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相比,今年宏觀經濟環境并無多大變化,但重卡市場卻出現暴漲行情。許多市場專家對此現象無法解釋,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今年重卡市場暴漲的主要原因,是計重收費政策導致的需求擴大。計重收費堵死了用戶靠超載賺錢的路,使運輸車輛的需求大幅上升,然而,人們預期的運費上升的局面并沒有出現。
計重收費促進重卡市場增長
貨運總量和貨物周轉量決定重卡市場需求總量。
交通部統計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國內公路運輸年度貨運量和年度周轉總量兩個指標大幅度增長,表現出較強的持續增長態勢。
貨運總量和貨運車輛需求成正比例關系,貨運總量決定重卡貨運車輛的需求,貨運總量的增長幅度決定重卡市場貨運車輛需求的增長速度。根據貨運總量指標分析,全國貨運總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從而帶動重卡市場新增需求達10%以上。
重卡市場2004年出現“井噴”,達到歷史最高的37.48萬輛。2005年大幅回落到23.62萬輛,2006年銷量達到30.36萬輛。截至今年8月底,銷量達到33.45萬輛,預計今年重卡市場銷量將達48萬輛。
計重收費使運輸戶收益減少
公路運輸用戶基本上分為兩大類:普通用戶(絕大部分用戶)和專線運輸用戶。普通用戶是指行駛路線基本固定在高速公路或國道上的用戶,這些用戶的特點是運輸繳費嚴格執行國家汽車運輸政策。專線運輸用戶是指行駛路線以省道為主,國道為輔,基本不上高速公路的用戶。這些用戶的特點是盡量購買大功率公路運輸車輛,以實現超載賺錢的目的。
用戶花費包括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其中固定費用包含:保險費(車輛險、商業險、交強險)、運管費、養路費、車船使用稅、年檢費用等;變動費用包含:過路過橋費、燃油費、司機工資及補貼、車輛維修費用等。
計重收費政策實施初期,許多專家認為,該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公路貨物運輸價格理性回升,從而提高終端用戶的收益。但今年的公路運價沒有提升,反而出現明顯下降趨勢。由運價引起的重卡用戶平均收益降低約10%以上。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的全國普通貨物運價指數顯示,2006~2007年8月,公路運輸價格運行趨勢整體下行,重卡用戶運輸收入明顯下降。根據上表所示,2007年整車運輸價格低于2006年運價水平。1~8月價格對比中,僅5月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他月份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006年整車運輸平均價格為0.2846元/噸公里,2007年整車運輸平均價格為0.2484元/噸公里,下降幅度達到12.72%。
運價直接決定終端用戶的毛收入:用戶的毛收入=運輸距離×貨物總質量×運價(元/噸公里)。
2007年零擔重貨價格也是同樣的走勢,僅有3月價格水平高于2006年同期水平,其他月份均出現較低價位。2006年零擔重貨運輸平均價格為0.42125元/噸公里,2007年平均價格為0.3631元/噸公里,下降幅度達到13.8%。
計重收費將對汽車和運輸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我國計重收費政策的實施僅是初級階段。該政策的全面實施,將對中國汽車行業和中國物流運輸行業產生直接、深遠的影響。該政策有望終結終端運輸用戶的超載現象,使社會利益得到再分配。
在現階段,計重收費的最大受益者是公路收費部門,其次是重卡生產企業。而終端用戶(個體用戶和物流公司)的收益明顯下降。用戶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重卡市場保有量的迅猛增長和運價的惡性競爭。
計重收費政策實施后,中國物流運輸行業將開始新一輪整合,規模化運輸將隨之出現。國外物流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已經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