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記分卡的供應鏈績效評價
2007-12-14 17:1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摘要:本文擴充了平衡記分卡,使其適合評價供應鏈整體績效和節點企業供應鏈績效,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擴展平衡記分卡 供應鏈績效評價 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F270-3 文獻標識:A
一、 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概念和原則
1. 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概念
績效通常是指正在進行的某種活動或者已經結束的某種活動(取得的成績),因此,績效不但可以看作是一個過程的表現,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過程產生的結果。對供應鏈績效而言,也需將其概括為兩個方面:過程和結果,即表現為供應鏈運營過程和運營結果。運行過程是指通過對供應鏈運營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達到供應鏈管理的目標;運行結果是指供應鏈的有效運行對企業目標的貢獻度。對供應鏈運營過程的評價,有助于對供應鏈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求供應鏈管理價值最大化;對供應鏈運營結果的評價,有助于看到采用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價值。由此可見,將供應鏈績效評價從傳統的以結果為主的評價轉變為以結果和過程并重的評價,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供應鏈績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對供應鏈績效進行評價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方面要考慮供應鏈整體運營績效,另一方面還要從節點企業出發,考慮基于節點企業的供應鏈運營績效;對供應鏈績效評價時,既要對供應鏈靜態運營結果進行評價,又要對供應鏈的業務流程進行評價;評價指標應分出評價層次,在每一層次的指標選取中應突出重點,要對關鍵的績效指標進行重點分析;評價方法選取上,盡可能采用實時分析與評價的方法,要把績效度量范圍擴大到能反映供應鏈實時運營的信息上去;定性衡量和定量衡量相結合,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并注意相互間的協調;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并重,關注供應鏈長期發展和短期利潤的有效結合,實現兩個目標之間的有效傳遞。
二、 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基本思路
供應鏈績效評價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是一個涉及范圍廣、技術要求含量高、考慮因素復雜的系統。一套規范的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應該遵循如下思路:必須明確供應鏈績效評價的目的;評價貫穿供應鏈運營的整個生命周期,而不是僅僅對運營結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需求盡量選用成熟的參考框架;選擇合適的評價技術和方法,注重定量和定性評價的結合;將過程評價和管理控制結合起來,注重動態監控和管理;區分主體,不同的主體關系供應鏈績效的不同層面,應該有不同的指標體系。
三、 基于平衡記分卡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平衡記分卡用于評價供應鏈績效
平衡計分卡被認為是目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之一,比傳統的績效評估方法有明顯的改進。它強調從四個不同角度來全面而平衡的審視企業業績,并把組織的使命和戰略轉化為有形的目標和衡量指標,是一個有效的戰略執行工具,鑒于此,將平衡計分卡引入供應鏈績效評價中,對提高供應鏈績效是有益的。但是,要對供應鏈績效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可以以平衡記分卡為基礎,但必須對其進行擴充,以使其適應供應鏈整體績效評價的需要。這里的擴充一方面包含平衡記分卡審視視角的擴充也包含審視視角內容的擴充。我們把經過功能擴充和完善的適用于供應鏈整體績效評價的平衡記分卡分別稱之為節點企業供應鏈績效平衡記分卡和供應鏈整體績效平衡記分卡。
2.節點企業供應鏈績效平衡記分卡和評價指標體系
(1)節點企業供應鏈平衡計分卡
節點企業供應鏈績效平衡計分卡從客戶角度、內部流程角度、學習與發展角度、財務角度、供應商角度和社會角度6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供應鏈的運營績效,確保企業從系統的角度進行供應鏈管理戰略的實施。
客戶角度。企業為了獲得長遠的財務業績,就必須創造出受客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供應鏈在客戶服務所期望達到的績效而采用的評價指標,應主要包括定制市場份額、準時交貨率、客戶報怨響應等。
內部流程角度。擴展后的平衡記分卡從滿足投資者和客戶需要的角度出發,從生產、運輸、營銷、質量等方面針對內部的業務流程進行分析評價。
