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平:留寸頭的極品女人
2007-12-19 2: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一次全國性的大型會議上,中國國家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曾說過:“中國物流界要多有幾個‘寸平’就好了。” 寸平是何許人也?丁會長何出此言?
寸平,一位美貌與智慧兼備的時代女性;一顆物流界璀璨的明星;一個屢創第一的傳奇秘書長……
日前,在寸平那間接待過無數政界、商界名人的辦公室,記者有幸采訪了這位物流界的明星人物。
尋夢廣東:至今感恩格力
寸平的父親是江蘇人,一位南下的老革命,母親是云南傣族人。1989年云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分配到云南省外經貿工作,從考取大學到工作分配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前途似錦。
是沿著父母的安排過一種穩定的生活?還是敢為人先、積極探索一條不同尋常的人生之路?
寸平沒有猶豫,她認為自己是一個可以做大事的人,而不能在父母的庇護下過一輩子!當記者問到為什么會選擇離家那么遠時,寸平告訴記者,因為我不想靠父母,如果我在家鄉工作,別人知道我父母的身份,就會有意關照我,即使是我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績,也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沾了父母的光。
寸平放棄了安逸的生活,只身來到了廣東珠海。那時正碰上鬧學潮,一個從外地來的大學生要想找工作很不容易,很多次,寸平都被誤認為是學運分子,不敢要她。雖然面對重重困難,但是寸平并沒有想要走回頭路,那些日子,寸平從事過很多職業,賣過大餅、干過雜活,當過服務生,做過設計、還做過店面經理、銷售代表、區委秘書等。但是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短短幾年之后,她就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社會資源,開始自行創業,創立了平怡中外商展公司、“珠海之窗”網絡信息平臺、 “零壹數據家政公司”等……寸平說她喜歡廣東,廣東人的務實、開明、低調,勤奮,與傣家人的淳樸真誠的個性十分吻合。20世紀90年代初,在廣東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她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舞臺。
回憶起當初到廣東闖蕩的那段日子,寸平感觸最深的不是剛來粵時的艱難挫折,也不是后來事業有成后的風光,最讓寸平銘記并感恩在心的是在格力的那段日子。
寸平在區政府做秘書期間,認識了時任格力董事長的冼文先生,他看中了寸平敢想敢做的氣質,極力邀請她到格力工作,正好這時候寸平區政府秘書工作已經很熟練了,她也想接受新的挑戰,于是接受格力的邀請,并主動要求從銷售代表做起。就這樣,寸平來到了格力商務事業部做推銷工作,每日早出晚歸,大街小巷、繁華鬧市、公司商戶,沒有她不在的身影。她工作的熱情、工作的態度、執著的追求,輝煌的業績當時已無人可比。她的敬業精神不僅感動了員工,也感動了客戶,訂單向雪花紛紛飄來,銷售業績直線上升,創實效之最。
寸平用一顆感恩之心迎接生命里每一次風雨的洗禮,在風雨中體會人生的各種滋味。雖然離開了格力,但是她常說:“非常感謝格力公司,是它培養了我。首先,感謝格力公司提供的磨礪平臺,才有我這樣的成長經歷和今天的豐厚收獲。其次,感謝作為格力集團代表去參加廣交會,這樣才有可能找到我人生另一半的他。另外,我和老公創業的第一筆資金也是在格力股票支持的。”
投身物流:初顯磁場效應
2005年,寸平受朋友邀請加入中山物流協會并擔任常務副秘書長,開始接觸到物流業。中國物流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使她對物流以及物流協會的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年后,她因為出色的工作業績被廣州物流協會聘為副秘書長。
廣州物流協會是全國首家市場化運作的物流協會,從秘書長到各位領導班子成員都是社會招聘的,每個人的工作能力都展示出最強的一面。寸平在這個團隊里,每天都能感覺到快樂和活力。她說:“我們結合國際和國內的先進協會組織經驗,制定了一套適合廣州物流協會發展的方針,各部門獨立核算,提倡多勞多得的公平分配原則。任何事情面前,大家總是同心協力,因此,短短一年時間就將協會各項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了。”
自從進入廣州物流協會,寸平經常走訪各省市的物流業協會,寸平認為做好物流協會的工作,要靠領軍人物的開拓精神和各省市協會組織的全面聯盟。寸平認為各省市的物流協會應該走聯合的道路,要打破區域的分割,更大限度地拓寬協會發展的空間,進一步帶來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集聚,促進區域經濟多種產業的發展。
憑借獨特的人格魅力,寸平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物流協會和優秀的物流企業。天津、上海、武漢、成都、大連等地的物流協會與廣州物流協會形成了聯動合作的伙伴關系;格力、紅塔、中外運等相繼加入了廣州物流協會……
