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農行:發揮物流市場金融主渠道作用
2007-11-7 15: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農行廣東省分行支持新農村建設系列之七
我國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農村的流通也由過去的統購統銷逐步放開了市場。現在,無論是農產品、日用工業品,還是農業生產資料,完全變成市場經營了。面對日趨活躍的農村物流市場,農業銀行把金融服務融入到農村現代商品流通中去,大力支持服務新興的物流業,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支農之路。
一張匯票帶出一個市場
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的大發展,為適應商品流通擴大的需要,各種專業物流市場在城鎮大批建立并發育壯大,為我省城鄉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而農業銀行東莞分行對物流業的直接關注,源于一張銀行匯票。2003年4月份,樟木頭支行解付了塑膠市場某客戶200萬元的銀行匯票,數額之大,在支行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客戶居然有這么大的資金量!驚訝之余,該行開始順藤摸瓜,進一步了解物流業的狀況,調查客戶的需求。
他們發現:各類大規模的農貿專業批發市場分布在東莞各鎮區,如有年交易額超過40億元的全省最大的糧食批發市場——樟木頭南方糧油市場,以及中堂農產品批發市場、東城下橋果菜市場、萬江茶葉市場、大嶺山木材市場等農貿專業市場,蘊藏著不可估量的金融資源。這些專業市場架起了連結珠三角主要城市與內地鄉鎮經濟往來的橋梁,也關系到東莞及周邊地區的農業物資供應,與“三農”密切關聯,于是,農業銀行果斷地挑起為農貿專業市場提供金融服務的重任。
曾幾何時,物流專業市場的結算難題一直困擾著商戶。如全省最大的糧食批發市場——樟木頭南方糧油市場里的數百家固定商戶絕大部分來自內陸的產糧區。市場主要的交易方式是買家一手交錢,賣家(商戶)一手交貨,當場現金交易,存在著安全隱患。對商戶而言,迫切需要一種更便捷、有效、實時的、非現金的結算方式來解決日常的交易結算問題。
解決物流市場結算難題
農業銀行通過調研分析,認為只有以農行在全國范圍內龐大的網絡和先進的結算系統為基礎,結合專業市場特點,創新開發電子自助交易設備,才能解決物流市場結算難題。于是,在2006年,東莞農行結合東莞金融市場的需求狀況,開發出“收款易”和“匯款易”兩種新型電子自助交易設備,成功改變了專業市場的傳統“現金”交易模式。截至2007年9月末,東莞農行共投放“收款易”近3000臺,“匯款易”共224臺,既滿足了當地的金融匯兌需求,又有效分流了低端小額客戶,讓網點得以騰出資源和人手,用于營銷高端客戶,創造出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隨后,該行又結合“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電子產品整合成電子金融服務網絡,進一步為各大專業市場提供“專業市場電子金融服務解決方案”,為市場方和商戶搭建起一個集資金匯劃、財務結算、信息查詢、現金管理于一體的電子金融、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自助交易方式。
“專業市場電子金融服務解決方案”的概念,是通過為市場方的交易網站提供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為會員提供網上銀行和電話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服務,聯合公共倉儲公司為會員提供倉單質押等“一攬子”金融服務,涵蓋了支行電子商務服務和電子信息服務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是對物流專業市場開發、培育和發展的全過程。
政府、商戶、銀行三方共贏
此舉開創了政府、銀行和企業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在打造“大商貿、大市場、大流通”的戰略部署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覺得農行決策者的思維很有前瞻性,農行對物流專業市場的大力支持,正好符合我們當地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的方向。同時,農行積極研發的產品也非常適宜當地物流市場,對各方面是多贏的。下一步,政府希望加大和農行在商貿物流領域的合作。”時任樟木頭鎮黨委副書記的林廣華向筆者表示。
南糧市場上來自江蘇的大米批發商張先生也深有感觸地告訴筆者,很多商戶在自家商鋪里使用“收款易”,賣貨不用收現金,減少了現金的持有量,安全感比以前高很多,而且存款、匯款也不用費時費力到銀行網點排隊了。就在前年,張先生因攜帶大量現金被歹徒搶去三十多萬元。而農行以前每天要從南糧市場押送一千多萬現金回行,隨著非現金交易的逐步增加,押送現金的經營風險也大為降低。
農業銀行為物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不僅促進了專業市場的繁榮興旺,而且對加強城鄉經濟聯系、變革農村產業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撰文/蒲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