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價強勢延續刺激現貨價全面上揚
2007-11-13 10: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新糧下市以來,由于至今沒有出口配額發放,同時產區依然陳糧庫存有待消化,因此一段時間內,市場中關于今年秋季玉米市場走勢節奏將發生變化的觀點成為主流,而玉米期貨市場也以持續一個半月的窄幅整理走勢予以回應。這種局面最終在上周被打破,多方以單日持倉超10萬的增加、成交逾百萬的氣勢,一舉將價格拉至1700元以上,而期價的堅挺,也在上刺激現貨價格全面上揚。 分析玉米市場的這種單邊走勢就會發現,出口和陳糧因素無法給予玉米價格如此大的動力,外盤CBOT玉米市場上周維持振蕩走勢,市場消息面淡靜。而原油市場風起云涌,迭創新高,惠及具有能源屬性的農產品市場,玉米市場受原油上漲提振小幅揚升,然而自身消息匱乏又令價格繼續陷于振蕩區間。目前美國玉米產量幾成定局,市場等待新消息指引。今年美國玉米市場迎來創記錄的大豐收,自7月份以來玉米市場持續低位振蕩走勢消化供給壓力。盡管置身于商品市場的大牛市格局之中,玉米的工業需求不斷增長和飼料需求的剛性增長使得玉米市場長期走勢向好,但由于市場本身缺乏實質性利好消息,短期內玉米市場可能持續低位振蕩走勢,等待利好消息引領向上突破。因此,總體上看,外盤玉米雖然整體向好,但并未出現一路飆升,況且中國玉米目前進出口均處于停滯狀態,國內價格與國外的關聯度極小,國內玉米期貨上漲的原因顯然不在于此。不過,從國外市場此次農產品大牛市的品種走勢節奏看,各品種之間的比價關系已成為基金入場的重要依據,此前的大豆與玉米、大豆與小麥的比價異常都造就了一波升勢。盡管目前CBOT大豆與玉米比價并未達到極值,但國際海運費的飆升已使中國的大豆價格達到歷史高點,大豆與玉米比價也達到了極值附近,因此在大豆市場漲勢漸緩之后,價格較低的玉米成為資金熱炒的品種似乎也合情合理。
依托比價關系分析,在期貨市場體現為資金大舉買入玉米,在現貨市場則體現為農民的嚴重惜售。以吉林地區為例,當地油廠的大豆收購價已經達到了4200元/噸,而玉米收購價僅在1400元/噸左右,兩者比例達到了3:1,這極大地刺激了種植玉米農戶的神經,并推動其尋求更高的預期收購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加工企業為維持生產不得不上調收購價格,其中長春大成公司和松原賽力事達公司先后上調玉米收購價。
相對于東北地區而言,華北地區玉米現貨價格漲勢更為兇猛。玉米收購價在前期略有回落后再度走高,1650—1700元/噸已經成為主流收購價格。由于華北地區兼具上游原料產區和下游產品銷區的特征,該地區的深加工企業的玉米庫存周期一般都在半個月左右,與產區企業動輒2—3個月的庫存水平不可同日而語,在農民惜售的情況下,該區企業提價收足量保證生產的要求也就更為迫切。成本的大幅提高使得大部分深加工企業處于保本狀態。在濰坊地區,2007年11月2日玉米淀粉價格為2330元/噸,去年同期價格則為2130元/噸,漲幅200元/噸;而2007年11月2日濰坊玉米現貨價為1600元/噸,去年同期則是1280元/噸,漲幅達到320元/噸。由于玉米與玉米淀粉的加工比例為1.5:1,很明顯該區玉米價格的上漲已經遠遠高出了下游產區的漲價幅度,1700元/噸短期內將成為華北地區玉米現貨的分水嶺。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地區就是陳糧庫存偏低的遼寧地區,由于依托大連、錦州和鲅魚圈三大港口,盡管遼寧地區的深加工企業規模相對吉林和黑龍江偏小,但其陳糧的消化卻最為順暢。在農民惜售的情況下,遼寧部分地區的貿易商開始主動上調收購價。但由于該地區主要針對南方銷區,價格持續走高的可能性也已經很小。這是因為,由于飼料企業前期采購庫存可維持半月生產,本周已知20萬噸玉米船期即將到貨,用糧企業采購再度觀望,廣東港口方面自上周前期玉米價格小幅上漲10-20元/噸后企穩。
另外,深加工調控政策難抑玉米總需求增長。玉米市場需求包括飼料需求和深加工需求兩大類。近期養殖業補欄雖然緩慢,但是較上半年已經出現了明顯好轉,毋庸置疑,其需求是穩定增加的,這一點已得到市場人士的普遍認可。而市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深加工需求上,即宏觀調控對深加工實際產能的影響。據統計,深加工企業目前實際應用產能只占到設計產能的一半,而這些設計產能不在國家調控的范圍之內,因此,后期玉米深加工實際產能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同時,原油再創新高繼續激勵玉米能源概念。因美元走軟、原油庫存緊張,加上中東局勢緊張,原油價格刷出96.24美元的歷史高點。隨著天氣轉冷,取暖油用量將成為后期油市的敏感問題,因此今冬天氣狀況將直接影響到原油價格,進而間接影響到玉米價格。在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后,國內自11月1日起上調了成品油價格,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成品油價格抬高,一方面將提高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將促進乙醇生產,因此成品油價格上漲,從雙重方面將對玉米價格形成有力支撐。
而據中央氣象臺數據,10月24日—11月3日,東北東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平均水平高2-3攝氏度,西部地區較常年平均水平高1-2攝氏度,而且目前北方大部地區無明顯冷空氣活動,天氣晴好,風力不大,白天氣溫回升。此前很多市場人士認為,2007年冬天將是一個冷冬,但目前來看,暖冬的可能性卻在增大。第二個暖冬的出現將會對目前的玉米市場產生短期利多、中期偏空的影響。短期而言,氣溫下降較慢使得玉米脫粒時間推遲,上市時間也相應推后;但去年暖冬造成的農戶儲存玉米大量霉變已給農民造成了較大的心理陰影,并將推動其在元旦特別是春節前積極銷售。
綜合以上情況,在今年年底前,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已然上了一個臺階,1700元/噸成為投資者逢低買入的位置,而在2008年伊始,玉米集中上市的壓力將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