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月7日電據新華社記者林紅梅報道,目前,在公路運輸業、物流服務業、遠洋航運業里,有大量的外商企業在從事著經營活動。我國集裝箱貨物的70%由外國航運公司運輸到海外。
為了保證順利履行我國交通方面的“入世”承諾,交通部結合WTO的相關規則和我國的有關承諾,組織了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清理工作,加快了我國交通行業對外開放的步伐,給我國交通行業帶來了活力,促使我國公路、水路交通全方位走向開放。
在公路運輸方面,1988年8月,交通部批準了第一個中外合資道路運輸項目,到“入世”時,共批準外商投資道路運輸項目812個。其中,道路客運項目118個,道路貨運和物流項目465個,車輛維修項目229個。
水路運輸是我國對外開放力度最大的行業之一。我國航運市場的對外開放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入世”時,境外航運企業在我國設立的代表處、辦事處有500多家,中外合資船舶運輸企業有120多家,外商獨資船務公司和集裝箱運輸服務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有110多家,在我國港口從事裝卸、倉儲業務的中外合資企業有180多家,近百家境外航商在我國港口開辟了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在我國2800多個近洋航班和669個遠洋航班中,境外航運公司分別占有47.5%和70%的份額。
交通部對班輪運輸的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從2002年起,取消班輪資格審批,改為登記制,大大方便了班輪公司在我國開展業務。到2006年年底,外國航運公司在我國設立的代表處超過1300多家,設立了36家獨資船務公司、集運公司和185家分公司,2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取得了經營無船承運業務的資格,110多家境外航運公司在中國取得了國際班輪運輸經營資格,承運了70%以上的中國進出口集裝箱貨物。
在船舶檢驗方面,1992年3月,交通部頒布《外國船舶檢驗機構在中國設立常駐代表機構管理辦法》后,除了中國籍船舶的法定檢驗和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的入級檢驗,其他檢驗業務均已向外國船級社開放。到2006年年底,共有9家外國船級社在我國設立了24家辦事機構。
上一篇:京津公路立交橋主線橋建成
下一篇:京津公路立交橋主線橋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