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行業呈現可喜變化
2007-11-3 13: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銀監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9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本外幣資產總額為50.6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與比例繼續保持了“雙下降”的穩健態勢:截至2007年9月末,我國境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517.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6.2%。
銀行業總資產的大幅增加和不良貸款余額與比例持續“雙下降”態勢,可謂是我國銀行業通過深入改革和發展所取得的兩大喜人成績。
業內人士指出,銀行業交出的兩大喜人成績單彰顯了我國銀行業較好的發展態勢和強勁的增長勢頭。2007年第一季度,銀行業總資產就已達459288.8億元,同比增長16.3%,半年過去,銀行業資產規模穩步擴張,近期總資產已破50萬億元大關,足以證明我國銀行業發展勢頭的強勁。在銀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各家銀行撥備前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均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增長,信貸規模保持了穩健增長。
專家指出,利息凈收入的快速增長、資產質量上升、中間業務快速增長和費用率下降等是2007年我國銀行業始終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的主要推動因素。其中,信貸規模的穩健擴張和凈利差的擴大帶來了銀行業利息凈收入快速增長,兩方面共同作用,是2007年以來銀行業實現高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
不良貸款率是衡量銀行資產質量的重要指標。專家指出,由于不良貸款率是不良貸款與各項貸款余額的比率,即便是銀行的存量不良貸款質量并沒有變好,只要新增貸款增加,就會對不良率降低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由于新增貸款而使不良率在數值上降低,因此不應該僅為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的下降感到欣喜,還需要判斷另一個指標——不良貸款余額下降率,因此,考察不良貸款的同時,把不良貸款余額也列入了指標——成為雙指標。
不良貸款余額與比例繼續保持了“雙下降”,表明了我國銀行核心競爭力在不斷提高,銀行業目前處于健康、穩健的發展態勢。2007年以來,銀行資產質量不斷得到改善,不良貸款率的下降持續了2004年以來銀行不良率下降趨勢。
業內人士指出,不良貸款“雙下降”原因之一是近年來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健快速增長,刺激了實體經濟對銀行資金的需求,企業盈利能力與償還能力也隨之水漲船高,這為商業銀行拓展信貸業務創造了良好的信用環境。此外,由于2004年以來,銀行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各銀行公司治理制度和各項風險控制機制日趨完善,不良貸款增長得到有效控制。“雙下降”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撥備壓力的減輕,相應地也就能帶來凈利潤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