學習與發展角度。這個方面的評價分析可為其它領域的績效突破提供手段。擴展后的平衡記分卡實施的目的和特點之一就是避免短期行為,強調未來和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并不局限于傳統的設備改造升級,更注重員工系統和業務流程的投資。注重分析滿足需求的能力和現有能力的差距,將注意力集中在內部技能和能力上,這些差距將通過員工培訓、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得以彌補。相關指標應包括新產品開發、新產品產值、科研投入、員工培訓費用等等。
財務角度。企業各個方面的改善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最終都通向財務目標。擴展后的平衡記分卡將財務方面作為所有目標評價的焦點。這里考核的相關指標主要是一些財務指標,如總資產報酬率、銷售利潤率等等。
社會角度。供應鏈像其它企業一樣,不能離開社會這個大環境而孤立地存在。供應鏈在進行生產流通等過程中必然在環境污染、居民就業等方面與環境和社會密切聯系。考察其對社會的影響、從社會角度評價供應鏈的績效,是供應鏈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
供應商角度。供應商要設計、生產出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必須有準確的市場信息和充足的資金作為后盾,這些資源應能從考察企業及時獲得。
下圖給出了擴展供應鏈平衡計分卡審視視角與企業供應鏈目標之間的關系:
(2)節點企業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由此可見,節點企業要對本身所在的供應鏈績效進行有效的評價,應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選取指標:供應鏈客戶角度指標(產品質量、產品柔性和市場等指標)、供應鏈財務收益角度指標(資本效益狀況、資本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等指標)、供應鏈穩定與發展角度指標(穩定性指標、創新與發展指標)、供應鏈內部流程指標(運營成本和運營效率)和社會角度指標(資源利用率、環境污染指標等)。
3. 供應鏈整體績效平衡記分卡和評價指標體系
(1) 供應鏈整體績效平衡計分卡
從供應鏈客戶角度、供應鏈內部流程角度、供應鏈穩固、創新和發展角度、供應鏈財務收益角度、社會角度來考察供應鏈整體運營績效,確保供應鏈從系統的角度進行戰略實施。
供應鏈客戶角度。客戶管理一直都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之一。供應鏈要獲得長遠的財務業績,就必須創造出受供應鏈的令最終客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因此,供應鏈管理的整體目標是否達成,客戶滿意度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
供應鏈內部流程角度。供應鏈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將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功能集成、共享和協調,達到減少浪費和提高供應鏈績效的目標。從內部流程角度考察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協同性、節點企業之間的滿意度等內容。
供應鏈穩定、創新和發展角度。這個方面的評價分析可為其它領域的績效突破提供手段。供應鏈整體績效平衡記分卡實施的目的是避免短期行為,強調供應鏈的穩定性、創新和發展的重要性。供應鏈的穩定性重要考慮供應鏈節點企業成員的穩定性;創新與發展考慮的是供應鏈存在的持久性。
供應鏈財務收益角度。供應鏈各個方面的改善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目標本身。供應鏈所有的改善都應通向財務目標。供應鏈整體績效平衡記分卡仍然將財務方面作為所有目標評價的焦點。考察供應鏈的資金運營狀況、收益狀況和成本狀況。
社會角度。供應鏈不能離開社會這個大環境而孤立地存在。供應鏈在進行生產、流通等過程中必然在環境污染、居民就業等方面與環境和社會密切聯系。
下圖反映了供應鏈整體績效平衡計分卡的五個角度與供應鏈目標之間的邏輯關系。
(2)供應鏈整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由上述分析可知,供應鏈整體績效評價指標根據上述五個方面進行選取。具體說來有供應鏈客戶角度指標(客戶服務水平、產品可靠性、產品柔性和市場等指標)、供應鏈財務收益角度指標(整體資本效益狀況、整體資本運營能力、整體償債能力等指標)、供應鏈穩定與發展角度指標(穩定性指標、創新與發展指標)、供應鏈內部流程指標(供應鏈內部節點企業之間業務的協同運作能力、供應鏈整體的運營成本和供應鏈內部節點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和社會角度指標(供應鏈整體的資源利用率、供應鏈整體的環境污染指標等)。
作者單位:洛陽理工學院
參考文獻
[1]宋偉等.供應鏈績效評價中的BSC方法[J].價值工程,2004,4:19-21.
[2]郝曉玲.信息化績效評價框架、實施與案例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7:22-25.
[3]霍佳震等.集成化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98-101.
[4]李貴春.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4,3:56-58.
[5]曾現洋等.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