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采購業論文

如何規避供應商潛伏的風險

2007-1-19 18: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作為供應商,在供貨的過程常常會碰到如下問題:
   
    1、天災  
    臺風、地震、洪水、火災、雪災等來自大自然的破壞,時刻威脅著供應鏈的安全。當年臺灣“9-21”地震,就引起了全球IT業的震動。特別是沿海地區,常常遇到貨輪因臺風不能進港、物料不能上岸,因而無法進行裝配生產的麻煩。     
    人類目前普遍面臨著環境惡化的問題,天災爆發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作為一種不可抗力,它將成為供應鏈的致命殺手。
   
    2、人禍     
    相對于天災而言,人為因素更加復雜多變。    
    一是獨家供應商問題。供應鏈上出現獨家供應商,是各種利益沖突比拼形成的結果。廠家從降低建設成本的短期利益而不是規避風險的長期利益考慮,會覺得獨家供應商制度利好:建設成本低,供應商關系管理費用低,維護成本低,供貨也較穩定。而供應商從保護己方利益、打擊競爭對手的立場出發,也會使用各種威逼利誘手段,要求廠家建立獨家供應商制度。     
    二是IT技術的缺陷會制約供應鏈作用的發揮。如網絡傳輸速度,服務器的穩定性和運行速度,軟件設計中的缺陷,還有令人防不勝防隱伏于各個角落虎視眈眈的病毒等。國內一家著名通信制造企業曾因內部網絡中斷,造成近兩個小時的癱瘓狀態,損失巨大。還有“千年蟲”問題,全球耗資幾千億才總算平安度過。在全球一家的供應鏈中,倘若哪一家未能及時完成除蟲工作,其產生的不符合電腦日期規格的數據都有可能引發重大連鎖反應,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應鏈上的企業IT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對那些水平較低、又拿不出龐大資金的企業,應引起鏈上其它企業的重點關注。     
    三是信息傳遞方面的問題。當供應鏈規模日益擴大,結構日趨繁復時,供應鏈上發生信息錯誤的機會也隨之增多。例如:    
    信號膨脹,管理人員依據市場潮流和信號作出預測并調整生產線時,相關命令會在供應鏈中傳遞。由于每一環節都可能作出同樣的預測和調整,不知不覺中夸大了市場需求。 對短缺反應過度,如果用戶定單輸入不完整,將會造成對用戶需求的錯誤理解,導致付運量的增加,進而增加定單。結果供應商無法清楚知道究竟是市場真有需求,還是產生了“幻覺”需求。這樣的“短缺”或者說“短缺的感覺”,到最后總會變成供應過剩。     
    不平衡定單,企業出于種種原因不能經常下定單,供應商會因得不到可靠信息而無法安排生產。這種對市場的不確定感將會傳染給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     
    四是企業文化方面的問題。不同的企業一般具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它表現在企業經營理念、文化制度上,也表現在員工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等方面。不同的企業文化會導致對相同問題的不同看法,從而采取有差異的處理手法,最后輸出不同的結果。如何協調供應鏈成員之間不同的企業文化,也是令鏈上各廠家頭痛的問題。 
    另外還有其他由人為造成的問題,小的如交通事故,海關堵塞,停水停電等等,大的如政治因素、戰爭等等也都影響著供應鏈的正常運作。
   
    供應鏈中潛在風險的規避     
    我們應該知道,供應鏈建成并投入運作,并不代表人們就可抽身而出,坐享其成。相反應保證供應鏈運行狀況時刻處于有效的監控狀態,并針對其中潛伏的天災人禍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1、與供應商結成戰略伙伴關系。    
    在供應鏈中,必須拋開“各掃門前雪”的思想,努力與供應商結成戰略伙伴關系。戰略伙伴關系就意味著,廠商與供應商不僅僅是買家和賣家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一種伙伴甚至是朋友關系,雙方在買賣之外還應有更多其他方面的往來。     
    2、應有后備供應商     
    為求降低風險,確保元件供應穩定,供應鏈上應發展多個供應渠道,不能單單依靠某一個供應商。     
    3、制定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    
    對于一些偶發但破壞性大的事件,可預先制訂應變措施,避免臨渴掘井,手忙腳亂,以減少甚至避免損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