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整合供應鏈加資本重組 大光明模式初現端倪

2007-11-28 15: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綜觀全球商業競爭,正從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戰斗,演化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較量。依此看來,大光明并沒有行政性地看待660億元這個銷售額目標,這改變了市場以往對國企的負面看法 
  資產規模458億元,擁有第一食品、光明乳業、上海梅林、海博股份4家上市公司,涉及都市農業、食品制造與加工、食品零售與品牌代理等多個領域,具有完整食品產業鏈……這就是大光明,目前全國最大的食品集團。
  然而,這樣一個龐大體系的誕生似乎只在一夜之間。政府為媒,幾個規模本已不小的集團走到了一起,組成了一艘“航母”。去年8月8日,上海益民食品集團、煙糖集團、農工商集團及錦江國際集團用相關資產聯合組建了光明食品集團,大光明從此誕生。
  過去的許多案例證明,企業之間根據經濟利益自發的兼并成功率并不高,而政府之間的行政兼并風險也頗高。在大光明之前,王宗南就參與過百聯集團組建,但是“百聯模式”至今仍在苦苦探索當中。
  放眼國際,通過兼并重組之路迅速成長的跨國食品集團不乏先例。諸如聯合利華、達能、通用磨坊等,母公司好比一個品牌整合平臺,更多地扮演一個戰略投資者和營銷策劃者的身份,隱藏在一堆知名子品牌的背后。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樣的公司,自有強勢品牌永遠是集團的核心,后續開發或兼并的品牌都處在這一核心品牌的光芒之下。
  帶有濃厚政府色彩背景的大光明,注定了其誕生不同于這些跨國集團。到底向左還是向右?目前其路徑探索已經初現端倪。
  “沉默”的第一年
  自誕生之日起,分析師們也早早為大光明的整合“草擬”了多份“參考方案”。面對種種猜測,大光明方面守口如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近一年。
  其實,這一年大光明內部并沒有閑著,面對駁雜的資產,大光明進行了一次調研。與此同時,大光明的高層也頻繁接觸各類資本集團以及海外同行。某海外食品巨頭可能入股大光明某子公司也曾在業界流傳。對此,大光明擺出一副“讓別人說去”的姿態。據大光明內部人士介紹,和境外同行的接觸旨在交流學習。
  當然大光明引進戰略資本之意并不是秘密。今年8月上旬,大光明與中信資本正式簽約,共同投資20億元成立光明中信資本管理公司用于未來的食品項目投資。而在前不久冠生園股權轉讓的簽約儀式上,大光明集團總裁曹樹民透露,冠生園的未來是要引進一個戰略投資者。
  據《第一財經日報》此前了解的信息,大光明更偏向財務資本投資者,而不是產業資本。大光明內部高層對此的解釋是,財務資本的介入是為了未來的退出。其言下之意在于,引進外來產業資本可能帶來業務分歧。
  在春天即將結束的時候,大光明發布了整合后的第一份戰略規劃。大光明的中長期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由核心業務、支撐業務、培育業務三大類組成的業務組合架構,屆時集團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660億元。到2015年,進一步優化其結構,力爭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食品產業集團;集團業務規模突破1100億元,其中食品產業的貢獻度在80%以上;凈資產收益率穩定地保持在10%以上。隨后,大光明又公布了集團的六大核心主業:乳業、糖、酒、休閑健康食品、食品分銷、終端零售。
  在業界關心大光明如何梳理業務的時候,大光明把目光投向更廣的地方:資源。
  圈資源、重整供應鏈
  就在即將滿周歲之際,一向低調的大光明突然高調起來。先是在上海一口氣訂了七個全國合作項目,主要涉及上海以外省市的生產合作以及食品供銷等。
  隨后,大光明又單獨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烏魯木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糖業、乳業、果蔬業、食品原料等食品產業領域合作。大光明正式涉足新疆農業資源市場。
  8月,大光明與印尼巨頭三林簽署了戰略框架協議。兩集團未來將在食糖生產基地、奶牛場與乳業、高效生態農業園區和品牌食品雙向采購銷售等領域攜手合作。
  在其中一次簽約會上,大光明董事長王宗南表示,食品產業是資源依賴型產業,而上海是一個都市,因此,加速大光明在全國的資源布局是大光明持續發展的需要。此后,王宗南多次強調:“有資源才有話語權。”
  在大光明的藍圖下,未來將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優質的奶源基地和生豬、肉牛、蜜蜂、蔬菜、茶葉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以及有機綠色食品的采購基地。
  此外,大光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層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上海生產成本高、資源有限,未來大光明的發展方向是將基地向原料產地靠近。這意味著下一步,大光明很可能在全國一些食品原料原產地附近興建類似的制造基地。
  在那一段時間,大光明的老總們接連不斷地出差,從黑龍江到新疆,尋覓著所有可以投資的項目。
  綜觀全球商業競爭,正從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戰斗,演化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較量。依此看來,大光明并沒有行政性地看待660億元這個銷售額目標,這改變了市場以往對國企的負面看法。
  大光明與中信資本的聯手,只是集團涉足食品項目投資的起步。據大光明副總裁葛俊杰透露,在三年中大光明將準備90個億,這筆錢首先是對現有確定的產業進行擴產,其次在六大核心主業層面進行一系列收購和兼并,隨后在科技研發、品牌建設、通路建設、內部流程再造和信息平臺建設方面投入必要的資金。大光明還將從多種渠道融資,并不排除引進境外資本。
  核心主業梳理
  大光明企業究竟有多少家子公司、孫輩公司,大光明自己的員工也說不清楚。在大光明的一張戰略圖上,除了臺灣,全國其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均可尋到他們的足跡。
  相對于在資源布局上的張揚,在核心主業以及上市公司的合并同類項上,大光明顯得不緊不慢。
  目前大光明旗下有5個網絡,分別是以品牌代理為主的批發分銷網,二是生產商、供應商組成的銷售網;三是4000家包括大賣場、便利店等組成的零售終端網。此外,大光明還有一個包括學校、醫院、航空在內的特殊通路網以及96858的電子商務平臺。若能打通集團內部的產業鏈,做強這五個網絡的話,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大光明系企業均將受益。
  葛俊杰曾指出,無論是內部梳理還是外部資源布局、引進戰略合作者,大光明過去這一年看似平淡的工作主要是為未來的發展、整合以及收購兼并做儲備。
  與此同時,大光明旗下上市公司股票早已一路上躥,除了股市大環境因素外,市場對大光明的期望不言而喻。處在并購傳言中心的第一食品不得不停牌一個半月之久。
  今年初,集團內的配送集成服務業務已率先進行合并。隨后,光明乳業將旗下可的便利81%的股權轉讓給農工商超市(集團);海博股份剝離一只鼎、博士蛙及部分非主營的股權投資,置換光明集團的部分物流和出租業務股權。而令市場期待已久的和酒與石庫門的合并也在進行中。近期,上海煙草集團正式全部撤出在冠生園的投資,大光明旗下上海益民食品一廠集團將全資擁有冠生園,從而為兩大黃酒品牌的整合掃除了最大的資本障礙。第一食品也已公告證實,董事會通過100%收購和酒的議案,但是具體細節尚未敲定。
  相比百聯集團在資本層面的整合,大光明的動作已經非常神速,這或許是王宗南在百聯學到的經驗之運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