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關截獲400噸走私白銀 案值16億元
2007-11-8 11: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度被出口到香港的白銀,在香港“旅游”了一圈后,又悄然地被走私到國內,且數量驚人,有的竟是多次循環“旅游”,這究竟是為什么?今天,深圳海關對外通報了該關連續搗毀的兩個利用粵港直通車,夾藏白銀走私入境的特大團伙犯罪案,案值高達16.39億。同時,也揭開了隱藏在白銀走私背后的秘密。
貨車巧設“機關”夾藏白銀走私進境
據偵辦此案的深圳海關緝私警察黃燭告訴記者,今年五六月,該局連續兩次接到舉報,稱有走私團伙利用多輛粵港貨車,在深港兩地從事白銀走私進口活動。接到線報后,該局立即抽調警力對線索涉及的粵港貨車進行監控。結果發現,有幾輛粵港貨車幾乎天天都在皇崗口岸或文錦渡口岸空進空出,有時一天進出境兩次以上。
往來粵港兩地,車上卻不裝載任何貨物?這其中肯定藏有貓膩。
隨后,緝私民警悄然跟蹤這些貨車,來到了位于深圳南山區科技園朗山路的一個無名汽修廠。該汽修廠極其隱蔽,四周都用舊貨柜和鐵皮圍得嚴嚴實實。在幾天的跟蹤后,緝私民警終于發現了汽修廠及這些貨車的秘密。
原來,這些表面上空空如也的貨車都巧設“機關”,在車尾大梁部位裝有暗格,走私進境的銀磚就藏在其中。這些夾藏銀磚的貨車進入汽修廠后,立即被拆卸下來,然后轉移到前來接應的小車內,時間僅有15分鐘。
之后,裝有走私白銀的小車便開到深圳107國道旁三圍村的另一家汽修廠,該汽修廠相當簡易,根本不具備修車的功能。只是走私團伙存放私貨的臨時中轉倉庫,汽修廠內有一輛貨車,分時間段將由朗山路拆卸點運來的走私白銀收集后運出。
為進一步摸清走私白銀的流向,緝私民警又跟蹤從三圍村運出白銀的貨車,來到了廣州市番禺區沙溪村高德益白銀飾品有限公司。經過兩天兩夜的監控、調查,緝私民警發現,該公司已連續兩年沒有納稅和辦理工商年檢,且沒有任何加工白銀的生產設備,而是將收到的走私白銀通過相關客戶銷往全國各地。
至此,一個以高德益白銀飾品有限公司老板吳某添、鄭某輝、吳某明、吳某喜等人為核心成員形成的“購、運、拆、銷”一條龍的白銀走私鏈條初顯。
與此同時,另一個以周某為首,利用粵港貨柜車進行白銀走私的團伙也漸漸浮出水面。該團伙每天約有三輛貨柜車,利用車尾大梁部位的暗格夾藏走私銀磚,每車夾藏約32塊(共計約480公斤),并在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顏屋村進行拆卸。
兩次抓捕行動摧毀兩個犯罪團伙
兩個走私團伙的基本情況已經摸清,一張緝捕大網悄然撒開。
2007年6月20日,深圳海關緝私局出動80多名民警,同時在深圳郎山路、三圍村、廣州番禺三地對吳某犯罪團伙成員展開抓捕行動。當場從涉案車輛設置的暗格內查獲走私進口的白銀錠68塊以及銀珠、銀具、銀盤等,共計1.05噸,價值398萬元,查扣涉案車輛11臺。同時發現,不僅香港貨車設有特制暗格,就連國內運輸的貨車的車廂底部也設有特殊暗格。當天還抓獲涉案嫌疑人16名(其中香港人4名),吳某走私集團主要犯罪嫌疑人無一漏網。同時,還在吳某添辦公室一保險柜底下搜出幾本賬冊,其財務賬目顯示:2007年2月1日至6月20日期間,該集團累計走私進口白銀323噸,如果按照每次走私250公斤推算,走私次數約1200多次,可見走私活動的猖獗程度。
