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發展現代物流 增強經濟活力
2007-12-25 14: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物流概念的內涵
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它主要經濟發達國家,市場供求狀況均已進入了買方市場,企業利潤也進入了微利時代。企業通過在生產領域降低成本而獲得競爭優勢的空間已經非常狹小。許多優秀企業在加強技術開發和推進全面質量管理的同時,將追求成本優勢和價值源泉的目光投向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環節——物流領域。
通俗地講,物流就是“物的流動”,是指物質資料從生產一直到消費前的流通過程。它包括了企業的原材料采購、供應,生產制造過程中工序之間、車間之間半成品的流轉,產品制成后的分類、包裝、運輸、儲存、發送等。“物流(Logistics)”這一概念的定義往往因國別不同而不同,隨時期相異而相異。美國物流協會對其的最新定義是:“物流是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滿足顧客需要,對商品、服務及相關的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動和儲存,而進行的規劃、實施、控制過程。”
(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implen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eff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f and related、imformation from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momers’ requirements).
中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對物流概念的定義是:“物流即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二、物流的功能與作用
在21世紀,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集中表現為國家間包括經濟、軍事、科技、體育等在內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今后影響和改變世界格局的不是戰爭,而是商業經濟活動。在經濟領域競爭的重點,是各國有效配置社會資源和充分利用國際資本所表現出的綜合流通力。建造快速高效、低成本運作的物流中心與配運中心、構筑無所不包的物流信息網絡、開發功能強大的物流支持系統是增強國家綜合流通能力的關鍵所在。現代物流的功能與作用,體現在下幾個方面:
(一)現代物流是國民經濟新型流通形式發展的引擎。物流是由多個行業組成的產業。無論機械、電子、化工、能源、汽車、造船、采礦等工業領域,還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農業領域,以及還是金融、保險、旅游、酒店等服務業,都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物流問題。完善的物流服務,是上述諸行業發展的基礎和引擎。
(二)物流在商品生產過程中的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形成以及企業降低產品成本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物流參與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形成和實現,是流通的基礎。通過合理的物流組織和管理,可以降低貿易成本,促進流通環境的完善。物流為企業營銷提供后勤保障和競爭優勢。物流與經營、生產一起成為支撐企業競爭力三大支柱。
(三)物流在保衛國家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強大物流系統,能保障國家經濟安全與國防安全。
在經濟、國防軍事、科技等領域,大規模的物流業務利用“LD-CED”模式,即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re)和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以上簡稱“LD”,加“CED”作業即收集(Colleciton),交換(Exchange)發送(Delivery)。
三、物流的分類,物流活動環節與現代物流的特征
(一)由于物流對象、目的、范圍、范疇的不同,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物流。
1、按照物流活動空間范圍大小可分為國際物流、國內物流、地區物流。國際物流指國與國之間,洲際之間開展的物流活動。經濟全球化與市場國際化的進程加快,國際物流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國內物流指一個國家境內發生的物流活動,物流活動的空間局限在一個國家領土領空內,國內物流應該納入國家總體規劃。地區物流可按行政區域、經濟圈和所處地理位置劃分。地區物流所形成的物流系統,對提高該地區企業活動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及保障當地居民生活福利、穩定物價等具有很大的作用。物流中心的建設要同城市建設規劃地區開發計劃協調一致。
2、按照物流性質的不同可分為社會物流、行業物流、企業物流。
社會物流指流通領域所發生的物流,是全社會物流的整體,又稱之為宏觀物流。社會物流流通網絡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必須合理分布流通網絡,暢通流通網絡渠道,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手段進行科學管理和有效控制,保證高效、節約、低成本運行,給國家和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行業物流指在物流大領域中同一行業中的企業常常相互合作,共同促進。行業物流體系應當合理化。行業物流能使參與的各物流企業都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又為全社會節約人力、物力資源。企業物流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生產要素,為各類用戶從事各種后勤、保障活動,即流通和服務活動,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它是在企業經營范圍內由生產或服務所形成的物流系統。
3、按照物流所起作用不同可分為供應(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流。為生產企業、流通企業、消費者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燃料等商品。物品在提供者與需求者之間的實體流動就是供應物流。
從生產廠的原材料購進入庫起,到工廠成品庫的成品發送為止,這一全過程物流活動稱為生產物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售出產品或商品的物流過程稱為銷售物流,它是將產品或商品所有權轉讓給用戶的物流活動。
(二)物流活動環節(要素)有:物品的包裝、裝卸搬運、運輸、儲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1、包裝是指為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包裝分為工業包裝和商業包裝。
2、裝卸搬運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圍內,以改變物品的存放狀態和空間位置為主要內容的作業活動。它是物流的結合部,貫穿于物流的全過程,是連接儲運的紐帶。
