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從紡企看加工貿易調整的影響

2007-12-17 12: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個緩解順差的貿易政策出臺。2007年7月2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2007年第44號公告,公告《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主要內容為:對開展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業務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即企業開展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在合同備案時,須繳納臺賬保證金;企業在規定期限內加工成品出口并辦理核銷結案手續后,保證金及利息予以退還。企業按照海關管理類別繳納臺賬保證金。A類和B類企業繳納50%的保證金;C類企業繳納按全部保稅進口料件應繳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之和100%計征保證金。 
  也許下半年相關政策還將一一出爐,但順差與轉型永遠是其中的關鍵詞。在本期,國際貿易研究院趙玉敏、中信證券李鑫、申銀萬國袁宜對這兩個關鍵詞進行了解讀。
  詮釋企業轉型 
  《進出口經理人》:加工貿易新政對調整的幾類行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紡織行業也在被調整之列,但其行業利潤率反而上升了,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趙玉敏:此次政策調整是針對兩高一資和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行業。我覺得,對兩高一資行業的限制是一種長期的政策方向,而對于容易引起貿易摩擦而設置的規定是一種動態的調整。比如將來有其它產品引起貿易摩擦比較多,那么它可能也會被納入到《目錄》中。 
  紡織行業屬于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行業,也是順差比較大的行業,肯定要調整,但調整的力度不是很大。因為外部現在已經對我國紡織行業設置了很多障礙,如中美紡織品貿易協議和中國歐盟紡織品貿易協議。所以政府就沒有再從國內再進一步擠壓這個行業。 
  李鑫:對任何一個行業實際影響都不會很大。但被限制的這些行業如果企業還要再新建或者擴張,一些部門在審批時肯定都會考慮到政策的導向,我覺得這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進出口經理人》: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對企業經營層面有影響,請你簡單解釋一下。企業用什么辦法來規避這方面的影響? 
  李鑫:繳納臺賬保證金占用了企業流動資金,損失了保證金利息一年期定期利息減活期利息部分,實際影響并不大,尤其對資金狀況良好的企業來說。比如像魏橋、魯泰、孚日,因為他們大量的燃料是要進口的,所以也被劃為加工貿易。由于這些企業現金流一般比較充沛,《目錄》并不會對其產生很大影響。而且事實上很多企業即使存款基本也是活期的,可能利息方面就沒有損失,只是占用了一些資金。 
  在規避影響方面,我覺得企業可以在財務方面保守一些。 
  袁宜:保證金臺賬制度帶來的財務成本的上升是有限的。但這個制度體現了政府貿易政策的導向,向企業傳遞了政府希望貿易結構升級,政府會不斷出臺新政策來調節企業的商品結構和產業結構這樣的信息,也就是政府希望引導企業自主地去推動這種調整。 
  《進出口經理人》:無論出口退稅新政,還是加工貿易新政,企業的根本出路在于轉型。請問企業該怎么理解轉型? 
  趙玉敏:理論上說,企業有多項選擇。一是可以轉嫁成本,上游轉到下游,或轉到進口商、消費者,有定價話語權的行業可以這樣做。
  二是對產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比方說一個企業原來生產一般毛巾,現在生產絲光毛巾。三是可以降低水電管理、人工管理、采購原料,以及物流方面的成本,優化供應鏈、品牌、營銷網絡等。四是投資新興行業,紡織行業很多企業就轉產了。比如,江蘇陽光是我國大的出口企業,原來生產高檔面料,現在投資太陽能新能源領域;雅戈爾投資證券;紅豆襯衫投資摩托車、房地產。這些企業覺得原來的傳統行業,現在發展空間小了,市場競爭激烈了,優惠政策逐漸取消了,那么就向其它新興的行業拓展。這樣,企業的發展又有了一個新的增長點,當然核心業務可能還是紡織業,但多元化了。另外,企業可以到中西部地區或是國外設廠。 
  企業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傳統行業必須創新,一方面是在本行業創新,搞差異化戰略;另一方面是在行業之外,投資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出于國家利益的整體考慮出臺《目錄》,行業的發展會受到影響。但企業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出路。 
  我覺得企業在經營中隨時會面臨各種各樣市場風險、政策風險。企業家如果保持一種創新的意識,隨時判斷市場的機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這些風險。 
  《進出口經理人》:傳統行業企業投資新興行業,這是不是一個普遍現象?紡織行業企業這種情況是否很多? 