6月26日,深圳緝私局再次出動50余名民警,在東莞和深圳兩地同時展開行動,對周某走私團伙進行緝捕。行動中繳獲涉嫌走私進口的白銀錠222塊,共計3.43噸,價值1295萬元,抓獲涉案嫌疑人9名(其中香港人2名),查扣涉案車輛4臺。
至此,長期盤踞在深港兩地,大肆走私白銀的吳某和周某兩個犯罪集團被端掉。
兩次抓捕行動后,分別成立了“6·20”和“6·26”兩個專案組,對白銀走私團伙開展立案偵查。
經過兩個多月的深挖,“6·20”專案組查明,以吳某為首的犯罪集團共走私進口白銀累計323.73噸,案值12.34億元,偷逃稅款1.79億元。“6·26”專案組查明,以周某為首的犯罪集團走私白銀累計132噸,案值4.05億元,偷逃稅款6886.8萬元。
走私進口銀錠全部都是國產品牌走私背后有玄機
走私集團摧毀了,走私分子也抓獲了,按說該案已成功告破。但是,一個疑問一直困擾著辦案人員,他們發現,“6·20”和“6·26”兩案查扣的走私進口銀錠全部都是國產品牌,有的竟是剛剛申報出口不久又被走私進境的。更讓人吃驚的是,深圳海關近三年來查獲的走私進口白銀案件高達96宗,走私渠道主要集中在皇崗口岸和文錦渡口岸的貨運渠道。
為什么國內的白銀出口到香港,之后又被走私回國內呢?按道理,走私進口物品多是國內緊俏貨,而我國是白銀的主要產地,國內也并不缺少白銀,而且當時國家的政策還鼓勵出口。面對并不緊俏的白銀國內市場,走私進口那么多白銀最終誰會接手?
深圳海關通過對“6·20”和“6·26”兩案進一步挖掘發現,國產白銀出口后又大規模走私回流,不過是走私者與一些國內企業合謀,搭建起的一個灰色通道,目的是鉆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空子。
辦案人員向記者介紹說,根據我國當時的相關政策規定,企業出口白銀可以享受13%(從今年7月起出口退稅率已降到5%)的出口退稅。
一些國內白銀出口商在向海關申報出口前,其客戶事先已和出口商協商好交易價格,并在網上完成交易,出口商的香港客戶實際上并不是真正貨主,只是將白銀存放于香港公司名下的倉庫里,而走私分子才是真正的買家。
以吳某為首的犯罪集團將在香港買進囤積的323噸銀錠分批走私到廣州番禺后,倒賣給上海、云南昆明、湖南郴州等全國各地的客戶。由于這些走私白銀逃避了海關稅收(17%增值稅),故走私分子賣給下家的白銀價格自然比國內正常價低。一些公司與走私分子相串通,收購這些低價走私白銀后,再通過虛開增值稅發票等手段,將走私白銀“洗白”,再賣給國內一些出口企業;出口企業最終將低價購得的白銀以正常手續向海關申報直接出口到香港,從而獲取13%的國家退稅優惠。
也就是說,上述國產出口白銀只是在香港中轉“旅游”一番,然后被走私分子夾藏進境,最終充當了不法企業用來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的“道具”。
“走私白銀的循環‘旅游’危害極大。在白銀走私活動中,走私分子不僅偷逃了進口環節的增殖稅,而且還分享了相關企業騙取出口退稅的利潤;一些出口企業的騙稅行為,不僅導致國家外貿出口數據的虛增,還造成我國貿易順差異常擴大的假象,使國家背負不良的國際聲譽。”深圳海關緝私局局長張華魯告訴記者。
隨著今年7月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以及深圳海關的嚴厲打擊,目前白銀走私勢頭已被有效遏制。(記者/ 蔡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