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國際化:壓力下突圍
2007-12-14 18: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林昊天
在過去的幾年,我們面對的幾乎都是國際物流巨頭的本土化、或者說“中國化”,而本土物流企業則在國內市場的征戰壓力也越來越大。
“國際化將是中國大型物流企業關注的一個焦點。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將加快國際化步伐。”中遠物流公司總經理葉偉龍對本報記者說。
“我們的實力還沒有被認識,我們的網絡并不啻于那些國內一流的公路運輸企業。”在物流企業家年會上,深圳祥樂物流董事長黃曉東似乎更急于推銷自己的企業。
不過,這種忙不迭的自我推銷,在2007年的整個中國物流市場,相對于另一種聲音,卻顯的那么微弱。
似乎是一夜間的事情,中國的主流媒體:央視、新浪、MSN、《新周刊》、《經濟觀察報》等布滿UPS、DHL、FedEx的廣告。在上海、廣州、成都,TNT的廣告甚至出現在人們短信、電郵等里面。
當2006年,FedEx透露中國中小客戶已成其主力追求的客戶群時;當不久前,FedEx悄然降低國內快遞價時。國內物流企業不得不相信,在本土作戰上,我們正在越陷越深。
“2008年,國際化將是中國大型物流企業關注的一個焦點。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將加快國際化步伐。”中遠物流公司總經理葉偉龍對本報記者說。
動脈管競賽
國際化是中國物流產業升級過程中的必然趨勢。
“世界正在變成一個地球村,全球經濟一體化必然要求:作為經濟脈管的現代物流業,要謀求長遠發展,必須向國際看齊,并完善國際網絡。”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2005年7月,前后不到1周,FedEx亞太轉運中心選定廣州白云機場,UPS國際轉運選定上海浦東機場。也許很多人只是簡單理解為,他們不過尋找了一個落腳地。2007年11月,DHL國際轉運中心再次落戶上海浦東機場。
這氣勢和當年帕瓦羅蒂、卡雷拉斯、多明戈三大男高音唱響中國一樣震撼。不過,也正像當年三大男高音唱的什么曲,令很多國人迷惘一樣。三大物流巨頭唱的什么調,很多國內企業似乎也不甚清楚。
也許,無論FedEx,還是UPS,都將再造一個動脈心臟。這些心臟可以搏動他們在大中華區,乃至亞太區的動脈。尤其是這兩顆動脈心臟是裝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國際物流巨頭的動脈管會不會沿珠江、長江向中國腹地,服務業深水區更深地流淌?
盡管中國郵政隨后在南京開建亞洲規模最大、技術裝備全球領先的航空速遞物流集散中心。但在同業態領域內,我們的競賽,似乎還是慢了很多拍。
在2007年初,FedEx成功收購印度最大快遞公司之一的PAFEX后。這種國際網絡的競爭似乎還沒讓國內物流企業完全緊張。也許,因為我們的動脈管就是一節節的運輸管,快遞管、倉儲管,這樣分裂的脈管也許想疼都很難疼起來。
探路國際化
如何迎戰來自國際市場,來自國際企業短兵相接的挑戰?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東莞達成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熊杰書對本報記者說:“要國際化,首先要做好基礎工作,這不但要在管理等軟實力上提升自己,也要在最基礎的設備等方面,向國際企業看齊。”
“聯邦快遞每年在全球范圍進行信息技術上的投資超過10億美元。中國物流企業沒有人家的財大氣粗,但在最基本的設備上一定要規范。另外,對于行業標準,相關主管部門也需要進行統一。”
不過,說起國際化,對很多中小民營企業來說,可能是遙遠的事情。而吉泰物流董事長李爾濤對記者說:“弱、小、散不是物流業的長期局面,也不是企業生存的長遠之計。中小型物流企業也需要進行抱團整合,在國內一些地方,中小企業開始探索聯盟之路。這里面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畢竟是迎接大市場挑戰的一個嘗試。”而如何扶持中小企業迎接國際化挑戰?
給中小物流企業一個杠桿,他們也能橇動金山、橇動大市場。這也許是尤恩思追求。尤恩思物流執行總裁孫治未告訴記者:“中國物流市場存在的成千上萬的中小物流企業,有的服務靈活,有成長的潛力。這樣的企業在需求多樣化市場里有其生長空間。但是面對市場有很多瓶頸。目前,尤恩思正在探索通過給中小物流企業和服務需求市場搭建橋梁、通過電子商務的網上交易平臺,為中小企業尋找市場,并為中小物流企業提供法律、保險、咨詢等多方位服務。”
對于大型物流企業來說葉偉龍指出,目前,國內部分大型物流企業已經具備走向國際市場的實力。這一批企業勢必在未來期間,加速資源的整合。而通過并購、整合也將是民族物流企業開辟國際市場的一個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