3、運輸是指物體發生場所、空間位置移動的物流活動。運輸是物流的中心環節,它解決了物品在生產地點和需要地點之間的空間距離,創造出了商品的空間效用,滿足了社會需要。運輸的方式有鐵路、船舶、航空、管道等。
4、儲存是指在社會總生產過程中暫時處于停滯狀態的那一部分物品。儲存創造物品的時間效用,能保證流通和生產的順利進行。
5、流通加工是指商品在流通過程中,根據用戶要求,改變或部分改變商品的形態或包裝形式的一種生產性輔助加工活動。
6、配送是指按照用戶的訂貨要求,在物流據點進行分貨、配貨工作,并將配發的貨物送交收貨人的物流活動。配送離不開運輸,配送的目的是要做到收貨經濟,運輸過程更加方便,保持合理庫存,為用戶提供方便,降低缺貨危險,減少訂發貨費用。
7、物流信息是指與物流活動相關的信息,如反映物流各種活動內容的知識、資料、消息、情報、圖像、數據、文件等,物流信息一部分來自物流活動本身,另一部分則來自商品的交易活動和市場。
(三)現代物流的特征是與現代社會大生產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現代物流運作中,廣泛采用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體現了現代企業經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現代物流的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物流自動化、物流智能化、物流標準化、物流手段現代化、物流電子化、物流服務社會化、物流網絡化、物流可視化、物流信息化、物流快速反應化、物流集成化、物流國際化。
根據上述特征,我們應該將物流的物質資源、客戶資源、作業流程、操作規程、供應鏈、組織結構、運輸線路等實行最佳組合配置,達到物流成本最小化,現代物流最優化。
四、我國我省物流發展的現狀、應對策略與建議
中國加入WTO后,市場經濟游戲規則逐步完善,市場環境日益寬松、自由,買方市場業已形成,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零售企業、連鎖商業企業、超級市場、大賣場等逐漸主導市場。現代物流在日化、家電、通訊、汽車等領域的競爭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高速增長對現代物流的依賴程度與日俱增,從國家的高度深入系統地研究物流問題十分必要。一方面必須明確物流是一個產業,而且是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另一方面,物流又表現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的繼續,并且為了流通過程而繼續。
(一)我國我省物流產業發展已經取得初步成績的現狀令人鼓舞。
1、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物流的重要性已被充分認識到。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廣州等城市已經將物流作為一個整體(產業)編制發展規劃。主流媒體及機構對物流的研究熱情高漲,物流專業期刊與專業網站不斷增多。
2、第三方物流逐漸成長。第三方物流來源于傳統儲運企業、流通企業、生產企業或其他社會資本。
3、傳統儲運企業正在按照現代物流發展的要求調整和改變其經營觀念、業務模式和運作流程,進行轉型。對物流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4、現代物流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物流的充分發展,可以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有效遏制市場疲軟的狀態,防止國內經濟衰退。
5、物流總體服務水平在提高,企業物流成本生產降低,消費者從物流得到更多的實惠。交通、公路、水路、鐵路、民航、郵政、電信、海關等物流服務部門或物流服務有關部門紛紛推出了有利于生產、流通、消費的改革措施。鐵路提速、機票打折、郵件提速、高速公路開通、電子商務、連鎖、直銷……,由此形成網上購物、電話購物、電視購物、門到門配送等社區化、家庭化物流服務,消費者享受到更多的物流便利。
(二)針對我國與我省物流的現狀,筆者慎重向立法部門、政府職能部門、有關物流企業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1、制定明確的物流產業政策,盡快出臺《物流法》。
物流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屬于大力、優先發展的服務性、基礎性產業。國家、湖南省、長株潭應充分認識到物流的重要性,將物流作為一個整體產業納入編制發展規劃,應該在法律、稅收、市場監管、國家投資等方面對物流實行政策傾斜,營造適宜物流發展的宏觀環境。
2、進行科學的產業組織制度安排。要乘勢而上,適時地將電子商務引入物流領域。建議采用美國運輸部、日本運輸省等對物流進行統一綜合管理的政府機構設置方式。統一的制度安排用以保證國家對物流資源實行真正的優化配置。建議國家、湖南省、長株潭按照集成模式設置不同級別的物流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各種運輸方式,為綜合物流系統建立和運營打下制度基礎。
3、建立和完善“政府調節物流市場,物流市場引導企業物流運作”的物流運行機制。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一定程度的干預,政策指導、行政和法制強制、資源支持應該三管齊下。除了營造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外,政府必須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加強政策研究,積極推進物流發展的市場化進程,從政策體制法規方面提供保障,為物流企業參與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遇到困難的物流企業提供服務,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物流服務與管理體系。
4、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物流市場,適時地將電子商務引入物流領域,推動物流業開放、合并、聯合、合作及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政府應建立有效的物流運行機制,營造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推動物流業的對內、對外開放,促進物流企業之間的合并、聯合、合作,刺激第三方物流的發展。要進行制度和政策創新,解決物流基礎設施這一瓶頸問題。
5、全面、系統、深入地加大物流科研力度,改革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擴大對外交流,加強物流人才培養。國家級研究項目應支持和關注重大物流理論、物流實踐和物流技術課題。促進物流理論、實踐的發展和技術進步。電子商務和連鎖經營的發展,大型生產企業業務流程重組及第三方物流的發展,迎來更大的物流人才需求。只有培養大量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我國物流業才有可靠的人才基礎。
綜上所述,物流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一部分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與重視。吳邦國同志指出:“21世紀,現代企業應加強對現代物流業的認識,廣泛運用信息科技,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設施處理訂單管理、訂貨處理、倉儲管理、配送、貨運、送貨及客戶服務,同時利用專業知識、技能和人才,對傳統物流的功能進行整合、擴展以及提高,向系統化、集成化,并提供全套一條龍服務的現代物流業發展。”應該成為物流發展的指導方針。
注:本文獲"2007年湖南商務發展與改革"征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