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構建國際貿易大通道 推動外經外貿大發展
2007-12-29 13: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共喀什地委委員、行政公署副專員:周 利
外貿興,則百業興;出口旺,則百業強。外貿是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協調發展的希望和力量。對于區位獨特、口岸眾多、歷史悠久的邊陲重鎮——喀什來說,在15世紀海路開通之前,這里一直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是中國西部最早、最重要的國際商埠。喀什歷史上曾因貿易而興盛,也隨貿易中斷而滯后,變成一個我國西部內陸交通閉塞的“口袋底”。隨著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發展,黨中央實施“向西開放”、“穩疆興疆、富民固邊”等戰略的不斷深入,各級黨政大干快上信心的不斷增強,喀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步伐越來越快。最近,國務院下發了32號文件,給予南疆三地州快速發展一系列的特殊扶持政策,讓步入經 濟快車道的喀什看到了更加美好未來的曙光,大開放、大發展時機已經成熟,再造“西部深圳”已不只是愿望。
一、喀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無與倫比的特殊重要地位
從歷史上看,喀什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的南道、北道、中道都在這里交匯。喀什與中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通商貿易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歷史上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就從喀什運往歐洲,曾有“貨如云屯,人如蜂聚”的繁榮景象,被譽為“東方開羅”。喀什與周邊各國具有趨同的社會人文淵源,貿易交流歷史悠久,具有開展城市間、區域間經濟合作得天獨厚的優勢。
從區位上看,喀什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具有“五口(岸)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優勢。區內有紅其拉甫、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卡拉蘇、國際機場五個一類口岸和新怡發二類口岸對外開放, 邊境線888公里,面對著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阿富汗等五個國家和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三個國家十幾億人口的巨大市場,這種區位優勢不僅國內沒有,而且世界上也極為少見。
從地理上看,在中亞弧形的經濟圈中喀什處于中心,是我國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的天然路橋和黃金通道,從喀什經中亞到達歐洲、非洲、北美洲等地比走海路要近數千公里。隨著1999年南疆鐵路庫爾勒至喀什段貫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開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蘭堡通航、喀什至比什凱克及伊斯蘭堡旅游客車線路的開通,喀什結束了過去封閉的歷史,一躍成為我國與中亞、南亞和西亞進行經貿合作的承接地和聚合點,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戰略地位極為突出。
從市場前景上看,中亞和南亞國家是一個遠沒有充分開發的巨大消費市場。在喀什的西北方是擁有5600萬人口的中亞五國,南面是擁有12.5億人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喀什與中亞、南亞形成經濟圈,將使喀什的市場放大數百倍。目前,中亞各國包括南亞的巴基斯坦都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輕工、紡織、食品工業落后,農產品、工業制成品和各種消費品不能自給,要大量進口才能保證本國市場供需平衡。據專家預測,在未來15—20年里,中亞、南亞各國絕大部分消費品仍然依賴進口,這對新疆和內地的投資者來說,是進入中亞市場的最佳時機。
從能源安全上看,中亞是連接歐洲和亞洲的陸上走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國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在設備、技術、管理和資金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而中亞國家擁有極為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是僅次于波斯灣和西西伯利亞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儲積區,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大能源庫之一,中亞對能源需求越來越大的中國來說顯得格外重要。無論從地緣政治利益還是地緣經濟利益來看,加大對該地區的投資并積極參與到該地區的能源開發項目中去,都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作為進入中亞、南亞的唯一陸地通道,喀什在打造我國戰略能源安全通道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地位。
二、喀什在國家向西開放戰略中的全新定位
20世紀60年代以來,黨的三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一直高度重視新疆的穩定和發展,對新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論斷。特別是新世紀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更加重視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穩疆興疆、富民固邊”的總體戰略。2006年9月和今年8月,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考察新疆時相繼指出,“新疆是我國西北的戰略屏障,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也是我國戰略資源的重要基地;新疆的發展和穩定,關系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關系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支點……”。兩位國家領導人的講話進一步明確了新疆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
