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南區域物流提速快跑
2007-12-19 13: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個月前,一場匯聚北京豐臺、石景山、大興、房山和門頭溝五大城區負責人和相關專家的“首屆首都西南區域經濟發展論壇”在京舉行。盡管公司業務繁忙,但魏先生還 是決定參加11月16日的這個論壇。 魏先生是豐臺亦莊開發區一家民營物流公司的老總,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停滯不前的業務量讓他倍感焦急。“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大量比賽器材、體育用品的運送、儲存,甚至是旅游、娛樂、餐飲等活動,都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奧運物流市場。按預計,有關的比賽器材、商品、廢棄物的物流需求總量能達到432億元。而北京的多家物流企業可以從中獲益,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也可借此穩固根基。”電話里,在物流市場打拼了五六年的魏先生告訴記者,“然而,僅憑豐臺區的這些物流企業,勢單力薄,很難參與競爭。我心里很著急。”
而他主動參與論壇,還有一個原因。自10月初,不斷有人呼吁,北京市的西南五城區要進行資源整合,特別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因此,這次論壇被業內人士視為西南五城區要聯合發展的最明顯信號。此前,由于重工業逐步遷出,北京西南區域工業在北京市的比重進一步下降。統計顯示,第三產業在西南區域的比重只有10%%。因此,聯合發展,對于瞄準奧運商機的魏先生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還有一個背景不得不提——即將過去的2007年,物流業開始成為北京新的經濟增長點。“北京物流業將因為奧運會而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同時獲得豐厚的利潤回報、迅猛的增長勢頭和龐大的市場潛力,吸引更多國外企業的目光。那么,我們本土企業的出路在哪,尤其是民營企業,希望在能得到一些啟示。”魏先生說。
但是,奧運蛋糕究竟有多大?“從全國來看,物流業的利潤空間也較大。一方面,國內企業在產品整個生產銷售過程中,僅有5%%的時間用于加工和制造,其余均為儲存、裝卸、等待加工和運輸。其中,產品直接帶動成本所占比例不到總成本的10%%,而儲存、運輸支出的費用卻占到40%%,企業的流動資金有3/4是被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所占用,物流業挖潛空間很大。”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據統計,國內流通費用占GDP的20%%,而發達國家只有10%%。照此計算,中國物流業每年有1萬億元的利潤空間。
據相關機構提供的物流業投資報告,未來物流需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規模將越來越大,預測到2010年,中國物流行業的產值將達到12000億元,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總體物流需求約為2760億元人民幣。
正因如此,北京西南的五大區域——豐臺、石景山、大興、房山和門頭溝決定聯手,促進優勢互補,并迅速囤積力量,發展各自的分銷和運輸網絡。目前,豐臺不僅有龐大的物流業基礎,而且正在通過聯合其他西南區域,穩坐北京物流老大的交椅。
在魏先生看來,京西南城區發展物流商貿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基本上就是,南北交通的地理優勢,全方位、立體的交通網絡,使西南區域成為連接中原、華北、華東地區,輻射華南、西北、西南地區的陸路交通樞紐。”他說。
對于專家來說,“正是這種北京南北交通咽喉的地理優勢,造就了西南城區物流商貿業的快速發展”。目前,豐臺境內的汽車、服裝、花卉、圖書、醫藥、建材、農副產品等商品市場,在北京同類商品配送交易中占核心和主導地位,110余個商品交易市場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6億元。據介紹,法國家樂福、荷蘭萬客隆、泰國正大集團易初蓮花、法國歐尚、樂華梅蘭等國際著名商業企業已先后落戶豐臺,使豐臺成為北京市商貿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而這一切,都為西南區域物流的發展打下根基。
據了解,隨著新規劃明確把房山劃入“西部發展帶”,并在良鄉建設新城,房山區為配合豐臺物流的發展,也加快物流建設。“從區域產業來看,良鄉是北京市規劃的四個物流中心之一。目前,4.8平方公里的物流基地正在建設。”在業內人士看來,“五區域的聯合,意味著在豐臺物流的輻射下,西南區域物流正在加速快跑。”
與此同時,“作為和北京市中心城區距離最近的區域,大興處于京津冀增長極的要地,是北京面向環渤海經濟圈的橋頭堡。”大興區相關部門人士在接受采訪時也認為,大興將成為承接區域經濟中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重要節點。
龍頭的帶動效應,也正在顯現。記者從豐臺科技園獲悉,圍繞現代物流商貿區和總部經濟聚集區的定位,豐臺區已經提出以首都西南物流中心為核心,將麗澤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大紅門特色商業街、綠色生態居住區、特色文化旅游區等五大區域聯合起來,編制共同發展高新技術、教育、貿易、房地產業和旅游五大產業的建設規劃,并籌劃借北京南站改擴建之契機,打造新的“北京南站經濟圈”。
與此同時,在石景山區,眾多制造企業也將目光投向物流業。其中就包括了首鋼的物流分公司。在專家看來,該區域的物流業與制造業的關系更為緊密。“首先從貿易和原材料供應的運輸入手,不斷擴大業務范圍,通過向北京、華北地區用戶提供靈活、快捷的個性化服務,取得競爭優勢,同時不斷開發社會物流資源,建立穩定的物流運輸網絡,朝著第三方物流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