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刷新長沙交通新版圖

2007-10-19 15: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訪長沙市交通局局長譚杭生 
      中國經濟時報:隨著“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長沙交通應如何率先崛起,帶動長株潭城市群經濟發展?
     譚杭生: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全面建設和諧社會,交通必須先行。近年來,長沙市交通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特別是“十五”期間,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大步跨越,行業管理水平明顯加強,成為長沙交通行業完成投資最多、發展速度最快、成就最顯著的時期之一。
     去年張春賢書記在考察長沙時提出“長株潭一體化今年起要有實質行動”,打造城市帶,推動長沙、株洲、湘潭區域經濟一體化,交通是基礎。盡快實現長株潭三市交通同環,也一直是三市人民多年來的共同心愿。作為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龍頭城市,長沙應該起到帶動作用;即在繼續完善公路主骨架的同時,加快公路改造升級的步伐,不斷提高公路的通達率,形成網絡化,把公路建設的重點移向縣鄉公路建設。2001年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42.8億元,接近于過去10年的總和。僅2004年,長沙市全年共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7.9億元,同比增長13%。
     從當前看,長沙高級公路發展較快,路網密度居各市州之首。長沙市交通局始終把握加快發展這個主題,確立了“十五”、“十一五”交通事業發展的整體思路。“十五”期間,長沙交通基礎設施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成為建設重點,長沙先后貫通了繞城高速、機場高速、臨長高速三條高速公路,同時興建了長湘、寧橫、改造永瀏、瀏東、大文、永社等省縣級主干道,同時還興建了瀏陽河花木產業帶公路、黃祖溈等一批縣鄉公路和通村公路,公路等級水平大幅提高,公路網絡大為改善,有力推動了長沙與“3+5”城市群城際公路通達深度,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近年來,長沙交通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你認為中部省會城市的交通優勢有哪些?“十一五”期間,長沙交通如何努力打造“一小時交通圈”?
     譚杭生:隨著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的崛起,全國各地經濟大區逐漸出現。長株潭一體化、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和經濟帶成為了西部開發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交通是長沙又好又快、率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作為中部省會長沙已基本形成了水陸空現代化交通體系,長沙黃花機場開通39條航線;以長沙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網已經形成;長沙已列為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此外,長沙又是全國鐵路交通樞紐,京廣復線貫穿南北,湘黔、浙贛、石長線連接東西;目前,長沙港口主樞紐霞凝港已建成投入使用,具備千噸級生產能力。長沙交通正朝著“3年變樣、5年變暢”的目標努力。
     另一方面,2004年,長沙就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村村通”目標。“十五”期間,長沙市共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16.8億元,是“九五”期間的4.2倍。
     目前,長沙基本形成了四通八達、功能完善的農村公路網。僅2006年,就改建農村公路1724公里,完成投資超過7億元,是長沙農村公路建設歷史上投資力度最大、建設里程最多的一年,被湖南省“八件實事”工程考核驗收組譽為“長沙奇跡”。從2006年算起,我們計劃5年內投資1.2億元,建設農村客運站100個、招呼站1000個。力爭“十一五”期間,全市100%的鄉鎮和90%的行政村建設農村客運站點,并開通農村客運班車。
     “十一五”期間,我們將著力改善長沙的交通環境,提升公路等級,從而使長沙到周邊的株洲、湘潭、益陽等市和從長沙市區到長沙、望城、瀏陽、寧鄉四縣(市)到轄區95%的鄉鎮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一小時交通圈”形成后,長沙的交通將達到質的飛躍,也為長沙的三化建設、小康建設當好先行。截至去年年底,長沙全市通車里程達5620公里,“一小時交通圈”已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間,長沙將投資100億元,新建3條高速公路,新改建國省道、一般公路2500公里,完成5000公里村級公路路面硬化;基本實現國省道高等化、縣際公路等級化、鄉村公路標準化。
     中國經濟時報:融資是困擾基層交通事業的一大難題,你在謀劃霞凝新港建設的過程中是如何解決建設資金問題的?長沙新港對促進全市交通事業發展和帶動長沙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有哪些?
     譚杭生:長沙因水而生,依水而興。水運,曾催生了這座城市的繁榮。但令人尷尬的是,作為全國內河23個主樞紐港之一,竟一直沒有千噸級泊位。2001年,市委、市政府決心建設現代化港口。新港建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缺乏資金。我們從銀行貸款1000萬元,注冊成立長沙新港有限責任公司,啟動長沙新港建設。可是,對于一個一期工程就需要2.16億元的項目,1000萬元無疑是杯水車薪。在交通部的支持下,我們爭取到了國家投資7160萬元和建行貸款2800萬元,終于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沙新港一期工程建設的資金缺口問題,一期工程竣工后,通過滾動式開發,整合資源,積極引進戰略投資伙伴,加快主樞紐港平臺建設的戰略思路,完成了二期工程的建設。長沙新港從開始的白手起家發展到現在擁有固定資產近5億元。盤活了資產,把一期盤活開發二期,現在在和北京談三期,從白手起家的項目,短短幾年迅速發展,這是個成功的范例。而且專家和領導對這個港口評價很高,都認為是內河的一個樣板港口,張春賢書記也曾說,這是一個不錯的港口和樣板。
     霞凝新港建成,一方面改善了長沙落后的水上狀況,另一方面是港口的工業、貿易有了良好的進出口平臺,這個平臺不僅是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重要的水上設施,是水上的重要單位。現在鐵路飽和,公路油價高,水路潛力就很大了。去年,長沙的集裝箱從5000多箱到今年的10萬箱,港口吞吐量達1500萬噸。此外,長沙新港的建設也為長沙老城區的改造和新城區的拓展作出了貢獻,形成湘江水上的一個亮點。
     可以說沒有新港的建設就沒有舊港的拆遷,沒有舊港的拆遷就沒有湘江風光帶的建設,應該說新港建設對提升城市品位,對舊城改造都作出了貢獻。
     中國經濟時報:“十一五”期間,長沙交通的發展戰略格局有何新的部署和調整?如何實現“十一五”目標再創新輝煌?
     譚杭生:“十一五”期間,長沙市的交通發展規劃為:完善骨架干線,提升道路等級,加快通暢步伐,建好港口三期,配套客貨站場,實現“一小時交通圈”,從而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未來幾年,長沙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完成投資195億元,辦成六件大事:一是推進農村公路建設,9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或油路,全面建成百里優質稻走廊、百里水產走廊和百里茶葉走廊公路;二是加快國省道、縣鄉道改造步伐,全面形成市區縣(市)、縣(市)到轄區鄉鎮“一小時交通圈”;三是著力加強長株潭路網建設,建成長株高速、黃萍高速、長潭西線高速,形成長株潭高速外環;四是著力霞凝新港二、三期工程和湘江水上旅游服務中心、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建設,形成干支相通、通江達海的內河水通道,霞凝新港新建4個千噸級集裝箱泊位;五是著力加快市、縣、鄉三級客貨運站場建設,基本完成長株潭汽車站等20個主樞紐客貨運站場建設,抓好66個鄉鎮汽車客貨站建設;六是逐步構建以長沙汽車客運發展公司為核心的道路客運運輸中心和以長沙新港有限責任公司為核心的物流中心。 
    到2010年,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為66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344公里;水路方面形成適應水運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水路運輸網絡;建設好湘江長沙航電綜合樞紐工程;全面建成長沙交通指揮中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