今年9月28日,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針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32號),文件包含了工業、農業、能源等十一個方面共四十條,條條都是我們發展的陽光和雨露。文件指出:“吸引國內大型物流企業落戶新疆,充分利用烏魯木齊、喀什等交通節點,建立中轉集散基地和倉儲配送中心,以及一些以產品出口為主的商品交易市場”、“利用口岸區位優勢,鼓勵發展邊貿、商貿流通業和進出口加工業。將喀什市建設成為面向中亞的區域性商貿、旅游中心城市”、“重點扶持南疆三地州發展,積極解決南疆地區貧困問題,逐步縮小區內南北發展差距”。黨中央、國務院對南疆三地州特別是喀什的發展和穩定在國家總體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給予了全新定位,將喀什視為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橋頭堡,對喀什寄予厚望。
三、喀什在中亞南亞經濟圈的重心地位明顯凸現
自地委、行署2003年提出“打造喀什在中亞南亞經濟圈重心地位”發展戰略以來,各級黨政按照 “貿易先導,旅游開路,特色產業支撐,工業增值”的發展思路,依托集群口岸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2002年全地區外貿進出口額僅為1500萬美元,在全疆15個地州市中排名倒數第四,到2006年外貿總額達到4億美元,在全疆排名第五。2007年1—10月,貿易額已實現7.8億美元,年底有望實現10億美元。外貿出口規模企業也迅速增長,2005年進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只有2家,而2007年1—10月已有11家企業超過1000萬美元,3家企業過億美元。
1、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提升了我區對外開放水平。我區已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喀交會”,在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舉辦中國新疆商品展覽(展銷)會,還每年組團參加西洽會、津洽會、烏洽會、廈洽會,疆內外各類企業都踴躍參會參展,喀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目前已與周邊3個國家的5個地州簽訂了友好交流與合作備忘錄和締結友好地州(市)協議草案,先后邀請巴基斯坦等10多個中亞南亞及中東國家的商人5000多人次來我區開展經貿合作與交流;邀請美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21個歐美、亞洲國家代表團來我區開展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合作。隨著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擴大,目前喀什已與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耳其等16個國家或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比2005年增加了7個。
2、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拉動了招商引資,推動了工業化建設。近年來我們以周邊國家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招商引資針對性。2006年落戶我區的各類企業達358家,其中青島海信、寧波雅戈爾、山東東阿阿膠、屯河、冠農等一批國內500強企業及上市企業紛紛落戶喀什,有效提升了我區工業化發展水平。同時,加大園區建設力度,筑巢引鳳。目前全區已規劃建設了17個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達到120平方公里,已啟動面積60平方公里,入園企業達230多家,已投產110多家。2006年落戶我區的企業出口工業產品1488萬美元,同比增長9.75倍;2007年1—10月,工業產品出口1771.28萬美元。
3、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2006年,喀什地產品出口量已突破10萬噸,出口額達3794萬美元,同比增長197.6%。其中,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出口56266噸,貨值2306萬美元,占地產品出口總額的60%,增長103%,僅這一項農民人均增收達70元左右。2007年1—10月我區出口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達54845噸,貨值2653.92萬美元,農民人均增收70元以上。這不僅使農民得到了實惠,還進一步推動了農產品出口基地的建設。目前,全區已有91個水果、蔬菜基地在國家檢驗檢疫部門注冊備案。其中水果生產基地80個,面積19.7萬畝,產量32.8萬噸;蔬菜生產基地8個,面積6萬畝,產量21.5萬噸;果蔬保鮮加工企業3家,年加工量5萬噸。
4、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增加了稅收,推動了經濟增長。據統計,今年1—10月,喀什地區28家重點外貿企業交納各種稅費2290.69萬元,其中上交自治區及中央財政1460.12萬元,交地方財政達830.57萬元。據海關統計,2006年全區外貿實現關稅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8.3%;今年1—9月,實現關稅8938.96萬元人民幣。GDP對外貿依存度從2001年的1.7%升至2006年的18.8%,增加了17.1個百分點,今年預計將達到33.75%(按GDP200億元測算)。外經貿的快速發展不僅帶動了出口加工規模的擴大和效益的提升,而且帶動了運輸、倉儲、餐飲、娛樂等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成為我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5、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就業。從事外貿的各類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其中:雅戈爾、三信、屯河、冠農、秦來實業、晉偉高新建材、遠東陶瓷、阿米娜等出口生產型企業提供就業崗位便達3000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區新增勞動力就業的壓力。
