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第三亞歐大陸橋:昆明將成樞紐

2007-11-21 17:19:00 來源:云南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如果昆明至孟加拉國吉大港之間建成一條2000多公里的鐵路,構想中的第三亞歐大陸橋(以下簡稱第三大陸橋)就將成為現實。

  以鐵路為主,以深圳港為代表的廣東沿海港口群為起點,由昆明經緬甸,最終抵達荷蘭鹿特丹港,它將成為連接亞歐大陸和東西方的溝通、合作、發展、共贏的橋梁。作為第三大陸橋節點的昆明,在貫通第三亞歐大陸橋的工作中有著獨特意義:如果建成昆明至吉大港之間的鐵路,就可從吉大港連接印度鐵路網,實現第三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

  見證亞歐溝通歷史悠久

  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任佳表示,亞歐之間的溝通和交往由來已久,南方絲綢之路即是雙方溝通交往的歷史見證。

  她說,作為中國與亞洲各國、亞洲與歐洲,東方與西方交流之路、貿易之路,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的絲綢、茶葉、布匹、瓷器和印度的香料等就曾通過南方絲綢之路這條通道抵達古希臘、古羅馬;近代以前,歐洲與外部的交往主要是同中國、印度及東南亞諸國進行貿易往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歐國家間的貿易需求日漸增大,經貿、文化往來日益密切。亞歐已有的兩條大陸橋都是太平洋與大西洋、亞洲與歐洲的溝通之橋。而構想中的第三大陸橋不僅是一條經濟聯系通道,同時也是一條人文聯系通道,它對沿線各國間加強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紐帶1.5萬公里橫跨21國

  “第三大陸橋的經濟社會意義主要在于解決亞歐國家貿易投資便利化,它將串起泛珠9+2區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南亞七國聯盟、非洲經濟聯盟、歐洲經濟聯盟,是亞歐兩洲人民的幸福之橋和富裕之橋,同時也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向經濟全球化邁進的一座金橋。”據省經濟研究院院長段鋼說。

  段鋼表示,構想中的第三大陸橋以深圳港為代表的廣東沿海港口群為起點,由昆明經緬甸、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從土耳其進入歐洲,最終抵達荷蘭鹿特丹港,橫貫亞歐21個國家,全長約1.5萬公里,比目前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縮短運程3000至6000公里左右。如果構想實現,第三大陸橋將成為連接“三亞”(東亞、東南亞、西亞)的中樞、溝通“三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橋梁、橫貫“三洲”(亞洲、歐洲、非洲)的紐帶。

  機遇陸橋經濟已經來臨

  “可以說,如今人類社會發展的環境空間與布局已跨越了‘江河經濟’與‘海岸經濟’階段,正在進入‘陸橋經濟’階段。”段鋼認為,從國際局勢來看,冷戰終結使世界經濟迎來了一個真正的全球化時代,生產要素的跨國界流動加快,從而使全球化不斷地向深度和廣度進軍。

  與此同時,在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示范與刺激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方興未艾。亞洲國家如不能加快經濟一體化步伐,在未來的國際貿易格局中將陷于被動,經濟發展將處于不利地位。因此,推動亞洲地區區域合作刻不容緩。同時,隨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深刻變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區域經濟大整合的時代已經來臨,需要區域間和區域內部溝通更加便利、聯系更加緊密的國際大通道。

  影響帶動亞歐非三洲經濟

  省社科院副院長任佳表示,目前,亞歐大陸已有的兩條洲際大陸橋——西伯利亞大陸橋(即第一亞歐大陸橋)和第二亞歐大陸橋,分別貫通了亞洲北部、連接從東到西的亞洲中部地區,均不同程度地帶動了沿線國家經濟的發展。進入新世紀后,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亞洲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對外貿易增長迅速。“2000年至2005年,亞洲對外貿易年均增長11%,中國年均增長24%,印度年均增長約20%。第三大陸橋將對中國、亞洲、歐洲和非洲經濟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將極大地推進沿線國家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經濟合作及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省社科院的張毅研究員認為,構建第三大陸橋具備了政治和經濟兩大基礎,構建第三大陸橋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將中國與南亞和西亞地區連在一起。政治上,南亞和西亞地區國家都主張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與中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在世界上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經濟上,南亞地區近幾年經濟增長率都保持在7%至8%左右,是一個巨大的、正迅速發展的市場,而西亞是世界的油庫寶地,這兩個地方在經濟上都對中國有著重要的意義。

  研究孫中山首創構想

  段鋼表示,在國人中最早提出第三亞歐大陸橋這一構想的當屬孫中山先生。1918年,孫中山在其哲學代表作《建國方略》中,對中國鐵路規劃出一條線路:廣州-廣西-云南-緬甸。今天學者們提出的第三大陸橋構想是在孫先生的規劃上將鐵路從緬甸繼續向南延伸至孟加拉國的吉大港,兩者走向基本一致,可視為第三大陸橋的雛形。

  省社科院南亞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崇理介紹,第三亞歐大陸橋一直是云南學術界長時期研究探討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有云南學者提出過第三亞歐大陸橋的概念,當時是從上海到云南這個方向走,促進這個方向的交通聯系,本次論壇是較早一次對這一課題進行大規模探討,目的和目標是進一步打通我省和我國與緬甸、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荷蘭鹿特丹港之間的交通聯系,促進亞歐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合作互利和繁榮共贏,這對我國和周邊國家的聯系是有利的。

  三大陸橋概況

  目前,亞歐大陸間已有兩條“大陸橋”。第一亞歐大陸橋:貫通亞洲北部,以俄羅斯東部的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為起點,通過世界上最長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通向歐洲各國最后到達荷蘭的鹿特丹港,也稱西伯利亞大陸橋,整個大陸橋共經過俄羅斯、中國、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波蘭、德國、荷蘭7個國家,全長13000公里左右。首次把亞歐大陸從北部連接起來,極大地推動了東北亞和西歐之間的貨物運輸;第二亞歐大陸橋:東起我國江蘇省連云港,向西穿越10多個省區,由新疆西北邊境的阿拉山口出中國國境,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直抵荷蘭北海邊的鹿特丹港,全長10900公里。是一條橫貫亞歐大陸,連接太平洋、大西洋的國際海陸聯運通道,比通過巴拿馬運河或繞道好望角海上運輸航線,分別縮短運距1.1萬公里和1.5萬公里;比取道第一亞歐大陸橋縮短運程2000多公里,而沿線自然、經濟條件較好。第二亞歐大陸橋的開通,不僅大大縮短亞歐之間的運輸時間,節省大量運費,且對我國西北地區的開發及提高東橋頭堡連云港在國際海陸空聯運中的戰略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