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以領先科技助力天津電子口岸實現“
2007-12-25 14: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聲輪船的汽笛劃開了黑夜的最后一道屏障。和往常一樣,天剛蒙蒙亮,天津港就在一片柔和的霧靄之中開始了它繁忙的一天。長長的桅桿、整齊的集裝箱、穿梭在貨場里的運輸車……也許在外人的眼里,今天的天津港仍然是那樣緊張忙碌、按部就班;但是,在這平靜的外表下,它的身上已經悄然發(fā)生了種種變化……
2007年7月19日,國家有關部委辦、天津腹地11個省市自治區(qū)領導、無水港城市負責同志、中央企業(yè)代表等百余人同時出現在了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而這些重要人士的出席,都是為了一個信息平臺的開通——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統(tǒng)暨天津電子口岸與物流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天津電子口岸”)。
電子口岸 成效斐然
如今的天津口岸,已經包含了天津港口岸、天津航空口岸、海面交貨點等3個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和可以停靠外輪的12個貨主專用碼頭。天津電子口岸的建成,將對天津口岸通關申報中的貨物、船舶、人員形成有效的整合,基本實現各執(zhí)法部門在同一個平臺上完成共同執(zhí)法,從而大大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既行業(yè)里常說的“大通關”。下面讓我們用一組數據更具體的了解天津電子口岸所帶來的成效:
貨物通關申報協作系統(tǒng)使一票進口業(yè)務錄入的數據項合計從254項減少到132項,降低了48%;一票出口業(yè)務錄入的數據項合計從272項減少到151項,降低了44.5%;每票業(yè)務可以平均為企業(yè)節(jié)省傳真郵遞等費用9.6元,按天津口岸2007年預計進出口業(yè)務量(220*120%=264)計算,一年可為企業(yè)節(jié)約成本約2500萬元;
以2007年天津港進口集裝箱吞吐量預計350萬標箱計算,海港版快速驗放系統(tǒng)能為天津口岸貿易貨主節(jié)省至少約1億元成本費用;
實施船舶電子申報后,天津港集裝箱單船從在港平均停泊約12小時縮短約1小時;按照2007年天津港集裝箱預計吞吐能力700萬標箱計算,可新增集裝箱吞吐能力約56萬標箱;按照天津港2007年預計貨物總吞吐量3億噸計算,可新增1200萬噸吞吐能力,相當于新建兩個大型深水泊位。
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副主任、天津電子口岸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力說:“天津電子口岸與物流信息平臺的建成,給天津港向國際性港口的轉型帶來了契機。”
在全國的“大通關”之路上,天津無疑走到了前列。
慎思精選 終獲成功
2005年1月2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海關總署簽署了《共建天津電子口岸備忘錄》,正式啟動了天津電子口岸的建設工作。2005年7月,天津電子口岸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電子口岸公司”)成立,用以承擔天津電子口岸的建設和運營任務,負責具體實施天津口岸的“大通關”戰(zhàn)略。
在簽署備忘錄之前,市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由市長牽頭的電子口岸建設領導小組,聘請了眾多專家到天津進行項目前期的調研分析,并在詳細的論證后,于2006年6月開始面向海內外征集天津電子口岸建設的方案。
這份《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統(tǒng)建設技術方案征集說明書》對信息系統(tǒng)的網絡系統(tǒng)平臺、數據交換與共享平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以及門戶和統(tǒng)一用戶管理平臺分別做出了詳細的要求。
“電子口岸的建設不是從零做起,它所依托的是口岸各單位內部的信息化建設。所以說內部的核心的系統(tǒng)還是各執(zhí)法部門自己建的,電子口岸不過是將其進行整合而已。”本次招標的牽頭人、天津電子口岸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波表示,“其一是為企業(yè)在申報層面做一定的整合,使企業(yè)避免多次輸入同樣的數據;同時企業(yè)還能夠通過電子口岸平臺,獲得執(zhí)法機關的信息。第三是各執(zhí)法機關可以通過電子口岸交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
