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歐元區最大進口來源國
2007-12-20 13: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歐盟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首次取代英國成為歐元區第一大進口來源國。業內人士指出,在歐元區經濟受到次貸危機和高油價沖擊,并且面臨下行風險,中國對歐元區出口持續增長可能引發更多的貿易摩擦,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擴大從中國進口的同時,歐盟對中國的出口也在快速增長。專家表示,在雙邊經貿良性迅猛發展的情況下,中歐雙方應著眼長遠,堅持通過對話與合作來處理雙邊貿易中的問題和摩擦。
對華出口成新增長點
據統計,今年1至9月份,歐元區13國從中國進口同比增長20%,達1237億歐元。同期英國對歐元區的出口下降2%,至1223億歐元。
數據還顯示,由于歐元對美元大幅升值,今年前9個月,歐元區對美國的出口同比下降了2%,至1457億歐元;歐元區從美國的進口增長了1%,達976億歐元。
在對美出口疲軟的同時,中國市場則成為了歐盟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對華出口也在快速增長,今年前9個月對華出口同比增長了13%。也正因如此,在美元持續貶值、歐元不斷升值的不利形勢下,歐元區的出口并未受到顯著影響。
在上月底舉行的第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表示,中國政府重視歐盟在貿易平衡問題上的關切,并且已經并將繼續采取多項擴大進口措施,促使雙邊貿易趨向平衡。如今,這些政策的效果已逐步顯現,歐盟對華出口連續兩年增速超過20%,遠高于歐盟總出口15%的增速。
對話與合作才是主流
在中歐貿易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潛在的不和諧因素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特別是在當前歐洲經濟面臨增長放緩的不利局面下,來自內部的貿易保護主義壓力有日趨抬頭的傾向。
在前不久的中歐峰會期間,中歐貿易和人民幣匯率就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歐盟方面甚至專門派出了歐元集團主席容克、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以及歐盟委員會經濟與貨幣事務委員阿爾穆尼亞的“貨幣事務三人組”來華,可見歐方對匯率問題的關注。在與溫家寶總理會晤期間,容克就表示,希望看到人民幣匯率更具靈活性,這將有利于緩解中歐貿易不平衡,防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業內人士分析說,歐元區之所以在人民幣問題上愈加“敏感”,很大程度上是緣于人民幣對歐元的走軟。盡管人民幣一直在升值,但由于美元持續下跌,人民幣對歐元在實際上出現了貶值,這也使得歐洲一些人士有借口指責中國利用“匯率優勢”賺取貿易順差。
不過專家也明確指出,人民幣對歐元貶值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在于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在于美元急劇貶值,寄望通過人民幣升值來解決歐元升值的問題不現實。而且,人民幣過快升值對中歐雙方都不利,在歐元區通脹率已升至2002年來最高水平的情況下,人民幣大幅升值只會進一步通過進口渠道加劇歐洲的通脹壓力。
溫家寶總理上個月也再次強調,美元近期的大幅貶值才是歐元升值的主要原因,當然,中國還會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實現資本項下可兌換。
可喜的是,在處理雙邊經貿摩擦問題上,中歐雙方的共識在不斷增強,特別是在前不久的中歐峰會之后。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表示,歐盟將堅持通過對話與合作處理歐中經貿關系。而在今年6月,中歐雙方還建立了擴大歐盟對華出口、改善貿易平衡狀況對話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