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路運常識

疲勞駕駛緣何成行車殺手 開車預防疲勞有妙招

2007-12-23 4: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疲勞駕駛”是這個季節多發的交通違法行為,也是導致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省高速交警支隊一直把此種交通違法行為作為重點治理對象。但由于該交通違法行為取證難,因此治理難度大。   “疲勞駕駛”進入交通集中整治之列
  近日,公安部部署在全國高速公路開展兩個多月的“創建‘平安暢通高速’暨超速行駛違法行為專項整治活動”,河南省交警總隊也開展了為期兩個多月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動”,目的是通過專項整治,努力使交通秩序明顯好轉,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明顯減少。疲勞駕駛交通違法行為,也在這些集中整治之列。
  “在高速公路上,尤其是在夏末秋初的季節,疲勞駕駛在高速公路上比較常見,然而由于發現難,取證也難,所以治理起來難度較大,從它對社會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性上來講又相當巨大,所以列入了重點治理的對象。”高速交警介紹說。
  “疲勞駕駛”危害大
  為什么要對疲勞駕駛這一交通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省高速交隊相關人士向記者重點談了疲勞駕駛的危害。
  疲勞駕駛是駕駛員在駕駛車輛時,由于種種原因在生理或心理上產生疲勞而使人體機能失調,進而產生的身體疲乏和勞累,是一種極為常見的交通違法行為。有統計顯示,因疲勞駕駛而發生的交通事故,約占事故總數的10%至15%,被稱為“道路交通安全的‘禍’”。
  駕駛員疲勞時,聽覺和視覺敏銳度降低,破壞了眼睛的正常運轉狀態;操縱動作準確性下降,時常出現反常;駕駛錯誤和判斷錯誤增多。記者在鄭州至中牟雁鳴湖的普通公路上試驗在疲勞狀態下開車,發現反應能力迅速下降,兩次都險些與農用車相碰,如果在速度高的高速路上行駛,危險性更是顯而易見。
  疲勞駕駛形成的原因
  關于形成疲勞駕駛的原因,省高速交警支隊柳林大隊事故民警介紹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一是駕駛工作環境的特殊性所致。駕駛員的工作環境特殊,車內外都有刺激人體的因素。所以會使駕駛員情緒緊張,容易疲勞。
  二是駕駛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所致。在駕駛過程中,駕駛員需要關照的方面很多。由于車速快,來往車輛多,交通情況錯綜復雜等原因,駕駛員幾乎全身主要的器官都要承擔任務。此外駕車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情緒比較緊張,注意力要求高度集中。因此,長時間駕車更要消耗很大的精力與體力。三是駕駛員個體素質所致。駕駛員的技術水平也是影響駕車疲勞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技術熟練者會疲勞,而技術差的駕駛員或新駕駛員,駕駛途中多余動作,又離不開眼睛的監督,往往弄得滿頭大汗,更會很快疲勞不堪。
  四是受利益驅動所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運輸行業的經營管理體制由原先的國有專業運輸單位專營變成了現在的承包、掛靠、租賃及個體經營等多種經營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大部分運輸單位和企事業單位的貨運車輛的實際經營權都到了個人手中,在調動了個體積極性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弱化了安全管理,個體經營者在多拉快跑理念驅動下,難免踏入疲勞駕駛的雷區。
  五是特殊的道路環境所致。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高速公路發展迅猛,為廣大的交通參與人提供了優越的交通環境,但是由于高速公路路面平直,兩側景觀單調,對于駕駛員來說,缺乏復雜的路況信息影響和強有力的視覺沖擊,長時間地行駛在全封閉、單向行駛的路面上,就會造成疲勞和視神經的遲鈍,甚至打瞌睡。
  預防疲勞駕駛的有效方法
  其一是保證充足的睡眠、勞逸結合。據有關專家介紹,睡眠不足、睡眠障礙、睡眠規律改變是引起疲勞的主要原因,勞逸結合是保證駕駛員情緒飽滿、精力充沛的必要條件,也是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根據試驗得知,駕駛員一天駕駛超過10個小時以上的,如果睡眠不足4至5小時,則事故率最高。
  其二是行駛中兩眼不要老盯著公路的中心線。當感覺疲勞時,要適時將眼睛眺望遠方,調節一下座位和椅背、吃清淡食品、多喝點水。經常查看時速表防止超速,并與前面的車輛保持安全距離。
  其三是防止發生速率偏差,每當降低速度時都必須看清自己的時速表,配合當時的情況將速度保持在可控制之內,萬萬不可只憑感覺行事。
  其四是要提高駕駛技術。
  其五是要強化交通安全意識,始終繃緊“安全行車”這根弦。廣大駕駛員要時刻樹立安全觀念,積極參與交管部門組織的交通安全教育,認真學習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堅決摒棄那種“重經濟、輕安全”的思想,自覺遵守交通法規與操作規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