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現代物流體系
2007-10-28 18: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提要:要打造真正與發展相適應的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和鏈接東盟乃至世界的物流大平臺,港鐵聯動與和諧發展必不可少。努力實現港口與企業之間鐵路運輸的整列直達,發展以鐵路直通運輸為中心的港鐵聯動,符合西部發展根本利益;對以更高的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助推中國與東盟各國間的國際化物流,對增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的經濟輻射能力和實現泛北部灣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北部灣是中國南海西北部最大的海灣,廣西防城、欽州、北海等主要港口,位于這個灣頂的黃金海岸。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合作日益密切,北部灣港口作為鏈接中國與東盟的物流大平臺,其戰略地位日益突顯。
因而,加快北部灣港口和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促進港鐵聯動,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現有物流資源配置,加快完善廣西北部灣現代物流體系,既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建設的當務之急,也是實現泛北部灣合作戰略構想的迫切需要。
一、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迅猛加速,需要加快建設港口現代物流體系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作為新興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聯合體,歷經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后,關于泛北部灣合作的戰略構想,在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充分肯定和支持的同時,也得到東盟有關國家的積極回應和廣泛認同。這一戰略構想因而能從共識走向實踐,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國家將進一步“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和“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這一指導思想對于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和加快推進泛北部灣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實踐證明,現代物流業是一個國家(區域、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是衡量一個國家(區域、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東盟10國中有9國為海洋國,海洋是這些國家聯系外界的重要通道。北部灣地處我國內陸和南海的中心位置,分布著眾多的天然良港,港口資源十分豐富,憑此打造與東盟對接的增長極,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為盡快把廣西建設成為中國與東盟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必須全力以赴打造一個能夠實現一體化聯動的港口現代物流體系,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
廣西沿海發展從何入手?中央領導明確指出:廣西要做好沿海地區這篇文章,要從推動交通基礎設施開始。國家相關部委也鮮明表示,國家大力支持泛北部灣國際性交通樞紐建設。由交通部主持召開的首屆中國—東盟港口發展與合作論壇,將更加深入地探討泛北部灣區域性港口合作和國際化物流業的發展方向、內容和重點,為北部灣港口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奠定戰略性理論基礎。
二、 北部灣港口區位獨特,發展態勢良好,有成為鏈接中國—東盟戰略性國際樞紐港的天然條件
廣西的真正優勢是什么?廣西憑什么與外界合作?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一語中的:廣西最大的優勢是區位優勢,最大的資源是區位資源;發揮好區位優勢,運用好區位資源,必須進行更加充分的開放合作。自治區主席陸兵在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表示:廣西愿與區域內各方開展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務實的開放合作,加快建設廣西沿海現代大型樞紐港,著力打造泛北部灣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共建國際大通道。
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口擁有公共生產性泊位50多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4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18個,年通過能力6000萬噸,已初步形成了以集裝箱、干散貨、雜貨、液體化工等碼頭為主的港口生產結構布局和港口物流體系布局。