  李鑫:現在我國傳統行業有很多企業投資房地產等新興產業。中國企業大集團基本都是多元化的。當然可能紡織類的企業資金流比較充足,而且他們本身在當地有非常深的政府背景,基本上都是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比如雅戈爾、江蘇陽光、鄂爾多斯、盧泰等都是當地數一數二的企業。這些企業本身有資金,然后政府肯定要扶持這些大企業,那就有可能會給他們一些地,他們就可能開發房地產。 
  但并不是說他們不看好紡織業或不準備在紡織業發展了。比如雅戈爾投資一些股權,包括中信證券和寧波商業銀行,不是說雅戈爾當時就認為證券和銀行會有這么好的前景,初衷只是希望在金融方面有一些投資,以便拓展企業自身的資本平臺。 
  紡織企業多元化,一方面投資房地產的比較多;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當地的一些資源,比如鄂爾多斯利用煤(內蒙古是比山西還要大的煤礦大。。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些企業本身做紡織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像鄂爾多斯是羊絨業的絕對龍頭,雅戈爾是服裝業的絕對龍頭,而且他們在主業上發展還是非常好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多元化以后,還會用多元化賺的錢來反哺自身的紡織和服裝業。 
  《進出口經理人》:此次政策調整對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實施了差別政策,是為了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梯度轉移。但為什么有的沿海企業轉移的方向并不是中西部而是東南亞國家? 
  趙玉敏:企業要根據自己特定的產品、市場目標做選擇。國家如果在中西部地區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可能企業就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了,但如果中西部條件不足,情況就不同了。打個比方,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產煤國,但目前我國北方煤的開采成本、運輸成本都在提高。那么,讓南方使用北方的煤還不如直接從澳大利亞、印度等國進口煤更經濟。在這個問題上,企業覺得怎么更有利就會怎么去做。 
  廣東沿海那邊,去往內地的交通還不如去往東南亞國家的交通方便,水路可能成本要低一些,特別是大噸位的貨物,內地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要考慮進去。
 而且那邊可能離國際市場更近一些。我覺得應該鼓勵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選擇。  
  李鑫:雅戈爾可能很有代表性,一開始也是追求國際化。但目前雅戈爾國際化的步伐在放慢,而更加重視國內市場。 
  國內消費市場的增長在全球是排前幾位的,國外很多品牌都在涌進中國,雅戈爾認為自己在國內市場的潛力遠遠沒有釋放。我覺得看重國內消費市場是非常對的。一方面是因為國家的政策,再一方面就是出口本身的基數也越來越大,不可能期望每年的出口都有20%以上的增長,我國出口是會降下來的,但是國內消費市場反而可能會從10%多升到20%多。 
  很多企業像孚日、魯泰也都看好國內消費市場。因為企業在沒有成熟的時候,盲目地介入國際市場(當然不是說去做貼牌而是以自己的品牌介入),那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企業在國內的品牌和渠道都沒有得到大家認可,你怎么能夠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呢。所以我覺得國際市場是要慢慢嘗試,但現在很多企業應該不會設立一個很高的目標去開拓國際市場。而且,我覺得如果中國往海外轉移肯定是在往西部轉移之后才會發生。 
  《進出口經理人》:中國現在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印度、越南,包括中國中西部,會不會取代東部這些比較好的省市? 