事實上,雖然進入物流行業只有一年多時間,但在這一年的接觸中,寸平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行業的特有魅力。
在她看來,一群衣著簡單、樸實憨厚的人們每天都在上演著近乎天方夜譚的故事。與此同時,在不可思議背后,寸平也看到了這個行業里的太多問題。
或許,正是因為物流行業展示的這些機遇與困惑讓寸平激情勃發,她對記者表示,自己前半輩子接觸過很多行業,而且每個行業都做的有聲有色,但是,她下半輩子不準備轉行了,就在物流界了。她說:“17年來我成功轉型過好多次,但只有物流業讓我感覺到充實和挑戰。換句話說,物流業讓我找到了下半生的奮斗目標,我永遠不會后悔這一選擇。”
敢為人先:填補行業空白
對中國大部分民眾來說,物流還是個新名詞。
物流行業急需一個平臺來普及物流知識、宣傳政府對于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規劃政策、反映中國近幾年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同時更好地宣傳業內知名企業,引導物流企業快速的發展壯大。物流行業急需寸平這樣的人來挑大梁、來開創先河。
剛到廣州物流協會上任的第一件事,寸平就參與策劃組織拍攝了一部大型記錄片《物流改變中國》,反映這些年廣東物流業和物流企業的發展歷程。這部記錄片在南方電視臺播出后,在業內引起很大的轟動。
從2007年9月23日起,由寸平擔任執行總監的《物流中國》電視欄目在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首播,并在以后的每周日下午6:15黃金時段播出。該欄目主要通過記錄中國物流業的現實狀態、情景,充分關注中國物流業發展,展示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的現狀,解讀物流中國的問題和前景,感受中國物流人的頑強和希望,并以專業分析的眼光透視現代物流發展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以恢弘的手法譜寫現代物流的詩篇。寸平說,廣州物流協會期望通過電視媒體,打造物流業的“焦點訪談”,將這個電視節目推向全國,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和關注中國物流業。
寸平還告訴記者,現在她正在籌拍第二部物流記錄片——《走進長三角》,主要針對長三角地區的物流業。據了解,很多政府官員和業內人士已經表示看好這部記錄片,廣州物流協會也得到了所有長三角大型物流企業的支持。“如果成功,我們也會接著拍攝系列物流記錄片,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物流業。”寸平自信地說。
除了致力打造電視媒體,畢業于云南大學中文系的寸平,還是《物流與供應鏈》雜志社的社長,這本由上海、天津、廣州、武漢、寧波、大連、成都等物流協會主辦,云南、山東、內蒙古、黑龍江、杭州等物流協會協辦的雜志,在寸平的領導下,已經成為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權威期刊。寸平說,這本雜志凝聚的不只是她一個人的心血,更多的是這些同行業協會對物流業的共同希冀。她對《物流與供應鏈》的前景信心十足,她說,雜志下半年的目標是進入全國物流業雜志的前三名,今后將把雜志打造到全國物流業的“參考消息”,構架中國物流業通向國際市場的文化后盾。
大愛人生:鑄就精品女人
在常人眼里,事業成功的女人大多要以犧牲家庭幸福做為代價,但是在寸平這里,這個“定論”卻注定是要被打破的。雖然結婚15年,雖然分隔兩地,但是寸平和她先生的感情還是像在度蜜月一樣。
最近這三年,寸平在廣州拼搏,先生在上海發展。雖然人在兩地,事業上各有成就,但他們的婚姻一如熱戀,美滿幸福。談及婚姻,寸平笑言:“我的老公太優秀了,讓我對婚姻百分百滿意。我們是相愛的伴侶,也是親密的知己,生活和事業都很合拍。
記者很好奇他們是如何保持婚姻生活的和諧與激情的,對此,寸平拋出了一段飽含哲理的言論:“我和老公的關系是四重身份:首先,我們是摯友,只有朋摯友,才能夠在對方面前袒露心扉,講真心話,才能夠理解對方;其次,我們是搭檔,只有搭檔才能齊頭并進,共同分擔事業上的風風雨雨;再次,我們是情人,只有情人才能永葆激情;最后,我們才是夫妻,相濡以沫,不離不棄。這些年來,這四重關系的不斷變化演繹出我們精彩的生活,時而激情、時而浪漫、時而溫馨。”談起老公,寸平的臉上洋溢著女性的溫柔,這個時候,你很難把眼前這個“幸福的小女人”與物流界叱詫風云的明星人物聯系起來。
寸平有著一顆善良的母愛之心。早在擔任珠海民營商會的副會長的時候,寸平就發動組織了一批企業家贊助貧困地區孩子上學,自己更是帶頭一次就負擔了近10個孩子的學習費用,這以后,寸平又陸續贊助更多的孩子,這樣,寸平夫婦在甘肅和青海先后贊助了20多個品學兼優的孩子,負擔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的全部學費。
有人說,40歲左右的女人,閱歷豐富,成熟穩重,懂生活,重感情,是精品中的極品!這句話用在寸平身上恰如其分。
極品女人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在人們眼里,經歷風雨的她沒有被歲月銷蝕容顏,相反,她熱情洋溢,活力四射,美麗更勝當年。在她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快樂、自信、充滿激情的氣質女性;看到了一個有博愛精神、有社會公益心的極品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