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食油價格11月上漲
2007-11-19 12: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1日國內成品油價上漲8%的余音尚存,又一個聲音:11月整體物價水平又現隱憂。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等多個監測部門信息顯示,11月份各地的肉禽蛋油價格呈現上漲態勢,其中食用油的上漲幅度最大。
位于北京昌平的水屯農副產品市場信息員師清才透露,該地散裝色拉油從10月15日的8800元/噸開始上漲,到11月14日每噸上漲了1700元,漲幅為19.3%。價格連續四周小幅上漲,創下近年來價格之最。這個農業部定點的數據監控點給出了結論。
央行11月8日發布貨幣政策報告預計,全年的CPI增幅將達4.5%,高于前三季度的4.1%。
與此同時,我國主要的農產品,包括糧食、食用油等方面的全面儲備逐步開始。
食油食品大漲 引發通脹憂慮
商務部監測信息顯示,11月份以來,一些地方肉蛋奶食用油價格,一改上月穩定或下降的情況,再次出現上升。
此前10月份盡管豬肉價格同比下降,但是由于蔬菜價格上升,導致該月的整個居民消費價格(CPI)回升到11年的最高點,月同比增幅為6.5%。十一月份的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使得今年全年的物價上升壓力加大。
除了北京的食用油價格11月份比上月大幅上漲近20%外,廣西、河北、河南、山東、重慶、上海、江西等地也出現類似的現象。據江西省價格監測中心監測,11月份食用油市場價格出現上漲,上漲品種涉及以菜籽、山茶籽、大豆、花生為原料的食用油,平均漲幅超過10%,個別品種最高漲幅達36%。
北京水屯市場信息辦信息員師清認為,食用油價格上漲,近期柴油、汽油價格上調也導致運輸成本增大。同時國際大豆行情不斷攀升也產生了影響。
江西省價格監測中心的人士還認為,東北等地因自然災害影響導致大豆大幅減產,以及其國內油菜籽主產地也出現較大幅度減產,也拉動了食用油價格上升。
更應該引起重視的是,除了食用油外,11月全國的豬肉價格也在上漲。發改委的數據顯示,11月份的第一周,全國36個大中城市豬肉(精瘦肉)集市平均零售價格每500克為12.63元,比上期(10.29-11.2)上漲1.28%。同時部分地區牛奶、雞蛋等價格也在上漲。
而農產品價格維持維持高位,引發了人們對通脹走高的擔心。
央行預計今年的物價為4.5%,大大高于前三季度的4.1%。央行承認,當前經濟運行中投資增長過快、貿易順差過大、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依舊突出,并且還出現了通脹壓力加大和資產價格持續上升等新的問題。
央行對此也很擔憂。在8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指出,糧食價格、能源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行壓力增大是通貨膨脹風險擴大的三個主要因素,整體價格很可能繼續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
保障農產品供給 國家加快儲備步伐
盡管目前一些農產品價格漲幅較大,不過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陳萌山否認供給不足的說法。他在11月16日接受農民日報采訪時指出,目前一些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國內外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根據農業部農情調度,今年我國糧食產量有望超過1萬億斤,連續第四年獲得豐收。
同時,記者獲悉,目前農業部正在加快落實扶持糧食、油料等發展的政策措施, 確保大宗農產品的供給安全。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下一步將加強消費品貨源組織和產銷銜接,大中城市要保持一定數量的肉禽蛋奶儲備。同時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調節市場余缺。
今年9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建立健全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儲備制度,培育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建立產銷預警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農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更生指出,我國的大豆和豆油過去幾年來都是主要靠進口,因此這部分產品增加進口后,國內總量將增加。在肉蛋奶食用油實行儲備后,市場供應不會有問題。
國務院也預備采用兩手抓市場穩定。即一方面要求各地努力抓好農業生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另一方面妥善安排城鄉低收入家庭和困難群眾生活。適當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同時,盡管農產品價格上漲,引起整體物價水平上升,對于農民收益卻有好處,可以說是對城鄉利益的一次再調整。
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民現金收入2211元,增幅首次超過GDP增長,這當中農民出售肉禽蛋、農副產品占884元,比去年凈掙130元現金。其中82%靠的是農產品漲價。而對于全國城鎮來說,人均每月由于肉禽蛋菜價格上漲僅僅大約多支出12塊錢人民幣。
現在豬肉漲價了,農民增收了,有什么不好!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10日舉行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