  李鑫:企業往中西部轉移只是有這個可能性,是一個趨勢,但可能速度沒那么快。比如雅戈爾在重慶建了一個廠,但至今其貢獻的利潤、產能都不大。 
  雖然我國工資成本在上升,但紡織行業機械化程度也在提高。從2001年到現在,從業人員的人數每年才增加3%~5%。但紡織行業的規模、銷售收入、利潤都是20%以上的增長,相對于整個行業的增勢來說,用工人數實際上是在下降。而且,轉移不是說簡單勞動力成本的比較,還有當地的一些硬件設施、人員素質等的比較。 
  《進出口經理人》:假如企業真的在中西部地區設廠,在三五年之后,是否這些地區也會限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企業有這方面的顧慮,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袁宜:我個人認為,限制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是一個趨勢,從長遠來看,中西部地區終將受到這個趨勢的影響。企業應該從一個比較長遠的角度來判斷生產的產品是否有競爭力,也就是這個產品的附加值是否足夠的高,是否能夠承擔人民幣的升值,承擔要素價格的調整。把生產從東部移到西部,這僅僅是一種策略上的權宜之計。
  正解貿易順差 
  《進出口經理人》: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新政的實施對緩解貿易順差效果如何,我國下半年貿易將會有怎樣的走勢?具體到紡織行業,情況怎樣? 
  趙玉敏:從供需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能力過剩,有很強的出口沖動,國外進口市場對中國產品需求依然很旺,F在國際上通貨膨脹的預期在慢慢上升,如果通貨膨脹趨高,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會更大,因為國外發達國家需要用中國便宜的產品去降低他們國家國內的通脹率。所以,我覺得這些政策對貿易形勢有影響,但影響相對有限。 
  2007年下半年,順差會依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李鑫:這些政策只是產生了幾個小波浪。
  即使出口退稅率下調到零,中國的紡織品還是有議價能力的,能實現出口價格的不斷上升,降低出口退稅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這就是為什么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率下調以來,紡織行業的利潤率反而在上升。 
  而且,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國際優勢地位非常明顯,如2006年印度和越南出口額不到300億美元,我國1400多億美元。 
  《進出口經理人》:緩解貿易順差的政策一個接一個出臺,但好像效果并沒有那么明顯。在當前貿易摩擦這么大的情況下,我國如何疏解這種困境? 
  袁宜:貿易順差為什么產生,一是人民幣名義匯率太低,所以人民幣名義匯率要升值。二是國內要素價格太低,應該讓要素成本合理化。這已經在國內政界、學界達成共識。當然,最終是把我國出口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提升,由此完成貿易結構的升級。 
  但必須要考慮到國內企業對于匯率變化的承受能力,如果在短期內就升值10%~20%,可能企業來不及調整。同時,也要考慮到國內居民對物價變動的承受能力,如果要素價格大幅度的調升,國內居民和企業對物價的承受能力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挑戰,特別是在我國通貨膨脹已經有所抬頭的情況下。所以,匯率升值和要素價格提升應是穩步向前推進。 
  《進出口經理人》:《目錄》的出臺是為了緩解順差。但存在即合理,是否我國當前的貿易順差也是一種必然? 
  袁宜:從一個比較長期的角度來看,貿易順差和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有關。比方說,一個30歲左右的青壯年,他肯定不會把自己當月的所有收入全都消費掉,他要養老,還有子女未來的教育等。那么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也有年輕和年老的區別,這要看人口負擔比(需要負擔的人口與就業人口之比)。 
  目前我國人口負擔比處在歷史的低位,而且還在一個不斷往下的過程當中,大約在2010年前后達到最低點,然后會有一個反復的上升,可能要在2020~2030年以后才會有一個加速的上升。也就是說,目前我國人口結構相對是年輕的,那么就整個國民經濟來說,它的收入應該是大于當前消費的,而收入大于消費的這個部分,構成了國民儲蓄。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國民儲蓄有兩個用途,投資和凈出口。當前我國的投資增長速度已經被中央認為是偏快,在進行一定程度的遏制,所以要再靠投資增長來消化國民儲蓄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儲蓄另一個出口是凈出口(順差)。可以說,這部分順差是我國國民在海外儲蓄的養老金。未來當我國人口負擔比顯著上升的時候,會通過貿易逆差的形式來動用這筆養老金。因此,有一定的貿易順差是完全合理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