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價值鏈與作業成本法的有機結合
2007-10-9 13: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供應鏈、價值鏈與作業成本法的涵義,闡述了三者之間內在的相互關系,并提出三者進行有機結合的有效措施,得到了現代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新途徑。
關鍵詞:供應鏈;價值鏈;作業成本法
中圖分類號:F275.3 文獻標識碼:A
一、供應鏈與價值鏈的關系
1、供應鏈的涵義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供應鏈管理就是使供應鏈運作達到最優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顧客的所有過程,包括工作流、實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適的產品以合理的價格,及時準確地送到消費者手中[1]。其基本思想是要實現企業的總成本最優和滿足客戶需要。
2、價值鏈的涵義
價值鏈概念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在其《競爭優勢》中最先提出的。他認為價值活動是企業從事的在經濟上和技術上有明確界限的各項活動,它們是創造對買方有價值的產品的基礎,這些相互聯系的價值活動共同作用為企業創造利潤,從而形成企業的價值鏈[2]。包括企業內部價值鏈、縱向價值鏈和橫向價值鏈。其研究內容分別涉及核心企業內部、企業和供應商、分銷商、服務商和客戶等之間的關系以及產業內部各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3]。價值鏈分析能夠全面了解企業價值活動對產品利潤的貢獻,有利于培育企業持續降低成本的能力 [4]。
3、供應鏈與價值鏈的關系
(1)供應鏈與價值鏈的聯系
第一、供應鏈也是一條價值鏈。供應鏈不僅是一條聯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流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經濟活動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都帶來收益[1]。從經濟活動增值角度衡量其又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因此,供應鏈和價值鏈都是增值鏈,供應鏈也是一條價值鏈。
第二、價值鏈與供應鏈都強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企業通過自己的價值鏈影響買方的價值鏈,從而達到減少買方成本和提高買方效益的目的。所以,企業的價值活動的最終著眼點在于客戶的價值鏈。而供應鏈是利用信息技術一體化,把觸角延伸至客戶的客戶,直到最終用戶。為的就是以客戶的需求為企業運做的中心,實時地獲取客戶信息了解客戶需求,快速響應并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獲得競爭優勢[5]。
第三、供應鏈和價值鏈共同存在于企業的價值系統中,共同依賴于企業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共同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共同經營和運作企業的業務流程(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
(2)供應鏈與價值鏈的區別
供應鏈和價值鏈作為現代企業兩種不同的管理思想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如下表所示:
供應鏈管理和價值鏈管理的差別
供應鏈管理
價值鏈管理
研究側重點
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
如何創造效益和實現價值增值
出發點
集成的管理思想
戰略思想
主要研究內容
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價值流
研究對象
外部活動為主
內部活動和外部活動
研究范圍
較小
較廣
綜上所述,供應鏈和價值鏈同處于企業的價值系統之中,在不同的位置(企業內和企業間)承擔著相似的功能(協調和優化價值活動之間的關聯)。因此價值鏈和供應鏈可以在價值系統中得到有效地整合[6]。廣義的價值鏈系統可以理解為由內部價值鏈和供應鏈兩部分組成,價值鏈可以決定供應鏈,供應鏈同樣服務和服從于價值鏈。企業間的競爭,既是價值鏈間的競爭,也是供應鏈間的競爭。
二、供應鏈、價值鏈與作業成本法的有機結合
1、作業成本法的涵義
作業成本法以“成本驅動因素”理論為基本依據,認為: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所以將成本分配分為兩個過程,首先通過資源動因的確認、計量,把資源費用歸集到各種作業上,然后再通過作業動因的確認、計量,把作業成本歸集到成本對象,即產品或業務上去[7] [8]。作業成本法把“作業”作為間接費用向成本對象歸集的中間環節,不僅使成本核算信息更加科學、準確,而且找到了一種更為科學的分配間接費用的方法,實現了對傳統成本會計的重大突破。
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是企業降低成本的有力武器。它所掀起的“作業革命”,使成本管理發生了質的變化,在管理理論與實踐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奠基性作用[9]。
2、供應鏈、價值鏈與作業成本法三者的整合
如果把以供應鏈為基礎的各節點經濟活動作為一系列“作業”,這些作業就會形成一個有機關聯的“作業鏈”,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所以作業鏈的形成又表現為價值鏈的形成。因此可以將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服務,互相取長補短。
作業成本法通過引入“作業”這一中介環節,使得成本的計算對象更加明細化和精確化,其重點是找出各作業的成本動因,采取措施來降低成本,但它沒有考慮到各作業之間的相互聯系及由此而產生的各作業成本、價值間的相互關聯性,如果單純地降低作業成本可能導致產品價值的下降,最終可能導致企業競爭力的降低。而價值鏈管理是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以實現價值增值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思想方法和技術,達到對整個供應鏈上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有效規劃和控制。在價值鏈理論的指導下,只有充分利用供應鏈一體化管理技術,發揮整個供應鏈的整體協作能力,才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
由上可知,作業成本法的優點在于對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而價值鏈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長處在于企業價值的增值和核心競爭力的培植。將三者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降低產品成本,同時還能提高產品價值,從而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9]。
三、供應鏈、價值鏈與作業成本法有機結合的措施
進行供應鏈分析和作業鏈分析。通過供應鏈分析和作業鏈分析,全面了解掌握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狀況和企業內部作業流程。供應鏈成本管理涉及到很多環節,產品設計工程師、客戶、供應商和制造商等的行為對成本有很大影響,因此需要對供應鏈上的作業進行分析,以降低總成本。
進行價值鏈分析。在供應鏈分析和作業鏈分析基礎上,定量描述并確定整條供應鏈上企業與企業、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顧客之間,以及作業鏈各環節間的價值形成與轉移過程,即進行價值鏈分析。通過分析,找出企業供應鏈價值所占總成本的比例和增長趨勢,確定作業鏈各環節的價值活動的結構構成,正確區分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以利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價值鏈。
通過作業成本計算有效進行成本控制。首先進行供應鏈作業成本計算,計算各個作業的成本,通過對作業成本的確認和計量,為進一步改進作業成本管理提供依據。其次提出動態改進方案。利用作業成本計算的數據,站在客戶角度,進一步改進增值作業。最后進行業績評價。從效率、質量和時間上對作業進行評估,評價客戶的盈利能力是否得到增加[10]。
不斷維持鞏固成本優勢,取得成本優勢的持久性。只有當企業的成本優勢能夠長期保持,它的來源是競爭對手們很難模仿時,企業才真正具有了具備戰略價值的成本優勢,成本管理的最終目標也在于此[11]。
作者單位:河北工程大學 經管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37-41.
[2]楊宇紅,梅世強. 作業成本法與價值鏈會計的有機結合[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61-62 .
[3]孫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5:39-46.
[4]姜德發.從價值鏈分析看企業的成本控制[J].交通財會,2004,3:32-33.
[5]馬霄峰. 比較價值鏈與供應鏈:看企業競爭優勢理念的發展[J].甘肅農業,2006,3:114-115.
[6]高維義,彭華濤.價值鏈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協同性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4,5:150-152.
[7]陳良華.成本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83.
[8]張敏,王亞楠.以作業分析改進企業價值鏈[J].河北企業,2007,1:13-44.
[9]郝斌,鐘世鵑.價值鏈與作業成本法的整合[J].技術經濟,2005,6:61-62.
[10]陳潔.基于供應鏈的作業成本法研究[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22.
[11]高峰.基于價值鏈的作業成本法分析[J].價值工程,200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