四、喀什的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喀什在擴大對外開放過程中,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1978年至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由4.18億元增至164億元,增長39.2倍;地方財政收入由2137萬元增至8.45億元,增長39.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49元增加到2072元,增長42.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41元增加到7938元,增長18倍。但是橫向比發展差距還是很大,貧窮欠發達仍然是喀什的基本區情。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新疆平均水平差672元、比全國平均水平差1515元,進出口總額占全疆的百分之五,占全國的萬分之二。但是發展上的差距蘊藏著巨大潛力和后發優勢。
喀什是典型的農業大區,現有800萬畝耕地,1500多萬畝后備耕地,地表水年徑流量11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50億立方米,是全國五大灌區之一,土地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糧食年產量200萬噸,棉花年產量800萬擔,是全國最大的地區優質商品棉基地。牲畜存欄1500萬頭(只),年肉產量30萬噸。喀什現有林果320多萬畝,年產量120萬噸,是世界六大果品資源基地之一,是全國最大的干堅果基地,2010年將建成500萬畝的特色林果業基地。喀什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63種,石膏儲量居全國前茅,蛇紋巖儲量居全國第三位,石油、天然氣、玉石、銅、鐵等礦藏儲量豐富。喀什口岸眾多,區位獨特,對周邊國家首都的銷售半徑均在1000公里以內,是我國實施 “東聯西出、西進東銷”的最佳承接地。喀什是中巴鐵路、公路,中吉烏鐵路、公路和喀什至和田鐵路的交匯點,不久將真正成為國際大通道的樞紐站和我國向中亞、南亞、西亞進出口貿易的中轉站。喀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境內旅游資源豐富獨特,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交相輝映,為建設面向中亞的區域性商貿旅游中心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我國相繼與哈、吉、烏、塔、土等五國分別簽署了政府間經貿合作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與巴、吉、哈等簽署并啟動了四國國際聯運協定,與巴基斯坦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中巴一切貿易壁壘都將拆除。今年8月、11月相繼召開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議和總理會議都對加強中國與獨聯體國家間的經貿合作達成了廣泛共識。更重要的是全區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領導下,已經聚集起了思進盼富,大干快上的豪情與干勁,這些優勢和潛力將為喀什的大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五、站在新起點,創造新水平
喀什的發展天時、地利、人和條件具備,我們必須依托獨有的區位、口岸、資源、旅游、民族文化等優勢,緊緊抓住國家大力實施“西進戰略”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和爭取國家的特殊扶持政策,按照“貿易先行,產業聯動”的思路,多渠道、寬領域、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
1、觀念更新。思想解放才能觀念更新,招法創新。要借鑒國際和國內各地的先進經驗,超前思考,超前謀劃,真抓實干,舉全區之力推動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用足用好國家給予南疆地區的特殊扶持政策,敢想別人不敢想的事,打破常規,大膽創新,徹底擺脫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傳統思維模式;徹底轉變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辦法處理新問題的做法;徹底破除小富即安、得過且過的觀念;徹底解決創新招法少、管死辦法多的問題。打開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亮出大手筆。
2、政策更優。要在充分利用國家現有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努力爭取有利于沿邊開放的稅收政策、邊境貿易政策、邊境自由貿易區政策等。利用我區優勢資源建立棉花、林果等全國性交易市場。積極向國家申請將喀什中亞南亞工業園區升格為國家級的工業園區或出口加工區,爭取更多的外貿優惠政策;爭取實行與周邊國家邊境工業園區相應的優惠政策,以“保稅區”等形式促進外貿經濟的快速發展;爭取把“喀交會”提升為國家級展會,創辦集展示、信息、洽談、投資和交易為一體的喀什博覽會;爭取在項目審批核準上以及土地管理、金融體制等改革實驗先行先試,主動與發達地區開發區和企業在喀什設立異地產業園,堅持只要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國際通行做法,有利于激發創新的政策就大膽的實踐。繼續實行鼓勵外貿出口的獎勵政策,保持進出口額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以吸引更多國內大中企業落戶我區。
3、通道更暢。要爭取國家盡快實施中吉烏國際鐵路、公路,中巴鐵路、公路,喀什至和田的鐵路等建設工程,爭取將南疆鐵路直通內地的火車起點站延伸至喀什;爭取盡快開通喀什至杜尚別、比什凱克、新德里、坎大哈等周邊國家首都的國際航線;開通喀什至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內地重點城市的航班;做好中印、中阿邊境口岸開放的調研和論證,盡早打開中國與印、阿兩國的貿易大門,真正形成“東聯三大經濟圈,西通四大出海口”的商品流通格局,全面打開中國商品走向世界的西部通道。