張波表示,也正因為如此,在硬件基礎設施保障安全性和可靠性、可擴展性的前提之下,應用系統(tǒng)的整合才是整個項目建設的難點與重點。因此在當時的招標書上,注明了必須提交成功的電子口岸建設案例,否則不予考慮。
天津電子口岸與物流信息平臺采購分兩期進行。首期進行硬件基礎平臺采購,二期則是應用軟件開發(fā)平臺采購。為了確保公平和公正,采購方在招標文件的制訂中對參數進行了嚴格把關,避免在招標文件中有排他性的指標,確保所有主流供應商都能夠參與投標。
此次招標吸引了市場上幾乎所有的主流廠商來角逐,包括IBM、惠普、SUN等國際知名企業(yè),最后中標的是IBM。
對于為什么會選擇IBM,石總提到了2003年與IBM的合作。“2003年我們做天津口岸信息平臺(天津電子口岸的前身)的時候,也是通過政府采購,和IBM有過密切的合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外,就是在比較的過程中,專家認為所有方案里他們的技術非常好,價格也很合理,性價比很高。”
出身中科院,在公司負責技術方面事務的張波則更強調了IBM出色的技術積累:“我認為IBM的優(yōu)勢在于技術的積累,這包括服務器、存儲等數據中心設備方面的優(yōu)勢,以及他們在電子口岸建設方面的經驗。在技術門檻的前提下,我們再比較價格,畢竟,達成我們的建設目標才是第一位的。”
嘔心瀝血 連創(chuàng)七個“第一”
2007年的3-5月份,天津電子口岸公司開始了硬件的搭建工作,然后成功建設了系統(tǒng),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這個凝結了許多人心血和期望的“大通關”系統(tǒng)在7月19日正式上線。這個平臺的重點應用項目包括貨物通關申報協作系統(tǒng)、船舶電子申報系統(tǒng)、海港版快速驗放系統(tǒng)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四項重點應用項目,上線后實現了多種效率的提升。
在回憶起為這個平臺奮斗的日日夜夜時,張波頗有感觸:“這個項目融入了很多人的心血,包括采購辦、采購中心等方方面面,在招標前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僅大規(guī)模的會議就開了三四次,從穩(wěn)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方面進行反復認證。同時,還請兄弟電子口岸的一些專家給我們做一些專家的評審論證,最后與采購中心一起敲定方案。”
顯然,這些心血都得到了回報。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統(tǒng)暨天津電子口岸與物流信息平臺創(chuàng)下了七個“第一”。
第一,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報關、報檢數據的“一次錄入、分別申報”和海運艙單的“一次錄入、多次申報”,從而達到了貨物通關申報各方主體的業(yè)務協作和數據共享,完成了貨物通關申報的整合;
第二,在全國領先實現了船舶申報的“一次錄入、分別申報”,完成了口岸船舶申報的整合;
第三,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海港和空港人員出入境申報的電子化,完成了口岸人員申報的整合;
第四,在中國北方率先實現了海港進口貨物的快速驗放,并實現了基于進口檢驗檢疫非查驗貨物的“零”通關;
第五,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一站式、全流程、個性化的口岸通關執(zhí)法及物流商務綜合信息服務;
第六,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口岸通關執(zhí)法與物流業(yè)務協作和信息共享標準體系,為口岸信息化的有序、健康、和諧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七,率先承諾通關執(zhí)法申報在天津電子口岸平臺上實行“零”收費。
按照國務院對地方電子口岸的定位,天津電子口岸已實現:一個門戶入網、一站式通關服務、統(tǒng)一用戶管理,總體上達到了全國領先水平。
對于天津電子口岸的未來,石總是這樣描述的:“口岸商務有它的特殊性,口岸商務實際是一個貿易的變革,怎么樣通過一些有效的手段促進世界貿易的發(fā)展?我們現在也在思考,怎樣把天津打造為一個國際港口城市,貿易信息或是采購信息的平臺?在將來,我們都會繼續(x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