但是,在港口貨物吞吐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北部灣港口的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已亟待提高,特別是大型化、專業化碼頭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鐵路集疏運能力也是制約北部灣港口大宗貨物通過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與區域內各方加強合作,緊密資本鏈、作業鏈、產業鏈,加快港口現代化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是重要而緊迫的課題,也是廣西北部灣港口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突破沿海港口發展“瓶頸”,徹底改變北部灣港口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功能混雜、難以形成合力的局面,今年初,廣西區黨委、政府決定由自治區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組建成立了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全面整合欽州、防城港、北海三個港口的資源,這將有效增強北部灣港口的核心競爭力,快速拉動廣西北部灣臨港工業、商貿和物流業的更好發展,同時也有力促進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長。整合后的廣西沿海港口,今年前三季度貨物吞吐量同比增幅超過26%,其中集裝箱貨物吞吐量的同比增幅超過了50%,全年吞吐量將達到7000萬噸。按此速度,廣西北部灣港口貨物吞吐量可確保在2010年突破1億噸。
港務集團成立后,在新的管理體制下建立了新的運行機制,廣西北部灣港口依據市場的需求,確定港口的功能、規劃和一體化發展目標、發展戰略。今年5月,港務集團啟動了第一批深水公用碼頭建設,總投資逾50億元。這批碼頭建成后,專業化程度將大大提高,新增港口貨物通過能力超過3100萬噸,廣西北部灣港口年通過能力將達到1億噸,并有望在2015年達到3億噸。那時,一個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的北部灣港口群,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三、 北部灣港口現代物流體系亟須加快鐵路建設步伐,改革和創新運輸組織方式,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持
北部灣港口現代物流體系的服務區域,對國內主要包括廣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及其他內陸省份。北部灣港口貨物的集疏運必須依靠鐵路和公路完成,由于公路運輸成本高,陸路運輸除廣西區內采用公路運輸方式還具有經濟性外,其他省份因為運距較遠,進出貨物尤其是大宗散貨通過公路集疏運只能作為補充,主要還是依靠鐵路來完成。問題是多年以來,腹地與港口之間鐵路運力不足的矛盾突出,加上原有的運輸組織方式在國鐵、地鐵、港口之間存在交接作業程序復雜、過程重復、流程不暢、港內裝車工藝不配套等,大大制約了車輛周轉效率,使本來已經緊張的運能更顯吃緊。因此,北部灣港口現代物流體系亟須加快鐵路建設步伐,改革和創新港口與鐵路之間運輸組織,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持和提升現有的資源配置效能。
鐵道部一直以來十分關注廣西鐵路建設進程,早在2003年6月,鐵道部領導就詳細闡述了中國鐵路跨越式發展的思路、內涵和目標,明確提出“建設大能力貨運通道”和“加強西部鐵路建設”是實現我國鐵路跨越式發展的重點任務。2004年9月,劉志軍部長到廣西現場調研,與廣西商談并定下了廣西鐵路建設“一攬子”計劃。在“一攬子”計劃項目中,廣西新建和改造鐵路里程2500公里左右,總投資預算超過1000億元。今年10月,鐵道部又派出“路企直通運輸專題調研工作組”,會同柳州鐵路局、昆明鐵路局、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到南寧、防城港、昆明、曲靖等地進行現場調研,多次座談,就如何促進北部灣港口發展的鐵路運輸需求,特別是如何為企業穩定生產、穩定市場需求來實施鐵路運輸組織的挖潛和提效進行了認真探討,同時把防城港確定為鐵道部路企直通運輸的試點單位,充分體現了鐵道部對促進泛北部灣合作戰略的大力支持。
與此同時,西南地區的柳州鐵路局、昆明鐵路局、成都鐵路局積極投身鐵路跨越式發展建設,西部鐵路路網規?焖僭龃,路網布局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在鐵路干線運輸能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西南地區各路局不斷創新運輸組織方式,提高裝卸車作業效率,加快車輛周轉,千方百計挖掘潛力,努力為管內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供應鏈的安全、均衡提供強有力的運輸保障,也使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鐵路運輸瓶頸制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北部灣港口吞吐量得以持續攀升。
問題是,在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明顯提速、貨物周轉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國西部鐵路運能滯后于貨物運輸要求的矛盾就越來越突出,這表現在:目前南昆鐵路通過能力為2300萬噸,南防鐵路通過能力為1900萬噸,而北部灣港口2007年貨源將達到7000萬噸,到2010年將突破1億噸?梢姡e極加大西部鐵路路網建設力度,打造與社會發展適應的大西南鐵路貨運通道,已成為推動和服務中國—東盟合作建設的當務之急。(下轉第六版)(上接第五版)
四、 港鐵聯動,謀大謀強,是北部灣港口現代物流體系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經濟發展和企業、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港口、鐵路和企業的物流理念發生了根本轉變。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客戶對港口物流的需求日顯不同,在陸路運距遠并多以初級產品運輸為主的西部地區,發展以鐵路直通運輸為中心的港鐵聯動符合西部企業的根本利益。
因此,我們要以客戶的需求為出發點,樹立安全、均衡、規范、高效的第三方物流(3PL)服務理念,準確劃分客戶群,提供柔性化、精細化、差異化優質服務,合理策劃整體物流方案,精心設計物流作業流程,推出泛北部灣“港口—鐵路—企業生產車間”之間點到點的無縫隙、直通式物流服務。
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聯動,不斷提升北部灣港口大宗貨物的集聚和中轉能力,“充分發揮廣西作為西南地區出海通道的作用”,實現各方的合作共贏與和諧發展。