4、通關更快。為加快通關速度,積極爭取在喀什設立落地簽證機構,授予發放對周邊國家外商“一年多次往返”簽證的權力;充分借鑒中巴邊境通行證的管理模式,在中塔、中吉邊境地區使用“邊境通行證”,使雙方人員無需辦理護照便可通達指定的邊境地區;加快卡拉蘇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通關能力;實現行政管理體制統一高效,口岸監管協調,海關監管、檢驗檢疫手續簡便,監管誠信體制建立的“大通關”格局。
5、環境更佳。努力創造優良的社會秩序,成立企業投資服務中心,努力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無論是中央、自治區以及地區各級行政管理部門都要牢固樹立“投資興業者是上帝,招商引資者是功臣”的理念,強化“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系經濟發展”的意識,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幫企業之所需,全心全意為加快經濟發展搞好服務。同時,還要認真開展“一條龍”辦公、服務經濟轉變職能大家評和機關效能監察等活動,認真落實機關限時辦結制、部門服務承諾制和首問負責制,以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使投資者來得放心,干得敘心。
6、企業更強。要充分引導各外貿企業規范經營、合法經營、誠信經營,利用喀交會和國外展會為企業提供接觸國外企業、商會和客商的機會,組織企業赴周邊國家考察市場,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來提高企業分析、預測經濟趨勢和市場能力。企業自身要強化管理,加強對經濟、法律、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業務人員的技能。積極培育自主品牌,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積極為企業爭取中小企業開拓資金,協調金融部門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增強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把企業做強、做優、做久,成為“百年老店”。
7、服務更好。牢固樹立“企業第一,服務第一,效率第一”的理念,以企業為根本,健全服務機制,完善服務體系,盡心竭力為企業排憂解難,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口岸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理念,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要跟上去、靠上去搞服務,繼續實行外貿企業A級信用制度,農產品出口原產地檢疫等做法。外匯、金融等垂管部門也要加大工作力度,在出口退稅、貸款等方面對落戶企業予以鼎力支持。要繼續實行地區外經貿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外經貿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完善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協調解決在經營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為外經貿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8、人才更多。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要以大量的專業人才如企業管理、物流產業、精通外語的人才等作支撐。為此,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大力引進、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要通過“柔性”人才流動機制在人才招聘、人才選派時有針對性地引進各類專業人才聚集喀什。要向對口支援省市建議選派農業、工業、外貿、城市規劃、旅游、衛生、教育等各類優秀專業人才赴喀工作。制定培養外貿、經濟管理人才專項規劃,通過委托相關院校培養、選配人員到內地學習、掛職,邀請內地專家來喀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努力培養一批外經貿管理人才和外貿業務骨干,為適應大開放、大發展、大外貿的需要而改變人才嚴重匱乏的局面。
9、水平更高。各級領導特別是經濟戰線的黨政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提高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廣大黨政干部不僅要對農業、林業、畜牧業知識的駕輕就熟,還要有領導工業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的本領,要充分把握我國已經開始的產業梯度轉移的有利契機,把握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把握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自加壓力,認真學習世貿組織規則、市場經濟規律、涉外經濟管理等新知識。要及時了解周邊國家政治、社會、經濟狀況和市場需求情況,強化對企業的引導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與周邊國家政府、企業打交道的能力,盡快形成全區的優勢和支柱產業。
在國家大力實施向西開放戰略中,只要有黨中央對南疆三地州的特殊扶持政策,只要有“大交通”環境的改善,只要有國際市場的需求,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喀什,隨著大通道、大口岸建設的日益完善,只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的氣魄,立足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大“東聯西出,西進東銷”力度,開拓創新,艱苦奮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原載《喀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