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進出口結構 “閘門”意識不能松
2007-11-9 10: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增長方式正在發生轉變,出口商品結構得到優化,這對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有重要影響。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把好進出口這個閘門,可以更好地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972.3億美元,同比增長28.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442.8億美元,增長24.8%。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兩高一資)商品出口量普遍出現下降或增速回落。其中,煤炭出口量下降20.9%,原油下降43.0%,鋼坯及粗鍛件下降2.8%。
遏制高耗能行業的產能、投資和出口過快增長,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宏觀調控的重中之重。從工業生產看,由于國家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從5月份開始,占工業能耗近70%的六大高耗能行業(鋼鐵、有色、化工、電力、石油加工及煉焦、建材)生產增速開始逐月回落,5-8月高耗能行業同比增速分別為19.7%、18.9%、17.3%和17.5%。從市場物價看,國家加大了對一些商品的進口力度,確保市場供應,一些食品及其制品的價格由于市場供給增加也開始出現回落。進出口產品由被動開始向主動轉變,對經濟向又好又快方向運行正在產生經濟作用。
從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長的情況看,進出口貿易的不斷優化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從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的角度看,一方面一個國家或地區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生產具有自身優勢的產品,這便決定了它的進出口商品結構;另一方面,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工業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可以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為了優化出口商品結構,2002年以來我國積極實施了科技興貿和品牌戰略,加大了自主研發力度。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得以保持,家電、信息等新興產業的競爭力不斷上升,產品綜合競爭力明顯提高,出口商品的主體由勞動密集型的輕紡產品逐步轉向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2002年,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1570.8億美元和678.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8.2%和20.8%;2006年,這兩類產品出口額分別躍升至5494.3億美元和2814.9億美元,年均增速分別為36.8%和42.7%,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上升到56.7%和29.0%。
2003-2006年也是我國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四年,國內對原材料、機械設備及高新技術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的快速增長,不僅彌補了國內經濟建設資源和技術的不足,而且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創造了條件。2006年,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分別為4277.3億美元和2473.1億美元,是2002年的2.8倍和3.0倍。
從發展趨勢看,我國中低技術的機電產品出口可望得到更快增長,如家用電器、一般機電設備、船舶、摩托車等,機電產品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將超過50%。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世界市場的需求是變化的,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這種低層次上,應動態的對我國產業內的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
對于進口結構,過去主要取決于國內供求平衡狀況,今后這個因素仍然存在,但將會更多地受制于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相比較的競爭力。
近兩年我國外貿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這既是加入WTO后貿易自由化的直接結果,更是我國國家競爭力增強,國家競爭優勢得到體現的結果。在整體出口貿易高速增長中,結構上的表現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高于機電產品,機電產品出口增速高于輕紡及其他一般制成品,出口產品結構是不斷優化和升級的,而不是相反。一些產品出口量增價跌,貿易條件惡化并未改變整體改善、優化的事實。因此,我國出口產品在數量擴張的同時,質量是在不斷提升,結構在不斷優化,效益也在逐漸改善,客觀上說是數量擴張與質量效益提高混合增長方式。
當然,目前我國進出口貿易中存在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在整體外貿出口增長中,粗放、數量擴張型產品出口仍占相當的比重,而質量、效益集約型增長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結構上,一般貿易出口比重偏低,對國民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帶動作用有待增強,同時存在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少等問題。同時,加工貿易比重偏高,雖然有促進增長、帶動就業、增加稅收及技術溢出等效應,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加工貿易與一般貿易兩張皮的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對我國產品結構調整與升級的作用并不十分明顯,這也不容回避。
另外,出口商品結構中,還有一些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的產品,且占一定比重。這不符合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再從地區看,部分產品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對部分國家的出口依賴程度較大,而且部分產品出口過度激增,這樣不僅導致過度競爭而產生低價競銷,同時也容易產生貿易摩擦。
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把好進出口這個閘門,可以更好地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因此,我們應當順應形勢、抓住機遇,強化優勢,彌補劣勢,夯實外貿出口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的實質是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研發投入,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和市場價值,進一步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