1.港口發展科學化。以現代物流理念建設港口物流軟硬件,配套技術含量高的現代化設施設備,完善港口物流服務功能。當今世界,國際港口建設已經向第三代港口方向發展,即突破港口作為單一交通樞紐基礎設施理念,由裝卸服務型向物流服務型轉移,提升其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具備貨物集散、存儲、配送、信息管理和延伸增值服務等功能。據此,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正按照大型化、專業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重點抓好大能力專用泊位、集裝箱泊位以及深水航道建設,完善港口與鐵路、公路多式聯運系統,尤其是要將鐵路運輸通道配套納入港口建設的發展規劃和重點工程項目,使港口吞吐能力和鐵路運力相匹配,實現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和同步投入使用,優化港鐵運輸作業鏈,以形成港口物流集疏能力的最大和最優。
2.技術裝備現代化。在鐵道部的周密部署和精心組織下,西南地區鐵路點線能力逐步配套,技術裝備現代化進程加快,鐵路主干線大幅提速。為了配合港口吞吐能力和鐵路運能的提高,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強港口和鐵路主要編組站技術裝備現代化,尤其是要加大港口裝卸車、裝卸船和鐵路貨物到達站點裝卸、配送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以一流的技術裝備保障西南貨物的大能力運輸通道。
3.物流服務專業化。針對我國一些企業自辦物流造成人、財、物閑置浪費嚴重的弊端,國家九部門2004年8月出臺了《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鼓勵按照市場經濟的模式,進行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大力發展物流服務業。因此,港鐵聯動應當導入專業化現代物流理念,港口應著力完善港口綜合服務能力,鐵路則應致力提高鐵路運能,同時應橫向聯合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優化物流資源配置,建立和諧發展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平臺,積極推進專業物流策劃和港鐵一體化運輸組織,全面提高物流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五、 對建設北部灣港鐵一體化物流體系的一些建議
首先,順應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的要求,針對西南地區長期存在的鐵路運輸“瓶頸”問題,應盡快開工建設南昆鐵路復線和南防鐵路復線,加快湘桂線和廣西沿海的擴能改造,推動貴州黃桶至百色鐵路、合浦至河唇鐵路、田陽至德保鐵路、河南洛陽至廣東湛江新線廣西段的建設進程;充分利用大湄公河次區域中國—東盟交通合作機制,推進泛亞鐵路東線支線憑祥—河內鐵路改造,推進防城港—東興—海防鐵路建設。經過多方努力,爭取在較短時期內形成廣西境內“三縱三橫”的鐵路路網格局,全面提高西南地區鐵路運輸能力和運輸質量,同步實現北部灣港口與鐵路的跨越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搭建現代化的國際貿易物流平臺。
其次,在現有條件下,大力促進港鐵聯動,積極配合鐵道部路企直通運輸,樹立港鐵合作典范,為企業穩定生產、穩定市場需求提供安全、均衡、規范、高效的物流服務。加快推進以鐵路運輸資源十分緊張的防城港—昆明南(重點是南昆線)作為路企直通運輸試點線路,運行新的運輸組織模式,加強港口與鐵路之間的協調配合,建立和完善統一的信息平臺和統一的調度指揮系統,制定并執行統一的港鐵聯動方案和考核辦法,實施裝卸車計劃、營銷組織、貨源組織的一體化運作,減少港鐵作業環節,保障企業供應鏈的安全、均衡,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形成長效協作機制,努力實現港口與企業之間鐵路運輸的整列直達?梢月摵辖M建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采取鐵路線路整體包租的模式,按照鐵道部路企直通運輸要求挖潛擴能,優化運輸組織、優化作業鏈、優化技術裝備,最大限度地提高防城港港口作業能力和南昆鐵路運輸效率,實現港鐵貨物集疏的班列化、直達化和對流化和相關編組站之間鐵路運輸貨物的直達直返、快進快出、整進整出。
第三,以企業為中心,加快完善北部灣港鐵物流信息、策劃、管理和服務,注重節約社會資源,系統設計和全程承攬大宗貨物“北部灣港口—鐵路—云南、貴州、四川、重慶以及其他內陸地區”的跨區域、規模化、集約化的第三方物流,從安全均衡、節能環保、規范高效和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促進北部灣港口—鐵路—企業的直通運輸服務,有效提高西部鐵路運輸效率;同時,立足北部灣港口,建設區域性的港口—鐵路一體化聯動物流基地,并與海關、商檢等部門共同研究現代物流基地提速通關的必要條件和監管新模式,與國際航運集團和國際大港研究亞太地區的貨源、箱源、箱流,優化作業流程和環節,開放全球化的國際物流信息系統,全面提升北部灣港口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并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的第四方物流(4PL)基地,為國內外企業整個供應鏈提供包括信息流、資金流、采購庫存、運輸配送等管理、技術和資金資源高度整合下的“一站式”物流服務。
綜上所述,泛北部灣經濟的發展需要相應的現代物流體系作為支撐;而要打造真正與發展相適應的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和鏈接東盟乃至世界的物流大平臺,港鐵聯動與和諧發展必不可少。
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口在實現資源整合和統一規劃后,已形成公共服務一體化的格局。因此,在廣西北部灣港口、鐵路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裝備配套和運輸組織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導入現代物流理念,進一步優化物流資源的配置,重點構筑港鐵聯動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中國西南地區的大能力貨運通道,把廣西北部灣港口建設成為鏈接中國—東盟的富于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國際樞紐港,這對以更高的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助推中國與東盟各國間的國際化物流,對增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的經濟輻射能力和實現泛北部灣合作,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