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家快遞公司瓜分河北市場 競爭有望被規范?
2007-12-24 15: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快遞,加快了物流的速度,縮短了溝通的時間,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快遞業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據悉,經過討論和修改,我國快遞行業第一部服務標準——《快遞服務標準》已通過國家郵政局郵政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審查,將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它的實施代表中國快遞服務行業即將告別無標準的歷史。
據了解,即將實施的《快遞服務標準》主要對存在爭議的最低收費標準、限時服務、從業人員數量等進行了修改。
千軍萬馬,數百家企業競相“快遞”
據悉,截至2006年底,我國經營快遞業務的法人企業達2422個年業務收入300億元,收入增長率超過30%。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注冊的快遞企業至少300家,其中既有國有企業,又有國有控股的企業,還有已經進駐中國多年的國際快遞業巨頭USP、聯邦快遞、TNT、敦豪等,此外還有20多家全國連鎖的國內品牌如北京的宅急送、上海的申通、深圳的順風等。除了這些還有相當一大批作坊式的小公司,有的甚至是沒注冊過的夫妻店。
“千軍萬馬涌進這個行業無非是認為這個企業利潤豐厚,實際上由于這個行業一直缺乏一部扎實的法律,甚至連一個‘標準’都沒有,競爭紛亂而無序,利潤也沒有想像的那么高。”業內人士張斌說。
“最大的無序來自公司之間的相互壓價。”申通快遞石家莊分公司的負責人李青說。她表示,由于石油漲價,運輸業價格快速上漲;《勞動合同法》出臺后,人員成本也會增加,這都會導致整個快遞業成本的提高,但是在這種背景下卻看不到快遞價格上升的勢頭。你12元,他就能8元、6元,價格很亂,其結果就是競爭者越來越多,相互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一業內人士表示,即便是河北省郵政速遞局這樣的企業,其市場占有率也是逐年遞減的。
據悉,進入我省的USP、聯邦快遞、TNT、敦豪等國際巨頭因為具有國內快遞公司無法比擬的網絡資源和成熟經驗,掌握了絕大部分國際快件業務,價格高、利潤高,這是他們的特點。由于服務對象不同,這些企業基本上和國內民企構不成競爭。
省內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來自民企之間的任意殺價、砍價,二是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普遍存在的低質量服務。據悉,今年3.15投訴網共收到有關快遞的投訴3525宗,集中在服務態度、延誤、丟失、損毀等方面,約有90%以上沒有得到滿意處理和賠償,類似的投訴電話也經常打進河北省消協的投訴部。
“快遞”服務大家說
省內快遞業服務現狀到底如何,記者采訪了一些消費者,下面是他們的親身體會——
張女士:今年8月底,我從網上買了款書架,商家通過石家莊某物流公司從北京送到了石家莊,價錢倒是不貴,30多元,但是服務真是讓人氣憤。地址明明寫清楚送到新石南路,他們卻短信通知我去東二環附近的貨場提貨,我說去不了那么遠,他們就說把貨轉到建國路分店,我還想呢,服務還不錯。可是建國路那么長,到底在哪里呀?打服務電話詢問,一個東北口音的中年女聲回答不知道!終于找到地址后,好不容易把貨搬好,發現有兩張最長的板被摔裂了,說不好是物流的責任還是我自己的問題,誰讓自己沒驗貨呢。還好網上商家比較痛快地解決了板子調換的問題,否則又是“一場官司”。
正好那段時間有朋友匯材料給我,用的是敦豪的快遞,真不是我崇洋媚外,同樣是物流,敦豪的員工統一著裝,電話里的語言顯然也是經過培訓的,彬彬有禮,雖然還帶著石家莊本地口音,但聽上去都那么的親切。材料送到后,簽名都是電子的,當時就覺得,同是物流公司,差距咋就這么大呢?
吳女士:我在一家雜志社工作,每個月都要使用郵政快遞或宅急送給客戶傳送2次-3次文件,我覺得,就這兩家快遞公司的服務質量而言,還不錯,打完電話兩個小時內,肯定會有人來取信件,而且也沒有出現過文件遺失或收不到的情況,但郵政快遞收費比其他快遞公司要高很多,這有些難以接受。
“標準”能讓行業有所規范?
紛亂的行業競爭靠什么規范?法律、標準當然責無旁貸。
宅急送國內快遞事業部河北分公司副總經理吳衛華介紹,郵政行業雖然有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和1990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實施細則》,但是兩法對快遞行業都沒有細致的約束,而且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和當前的行業發展已經不適應,它們既無法保障快遞行業的良性發展也無法保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快遞服務標準》的出臺改變了以往無標準細則的空白,不僅保證了快遞公司的經營規模,業務量也有所保障。吳衛華認為,《標準》通過各種媒體征求國民的意見和建議,應該是站在人民切身利益的角度看問題的。
他認為,《標準》所表現出來的亮點還是不少的,首先是從業人員的資質,對從業人員考取物流師資格、學歷有了要求。其次在注冊資金上也設定了門檻,以前,夫妻倆租個門臉就能開公司,現在在石家莊要注冊開辦快遞公司,注冊資金最少要50萬。
在人員的配備上,《標準》要求公司最少要由15個人員以上構成,這樣就杜絕了兩個人就可以注冊的尷尬局面。
另一個亮點是要求注冊公司必須擔負起社會責任感,注意環境保護,要求封裝袋必須可再生;時效性方面也作出具體規定,要求同城快遞不能超過24小時,國內異地快遞不準超過72小時等。
仍有遺憾 需要不斷完善
吳衛華說,盡管《標準》亮點多多,但是還有一些遺憾,就是這個標準是推薦標準,并非強制性的。另外,里面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諸多方面享受的政策不同等等沒有明確說明,比如所用運輸車輛的差別待遇問題沒有在新標準中解決。他說,在國外,不管是民營快遞公司,還是國有快遞公司,其車輛的通行區域都是一致的,但是在國內卻不同,國有企業特權鮮明,民營車輛禁區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