意研究、探索物流配送的新技術、新方法,并注意引進、學習美國等國家的物流新技術和先進方法。如引進美國的物流管理軟件等。 
  5、重視商品流通中的增值加工服務,做好物流配送過程中的加工、分裝、拼裝業務。日本的流通企業比較注重商品流通中間對商品的加工增值服務、按照消費者和客戶的需要,對商品進行分揀、包裝、拼裝、使生產企業或進口的商品更能適合本國客戶和消費者的要求。這些流通領域的中間加工作業一般都是在物流配送過程中、在物流企業的倉庫中進行的。 
  6、注重提高勞動效率。日本物流配送企業都比較注重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勞動效率。如菱光倉庫株式會社,只有90人,但每月收發并進行裝箱、掏箱、檢驗、包裝等物流作業的20英尺集裝箱達200個。其特點是人員少,勞動效率高。 
  三、日本發展物流的經驗借鑒
  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目前已初步具備了發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術的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但從總體上講,我國現代物流發展還比較緩慢,雖有相當數量的倉儲運輸物流企業,但其服務、技術、規模等難以滿足工商企業的需求。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分析國外發達國家的物流發展狀況?借鑒其經驗、可為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所參考。 
  1、加強政府部門的規劃和指導。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需要政府部門的規劃、指導和協調,如日本政府1997年頒布的《綜合物流施政大綱3》明確了在物流領域里進行經濟結構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并提出了日本物流業力爭到2001年實現能夠提供亞洲太平洋地區一流的快捷服務的發展目標。為日本物流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由于我國管理體制的改革相對滯后,社會物流整體效益較差。國家應設立具有統一協調職能的專門工作機構,組織各有關部門,共同推動全國物流的各項工作。盡快制定相關政策或者建立健全有關法規、規范市場的經營行為,指導物流行業的發展,協調部門、條塊關系。 
  2、加快物流配送設施的發展與建設,積極進行物流配送中心的技術改造。長期以來,我國物流配送的基礎設施投入較少、發展比較緩慢、雖然近年也新建了一些較先進的倉儲物流設施,但總體上看,我國的物流倉儲設施比較陳舊落后、現在還有較多的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倉庫仍在使用,而且倉儲物流設施結構不合理。貨物、低擋通用庫多,適合現在社會要求的冷藏、調溫等專用庫少。應當加快我國物流配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技術改造,鼓勵和吸引社會各方投資于物流行業,國家也應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對物流配送設施的建設給予一些低息或貼息貸款支持。 
  3、把握現代物流特征,進行企業再造。國際經驗表明,現代物流的根本特征是社會化、組織化、網絡化、信息化、規;,我國的物流業要盡快地達到達種水平,有以下幾種基本力量或基本途徑:一是大力發展社會化物流服務體系,支持社會化物流企業的發展,提高物流配送的規;б妗6翘岣呶锪骶W絡化、組織化程度,通過適當方式將物流相關企業組織起來、形成較為完善的物流服務網絡。物流企業更要注意網絡建設.不斷完善網絡服務功能。三是充分利用全社會物流配送設施資源、鼓勵兼并、重組、聯合、優先進行技術改造,盡量避免物流設施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4、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現代物流。從市場角度看,既需要專業物流企業轉變觀念、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也需要工業生產企業與商業零售企業從根本上轉變“大而全”、“小而全”、“萬事不求人”的觀念、真正根據經濟效益原則與規;瓌t、建立健全適應本企業實力與發展需要的物流系統、支持、促進與監督專業化物流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5、加快物資企業的轉型改造、完善物流配送功能。我國目前商品流通領域的發展現狀也已表明單純僅做商流的批發貿易企業處境比較困難,現在一些搞得較好的批發貿易企業則是將商流和物流結合起來,進行批發業務的同時提供物流配送服務,這也是批發企業發展變化的一個趨勢。商品批發企業、物資流通企業應認清這——發展趨勢?進行營銷方式改革,實現經營方式的轉換、積極完善物流配送服務功能,利用自身條件或組織社會資源開展商品物流配送業務,以適應客戶的需要。 
  6、重視對物流科學技術的研究。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部門和大專院校設立了專門研究物流的機構,并承接了一些科研項目。但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獨立的,F代物流是一項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甚至跨國界的系統工程,只有在統一協調、科學規劃的指導下,才能使研究富有成效。就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術、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定期舉辦國際性的物流研討會,促進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7、加強組織和協調。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政府部門要加大組織和協調的力度。建議由國家有關經濟綜合部門牽頭,交通、鐵路、外經貿等有關部門參加。設立具有統一協調職能的高層次的領導機構。統一領導、組織、協調全國物流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改進管理、強化服務,為現代化物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8、選擇重點企業進行試點,推行現代物流管理體制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先試點、通過試點培育典型,總結經驗,探索適合中國國情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流管理體制和方法,全面推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穩定、健康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