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開發"好"字當先 封關運作今滿兩年
2007-12-14 18: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東方網12月10日消息:兩年前的今天,世界的眼光聚焦東方:中國第一個保稅港區,上海第一座深水碼頭在洋山封關運作;兩年后的今天,世界依然關注東方:不僅僅為洋山港的“中國速度”而驚奇,更為這片熱土的深刻變化而興奮。集裝箱水水中轉占據半壁江山,港區特色物流漸成氣候,綠色工程引來鳥飛魚躍,洋山保稅港區振奮精神、敢闖敢試,正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好字當先、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之路。
走出黃浦江,跨過長江口,洋山深水港的開港運營讓期待中的“海洋時代”如期而至,也讓上海港的發展順風滿帆。去年,投入運營才一年的洋山港一期碼頭就突破設計能力,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近230萬標準箱。隨著去年年底洋山港區二期工程的建成投產,目前洋山港已形成了9個大型深水集裝箱泊位,碼頭岸線長達3000米的生產規模。預計今年洋山一、二期碼頭累計吞吐集裝箱將達到600萬標準箱,靠泊船舶超過7000艘次。在洋山港的推動下,今年整個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也將再上一層樓,全年預計可達2600萬標準箱,在全球集裝箱吞吐大港中繼續保持領先。
洋山的發展一日千里,但速度并不是洋山人最大的驕傲。洋山保稅港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載養表示,作為全國首個保稅港區,洋山要力爭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上做出表率。洋山的發展不應該是簡單的集裝箱數量的疊加,更應該在完善和開拓區域功能、協調生態和經濟效益、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面著力突破。
“好字當先”的洋山保稅港區首先向質量要效益。今年5月19日,負責洋山碼頭運營的盛東公司一舉刷新了每小時裝卸集裝箱量以及橋吊單機最高裝卸效率的兩項世界紀錄,標志著洋山港已完全實現成熟運作的目標。與此同時,洋山港的樞紐地位也在航運結構調整中愈發凸現。今年全年,洋山港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將突破50%,國際集裝箱中轉比例有望達到15%,此舉打破了上海港長期以來依靠陸路運輸的交通瓶頸,不僅“解放”了東海大橋,也讓洋山港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大大提高。截至上月,保稅港區已有超過50家中外知名物流、加工、商貿服務型企業注冊落戶,其中不乏馬士基物流、達飛物流、中儲物流等行業領軍企業。這些巨頭的入駐將航運物流供應鏈移植到洋山,在提升保稅港現代服務業能級的同時,也使洋山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的能力日益突出。目前,從洋山海關轉關的貨物已遍及全國20個直屬關,109個隸屬關區,覆蓋地區包括南京、杭州、武漢、長沙、成都、重慶等地。
打造綠色大港,建設生態文明也是洋山港“好字當先”戰略的生動寫照。據悉,洋山港一、二期工程的環保預算總投入達到2.1億元。從2004年起,有關部門每年向洋山海域投放大量的魚苗蟹種,以保持洋山地區良好的海洋環境。3年多來,累計投放大黃魚1202萬尾、黑鯛227萬尾、對蝦6428萬只、青蟹91萬只、梭子蟹1576萬只,共計3.14億尾左右。同時,在每年5月至6月的魚類產卵期,洋山建設者也盡量減少海上作業,給“魚媽媽”創造一個相對安靜的“育嬰”環境。如今,巨輪側畔海鳥競飛已是洋山港的一大亮點。而今后,每一家進駐洋山保稅港區的企業都必須滿足相關能耗水耗指標,否則經濟產出再誘人也只能吃“閉門羹”。
立足長遠目標,塑造百年大港,洋山保稅港區“好字當先”戰略更體現在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的統籌兼顧中。港區開發注重招商引資,但引進什么樣的企業,吸引什么樣的資本卻大有講究。“洋山港開發就是要起點高、門檻嚴,哪怕眼前發展速度緩一緩,也不能濫竽充數、遺患日后!睋,洋山保稅港區在引資時優先選擇的是那些母公司為世界500強,從事物流產業超過10年的企業,而且規定投資強度每畝土地不能少于150萬元,自有資金不能低于注冊資金的30%。有了高標準的開發起點,洋山保稅港區的功能定位也越發清晰。目前,一份《洋山保稅港區物流產業發展和物流功能集聚研究》已制定完成。未來,洋山港將加快引進龍頭型保稅物流項目、延伸物流產業鏈,成為亞太地區保稅物流和高端增值物流的重要基地,并將在離岸業務及航空保稅業務方面作出嘗試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