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武鐵路將下穿“六安王陵”兩墓之間
2007-11-21 17:26:00 來源:中安在線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備受關注的合武鐵路(合肥至武漢)如何通過漢代諸侯王陵墓懸題昨日終得破題。11月18日,鐵道部和安徽省政府達成共識:采用漢墓原址保護、鐵路就近通過方案,盡量多使用已筑路基,并減少墓地的震動。據介紹,其以修建地下通道通過六安王陵兩墓之間。
回顧六安王陵發掘
今年元月中旬開始,安徽六安市雙墩村開始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雙墩一號漢墓。該漢墓是安徽省考古史上規格最高、價值最大的古墓葬之一;其墓主極有可能是西漢“六安國”第一代諸侯王劉慶。
雙墩一號漢墓墓葬為“黃腸題湊”結構,保存完好!包S腸題湊”屬于西漢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目前這類墓葬僅在北京、河北石家莊、江蘇揚州、湖南長沙等地有發現,均為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在安徽尚屬首次發現,說明墓主屬于當時諸侯王一級的人物?脊艑<覀冋J為,可以確認墓葬是西漢王陵,墓主身份極有可能是西漢“六安國”第一代“六安王”劉慶。初步估計,整個“六安王”王陵區域面積在5、6平方公里左右!傲餐酢蹦箤檠芯课鳚h帝王陵及墓葬制度提供參考。
隨著六安雙墩漢墓主棺室上一塊塊蓋板的揭開,雙墩漢墓主棺室終于露出神秘面紗。在主棺室的蓋板下面,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了戈、戟、弓、弩等好幾件兵器,“黃腸題湊”結構墓葬棺木下面發現的兵器在全國實屬罕見。在揭開的蓋板縫隙,記者看到,上面粘附了許多已經炭化變黑的水稻和谷子。開啟外藏室時發現了一壺“千年美酒”,此外,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就是陪葬品基本沒有利器,也沒有青銅兵器,這反映了墓主永不叛變。
遷建和繞道之“爭”
古墓發掘如火如荼,但途經“六安王陵”附近的合武高鐵也在緊張施工中,這不禁讓人擔心“六安王陵”原址能否保護?合武高鐵的修建是否要繞道建設?
承建單位中鐵四局高鐵一標段工程指揮部周占宗副書記介紹,“如果鐵路要改道,比先前的預算起碼又要增加一個億!敝苷甲诟睍浾f,高鐵造價特別高,按一公里造價1600萬計算,讓路于墓葬原址保護的鐵路改線需繞道10多公里,這就需要追加資金約2億,而目前由于路基建設六安路段已經基本就緒,加上已經耗費掉的近1億資金,讓道成本將高達近3億。
而六安方面有關領導則表示,雖然保護雙墩漢墓原址難度巨大,但王陵保護卻是惠及千秋萬代的工程,如果這一墓葬遷走,整個王陵將失去意義,所以“六安王陵”的原址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原址下修建鐵路通道
合武鐵路建設發現六安漢墓以來,省政府一直高度關注和重視,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協調,并與鐵道部簽定中心、國家文物局反復溝通。在11月18日,懸題終破解,鐵道部和安徽省政府達成共識:本著依法辦事和統籌兼顧、節約建設資源的原則,采用漢墓原址保護、鐵路就近通過方案,盡量多使用已筑路基,并減少對墓地的震動,鐵路建設和文物保護實行統籌考慮。由合武鐵路公司和安徽省文物部門盡快協商提出具體方案,并按程序報國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門審查和審批。
據了解,其修建地下通道穿過“六安王陵”兩墓之間的方案。在省發改委副主任張天培看來,原址下修建地下通道穿過“六安王陵”充分兼顧文物與鐵路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的最佳方案。這是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典范,體現了科學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