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擊人民幣攻勢 周小川稱正研究是否加息
2007-12-14 17: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期兩天的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昨天上午在北京中信國安第一城開幕。面對美國一直以來對人民幣的施壓,中國開始“回擊”,首次在對話中表明了對美元貶值的擔憂。此外,與會的中國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透露,中美雙方將于今天簽署第三份有關產品安全的協議。
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布什共同倡導建立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是中美兩國經濟領域的最高對話。前兩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分別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5月在北京和華盛頓舉行。
人民幣升值“已經夠快了”
第二套房主要指“利用銀行貸款購買首套自住房”后購買第二套房……
昨天的對話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美國總統布什的特別代表、財政部長保爾森共同主持。
保爾森昨天在開幕式上繼續希望中國采取更靈活的匯率政策,不過,這次他換了一種委婉的方式,“中國領導人已經表示了對宏觀經濟穩定的擔憂,尤其是對通貨膨脹上揚,資產泡沫積聚和可能的經濟過熱等。面臨這些風險,更靈活的匯率政策對于中國的現在尤為重要。”
在保爾森的敦促聲中,繼前一交易日突破7.38之后,昨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破7.37關口,以7.3647再創匯改以來新高,單日升值幅度達到150個基點。
“真心希望美元能夠更加堅強起來。”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陳德銘昨天進行了“反擊”。他表示,商務部從來、現在和將來都不反對人民幣升值,但是反對過快升值。
“所謂過快升值,就是不符合國情和承受能力的升值,人民幣今年以來升值已經達到6%,已經夠快了。”陳德銘指出,要求人民幣升值越快越好的言論是不負責任的,把減少中國對美國的順差寄托在人民幣升值上,在經濟學原理上也是不科學的,“人民幣過快升值會造成中國經濟波動,對全球經濟并不是利好消息”。
他明確指出:相對于人民幣問題,商務部更關心美元貶值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影響。
“作為世界貿易中的主要貨幣,美元持續貶值會造成石油、黃金等世界戰略物資的價格上漲,對持有美元的國家和企業意味著財富的減少。”陳德銘說道。
盡管美國財長保爾森一再重申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但自2001年開始,美元對歐元的匯率不斷貶值,到現在已經貶值40%。
“美元是由市場決定的,但美國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讓它堅挺。”陳德銘表示。
周小川:正研究是否加息
央行行長周小川同樣也支持“強勢美元”。
周小川昨天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上強調,美元弱勢對中國經濟有影響,但影響程度不太大,“但我們支持強勢美元,也支持美國經濟從信貸危機的影響中調整出來。”周小川稱,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美聯儲降息對中國貨幣政策有不小影響,很關注美國降息是否會導致下一輪全球流動性過多問題。周小川稱,“從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來講,仍然是一種食品價格上升占絕大比重的變動。是不是通過貨幣供應量調整或貨幣價格調整能夠特別有效針對CPI(高企),正在進行研究,可能會有爭議。”
中國11月CPI同比上漲6.9%,漲幅創下近11年的新高。當月食品價格上漲18.2%,非食品價格上漲1.4%。受到飼料成本上升,供給減少和需求拉動的共同作用,中國今年以來豬肉等食品價格迅速竄升。
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成為此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雙方關注的焦點之一。周小川說,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正好是互補性的,中國貿易順差過大,美國貿易逆差過高;中國儲蓄率過高,內需顯得不足,而美國消費有些過度,家庭儲蓄率過低。因此,解決這種不平衡問題,中美兩國在政策調整方面都要有力度。針對兩國調整不平衡上的不同,周小川風趣的打了個比方,“中國人喜歡看中醫,一是一副藥里面有好多種藥,另外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西方人信西醫,生病了就要馬上動手術,所以對治療‘不平衡’這種病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形,這也很正常。”
“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如果出現了不平衡,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當不平衡出現時,調整要防止過調。”周小川指出。
談到中國的調整政策,周小川說,中國主張采取一攬子的多項政策組合對不平衡方面進行系統性糾正。這個組合以結構性政策為主,包括提高內需,特別是消費內需和農民消費,還包括擴大服務業增長等。
“我們也非常強調價格杠桿的作用。”周小川指出,中國啟動了匯率機制改革,并不斷擴大匯率浮動的彈性。同時,對能源價格、環境污染代價,以及勞動工資等方面的價格改革也高度重視。周小川重申了中國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匯率政策,并表示更看重有效匯率的調整。中國參考的一籃子貨幣,包括20個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貨幣,對于FDI(外商直接投資)不同來源地和外債結構也有一定權重的考慮。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實際有效匯率為96.87,名義有效匯率為97.46.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實際有效匯率已升值2.9%,名義有效匯率升值0.3%.
周小川表示,除了重視本國的調整,中國也重視美國經濟的調整。中國希望美國順利克服次貸困難的沖擊,但同時希望美國消費者提高儲蓄率,減少消費,促進經濟的平衡。
吳儀稱美國應該轉變思維 經貿問題政治化將兩敗俱傷
中美兩國在貿易領域的針鋒相對昨天再次上演。美國貿易代表施瓦布昨天在遞交給國會的《2007年國會報告:中國對世貿的承諾》報告中指出,中國未能履行作為世貿成員的基本義務,中國的政策和措施損害了之前許下的承諾。
吳儀昨天則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開幕式上強調,對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雙方要反對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國會提出的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涉華經貿議案,如獲通過將嚴重損害中美經貿關系。“我們不能同意某些利益集團利用一己之私利,損壞互惠共贏的雙邊經濟關系。我們堅決反對把經貿問題政治化,這損害的不僅是對方利益,而且將兩敗俱傷。”
吳儀回應稱,中國并不刻意追求大額貿易順差,中國的政策是實現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美國應該轉變思維,從美國自身利益出發,放寬對中國民用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增加美國對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今年以來,美國國會部分議員已提出五十多項涉華經貿議案,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要求對中國采取更為強硬的制裁措施,如要求美商務部向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反傾銷稅等。保爾森在同一場合也提到,貿易已成為中美關系緊張的原因,民族經濟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在中美均有抬頭趨勢,而保護國內產業的短期行為將會傷害中美關系。吳儀在會上盛贊了保爾森等人7月30日致信美國國會指出國會的行動“所起作用適得其反”的行為和一些公司致信國會要求停止貿易保護主義的行為。
目前中美兩國已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1-10月,中美貿易額2481.9億美元,同比增長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